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摘要】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重要主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均对学生教育效果产生影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关系,只有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开展,才能保证教育质量,才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因此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一致,只有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日趋融合,才能求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一致性
一、引言
人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环境,家庭和学校作为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他将家庭和学校作为两个“教育者”,认为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者”需要协同合作,达到“志同道合”,对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对教育抱有一致的信念。
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学校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家庭教育则基于学生的实际出发,希望子女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目标。
但是,由于家庭教育者和学校教育者对教育的看法不同,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和认识上存在偏差,甚至相反,以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无法协调一致,最终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达到一致性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不一致
教育理念对教育效果产生根本性影响,并影响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一致体现在许多方面。
以传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为例,当前国家和人民的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改善,青少年学生缺乏“艰
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的问题日益严峻,多数学生不求上进,追求安逸、舒适、享乐的生活。
古人云:“劳则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在此情况下,应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能力和艰苦奋斗的坚强品质,这也是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难点之一。
然而部分家庭教育者并非如此。
由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家长视子女为心头肉。
在此观念影响下,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家长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物质的需要。
但是学生对物质追求的越多,学生越容易滋生惰性和野性。
当初有新闻媒体报道教师布置一道“至少帮妈妈洗一次碗”的作业,而正当该学生准备洗碗时,学生的奶奶阻止了学生的行为,说:你怎么能洗碗呢,这么小的孩子会洗碗吗?能洗干净吗?并让学生向老师撒谎说在家有洗碗。
该事例正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理念不一致的具体表现。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法不一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不一致主要体现在学校主张对学生采取说理及情感教育相结合为主的方式,而家庭主要采取以溺爱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说理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以情理感染学生。
在教育上,学生往往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加强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引导,用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约束学生的行为。
但是,许多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就教育则多表现为过于溺爱,在生活上对学生过于关心,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表现出的问题或坏习气则表现出一味姑息和迁就。
尤其是学生的祖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以至于许多学生沾染许多“娇生惯养”习气。
虽然部分家长没有对学生过于溺爱,但是仅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
如子女犯错后,家长不是耐心的引导子女找出问题的根源,提高子女对问题的认识,并督促子女自我纠正问题。
而是打骂学生,用惩罚代替引导教育。
虽然严厉管教有一定作用,但是长期以往容易扭曲学生心理,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阴影,高年级学生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致破罐子破摔。
三、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的对策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和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
量,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问题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家庭教育是学生家长的义务,也是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家长不能将教育问题全部推卸给学校,家长也不能将教育工作全部寄托于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品行欠佳均由学校教育不当所致。
否则,学校教师付出再多努力,教育效果也收效甚微。
因此,学校应定期开办家长会,做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并认可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达到理念和方法上一致,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
同时,让家长通过家长会了解学校的管理,提出对老师的建议。
最后,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消除矛盾和误会,共同探讨学生教育方法。
第二,重视并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教师通过家访可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教育,还能与学生家长直接联系。
学生是主体,家长是资源,教师的责任在于服务,充分调动家长这一资源服务于教学,教师也要借此机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实现最佳教育。
此外,学校还可设置家长接待日、电话、书信等方式取得与家长的联系,告知家长必须将子女教育放在首位,教师也可通过与家长交流及时获得教育的第一资料。
第三,打造学生成长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学生回家后,家长要督促学生完成功课,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习、择友方面的问题。
如果各唱各的调,教育的力量就会抵消,甚至会造成混乱,让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家长增强责任感,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是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的重要条件。
四、结论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依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相互脱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毓霞,柳俊霞.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探索[J]. 新课程(下),2011,06:125.
[2]魏志彤. 浅谈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一致性的实践途径[J]. 中小学电教(下),2013,03:79.
[3]崔竹云. 重组家庭呼唤家庭教育的一致性[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09:50-51.
[4]梁涛. 家长学校:通向家庭和学校教育一致性的路径[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