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供配电技术(第2版)[唐志平主编][电子教案]第四章
供配电技术(第2版)[唐志平主编][电子教案]第四章
320 175
320以上 单独设变电所
供电最大距离(m)
(2) 容量: ① 1台变压器:SN ≥ SC ② 2台变压器:SN = (0.6~0.7) SC SN ≥ SC(Ⅰ+Ⅱ) ③ 单台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5. 种类和结构 ①少油断路器 油仅作灭弧介质 ②SF6 断路器 利用SF6气体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 ③真空断路器 “真空”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1. 作用:正常时隔离电源,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2. 图形符号:
6~10/0.4/0.23kV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3. 车间变电所
①附设变电所
6~10/0.4/0.23kV
附设变电所是利用车间的一面或两面墙壁,而其变压器室的大门朝外开, 如图4-45所示。
车间附设变电所又分内附式和外附式。 ②车间内变电所 车间内变电所位于车间内的单独房间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
内容:供电系统的组成、电气设备、供配电电压, 变电所的配置,变压器台数和容量,主接 线,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 重点: 供配电系统的电压选择、变电所位置的确 定、变配电所的一次设备和主接线图,以 及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
式中SN.T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对室内变压器其实际容量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2. 变压器的正常过负荷能力
对于油浸式变压器,其允许过负荷包括以下两 部分: (1)由于昼夜负荷不均匀而考虑的过负荷,由 日负荷率和最大负荷持续时间确定; (2)由于夏季欠负荷而在冬季考虑的过负荷, 夏季每低1%,冬季可过负荷1%,但不得超过15%。 以上两部分过负荷同时考虑,室外变压器过 负荷不得超过30%,室内变压器过负荷不得超过20%。 3. 变压器的故障过负荷能力 干式变压器一般不考虑正常过负荷。 在事故情况下,允许短时间较大幅度的过负荷运行,而
4.1 电压的选择
4.1.1 供电电压的确定
供电电压是指供配电系统从电力系统所取得的电源电压。我国目前所用的供 电电压为110kV、35kV、10kV、6kV。究竟采用哪一级供电电压,主要取决于 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 电力部门所能提供的电源电压。 (2) 用户负荷大小及距离电源线路远近。 (3) 用户大型设备的额定电压决定了企业的供电电压。
4.2.2 变电所的位置确定
变电所的位置选择应根据选择原则 ,从安全、经济、方便等方面来综 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总降压变电所位置选择的原则 (1)靠近负荷中心; (2)考虑电源的进线方向,偏向电源侧; (3)进出线方便; (4)设备运输方便; (5)不应防碍企业的发展,要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6)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7)不应设在有剧烈震动和高温场所; (8)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9)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区域。 2.车间变电所位置选择的原则 在计算得出车间总计算负荷的基础上,按分散布置并接近负荷中心 的原则确定车间变电所 的位置,便于低压电网的备用联络。同时车间变 电所位置选择还要考虑:进出线方便;靠近 电源测;运输方便等。 变电所选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是供电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可以按 负荷矩法确定负荷中心。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章 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
§4.1 电压的选择 §4.2变电所的配置 §4.3变压器的选择 §4.4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 §4.5变配电所主接线 §4.6变电所的布置和结构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返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4.3.3 变压器的实际容量和过负荷能力
1. 变压器的实际容量 电力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指它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条件 下,室外安装时,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一般规定为20年) 连续输出的最大视在功率。一般规定,如果变压器安装地点 的年平均气温θav≠20 ,则年平均气温每升高 ,变压器的 容量应相应减小1%。因此变压器的实际容量应计入一个温 度校正系数Kθ。 对室外变压器其实际容量为:
按负荷功率矩法确定负荷中心,只考虑了各负荷的功率和位置,而 未考虑各负荷的工作时间,因而负荷中心被认为是固定不变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3)按负荷电能矩法确定负荷中心
事实上,各负荷的工作时间不同,因而负荷中心不可 能是固定不变的,负荷中心不只是与各 负荷的功率有关, 而且与各负荷的工作时间有关,因而提出了负荷电能矩来 确定负荷中心的方法。 类似负荷功率矩法的公式,按负荷电能矩法确定负荷 中心的公式为
4.3变压器的选择
4.3.1 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变压器是变电所中关键的一次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升高或 降低电压,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使用。
1.变压器的分类
(1)按绝缘介质分:油浸式;干式 (2)按调压方式分:有载调压;无载调压 (3)按相数分:单相;三相 (4)按导线分:铜芯;铝芯 (5)按冷却方式分:自冷;风冷;强冷
例4-1 某一10/0.4kV车间变电所,总计算 负荷为1350 kVA,其中一、二级负荷680kVA。 选择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解:该车间变电所有一、二级负荷,故宜选择两台变压器。 任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要满足60% ~ 70%的负荷, 即 SN =(0.6~ 0.7)×1350kVA = 810kVA ~ 954 kVA 且任一台变压器应满足SN≥680 kVA, 因此,可选两 台容量均为1000 kVA的变压器,具体型号为S9-1000/10。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4. 建筑物及高层建筑物变电所
建筑物及高层建筑物变电所是民用建筑中经常采用的变电所形式。 ①楼内建筑物变电所建 高层建筑物多采用楼内建筑物变电所,置于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或中间某层; 地下室和高层;地下室、中间某层和高层。变压器一律采用干式变压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2.型号及含义:
3.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根据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变压器型号,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变 压器S9系列或S10系列); 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对消防要求较 高场所,应采用干式电力变压器(SC6,SG10系列);对电网电压 波动较大、电能质量要求较高时,采用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SZ7系 列)。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4.2 变电所的配置
4.2.1 变电所的类型
变电所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的环节,是供配电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变电所按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总降压变电所、独立变 电所、车间变电所、杆上变电所、建筑物及高层建筑物变电所。 1. 总降压变电所 35~110/6~10kV 用户是否要设置总降压变电所,是由地区供电电源的电压等级和企 业负荷大小及分布情况定。 对大中型用户,由于负荷较大,往往采用35KV(或以上)供电,再 降压至10kV或6 kV,向各车间变电所和高压用电设备配电,这种降压变 电所称为总降压变电所。
式中,Pi为各负荷的有功计算负荷;Ai为各负荷的年有 功电能消耗量 ti为各负荷在同一时间内的实际工作时间, 应采用各负荷的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需要指出由于负荷中心原则并不是确定变电所位置的 惟一因素,且负荷中心也是会随机变动的,大多数工厂变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2.车间变电所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确定
(1) 台数: ①同总降变电所 ②负荷不大时视负荷大小及距邻近车间变电所的距离决定是否设 车间变电所。
由邻近车间变电所供电的容量和距离
计算负荷(kVA)
180 320
240 230
②辅助建筑物变电所 与独立变电所相似,辅助建筑物变电所置于离开高层建筑物的辅助建筑物内, 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变压器。 5. 柱上变电所 变电器安装在室外电杆上,适用于315KVA及以下变压器,常用于居民区、 用电负荷小的用电单位。 6. 组合式变电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3.负荷中心的确定
(1)负荷指示图 负荷指示图是将电力负荷按一定比例用负荷圆 的形式标示在企业或车间的平面图上。 各车间的负荷圆的圆心位于车间的负荷“重心” (负荷中心)。在负荷均匀分布的车间,负荷中心 就是车间的中心,在负荷分布不均匀的车间内,负 荷中心应偏向负荷集中的一侧。 由车间的计算负荷 得负荷圆的半 径r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2)按负荷功率矩法确定负荷中心
设有负荷P1、P2、P3,如图示。
它们在任选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P1(x1,y1)、P2 (x2,y2)、P3(x3,y3)。 现假设总负荷的负荷中心位于坐标P(x,y)处。负荷中心的坐 标为:
文字符号:QS 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