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统习俗PPT课件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 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 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 诗。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 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 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 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 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 东张灯最盛,各家于中秋节前 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 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 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 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 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 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 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中秋 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 节。
传说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 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 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 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 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 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 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 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 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 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 的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的 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传统习俗
• 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 赏月、赏桂花、猜灯 谜等多种习俗。
吃月饼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 都有吃月饼的习俗, 俗话中有:“八月十 五月正圆,中秋月饼 香又甜”。月饼最初 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 品,“月饼”一词, 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 的《梦梁录》中,那 时,它也只是象菱花 饼一样的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谢谢欣赏
猜灯谜
• “猜灯谜”又叫“打 灯谜”,是中国独有 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 种文娱形式 。
• 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 灯,燃放焰火,后来 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 纸条上,贴在五光十 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我们一起玩玩猜灯谜吧~~~
•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喜出望外
• 两点天上来(打一字) : 关 • 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名) : 好汉歌
大家猜猜看
迎佳节,庆丰收,
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 全家欢乐大团圆。
(打一个节日)
中伙佳节由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以家人团聚 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八月半、仲秋节、拜月节、女儿节、追月节、玩月节。因 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恰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中秋节与 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汉、壮、布依、 侗、朝鲜、仡佬、畲、京等民族都欢度此佳节.人们仰望 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 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 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 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二:吴刚折桂
•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 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 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 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 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 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 也不能被砍光。 •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 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 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 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 以示惩处。
传说一:嫦娥奔月
•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 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 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 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 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 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 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 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 • 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 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 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 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 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 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 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赏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 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 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 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 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 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 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 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 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 等特殊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