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十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近十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2010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漫画中的主体是四只小猫,我们需要关注的细节就是这四只小猫。

一只猫享受美餐后满足地揉着肚子,另外两只猫在餐桌前议论纷纷,冷嘲热讽:“啥年月了!有鱼吃着还捉老鼠!”只有一只猫弃餐桌上的鱼跃身去捉老鼠。

“有鱼吃”“捉老鼠”的寓意是什么?整幅画面,作者想通过画面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抓老鼠”是“猫”的本职工作,而“餐桌前摆好的鱼”则代表了不劳而获和种种私欲。

这幅漫画其实在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我们不妨将画面上捉老鼠的猫看成是人的替身,联系社会实际,便可以确定,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告诉我们:人在私欲面前或者生活安逸之时,也应自食其力,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

2010全国卷I 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深、浅阅读,对读者而言有着宽泛的选择和不同的快感。

深阅读,是一种思维训练和美学修养熏陶;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时代”、“动漫时代”,都是文化工业进化的一种必然。

但是,在这种必然之下,我们应该倡导怎样的阅读观呢?“浅阅读”需要有深思考。

“浅阅读”是路径,唯有融入深思考的要素,这种过程才会有积累、有内涵、有品质。

以“深阅读”的思维力、评判力、观察力,提高自己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能力,使得“浅阅读”也能洗净铅华,返朴归真。

“深浅”阅读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深阅读与浅阅读之间泾渭分明但绝不相克,只有分立,没有对立。

由“浅”及“深”,逐渐转化。

把握“深”与“浅”之平衡。

2011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

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向十年高考改革致敬,回应2001年“诚信”话题作文。

文章看似材料作文,实际上还是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材料中的网络调查更说明此作文命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

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放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中国崛起”和“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是作文的“文眼”。

用这只“文眼”捕捉“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中的任何一点,就可以构思行文。

一般说来,老百姓对祖国的“经济发展”感受最深,因为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从自身的生活状况出发,说国家的“经济发展”,谁都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考生当然也是这样,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切身体验,可从自身下笔,写家庭、家乡的生活巨变;也可以旁观者的视角,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感受。

但要注意,不要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而要聚焦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方面,集中笔墨,突出重点,写深写透,只求一叶肥厚,不求枝繁叶茂;只求一花独放,不求春色满园。

最后再反过来“小题大做”,扣住题旨,从小事中理性地概括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一特点。

“小题大做”时要注意,让题旨从小事中自然浮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不能生搬硬套,故意拔高,无病呻吟。

倘能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运作,化大为小,化空为实,化抽象为形象,然后再以小见大,必定能写出锦绣文章,稳操胜券。

2012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顾虑——不能完成任务;解除顾虑——完成了任务。

从材料中看顾虑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

引申理解顾虑的含义:什么是顾虑,它是一个人要去做或者做着一件事情、一项任务或进行一个选择时的担心,担心失去现有的“好处”,也担心做了或选择了后的结果,这个结果往往被想象得很“坏”。

故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敢于面对困难,奋然前行;2.莫优柔寡断,要勇往前行。

20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雇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在刷油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

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题分析:这是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考察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1.从整体上看,油漆工为船主把船修补上了,为船主避免了忧患,挽救了船主家人的性命。

这是一种乐于助人的行为,由此,可以从责任感来行文。

为别人着想,为人民服务,这个立意和我们所提倡的学雷锋活动密切关系。

2.从船主看,获得别人帮助理应感谢,这体现了知恩必报的传统美德,抑或是以德报德,用积极、正面的做法,传扬中华的美德,这是“美”的回应,“爱”的传递,“善”的报答,鼓励社会向善,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3.从油漆工看,他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所以,也可从坚守好自己的职责等角度行文。

20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第一段文字可以看到两方面信息:一、商人要切割一块有裂纹的钻石,可能有两种结果,即成功增值和失败受损,告诉考生切割钻石存在风险;二、商人咨询很多切割师,因风险大不愿承担,告诉考生众切割师因顾虑到切割成败而不敢动手,因为利害在心,得失在心,不能保持平常心。

引申为:做事存在的风险,不包括自然的风险。

第二段文字:老切割师面对风险的表现。

1、面对风险,老切割师答应试试;2、老切割师制定周密方案,指导年轻徒弟操作;3、老切割师总结了切割获得成功的条件,包括三方面内涵,一是要有经验、技术;二是更要有勇气;三是做事的过程中要有不顾虑结果,不考虑成败,不患得患失的平常心态。

材料中的价值是考生思考的难点,价值指切割的成败,指不顾虑结果成败的平常心。

概括为:面对风险应有的正确态度。

这则材料说明,人们做事时面对风险,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和良好的心态。

题目中强调了勇气和“不去想价值的事儿,手就不会发抖”。

考生凡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的正确态度”立意行文的均可视为符合题意。

比如:勇于承担风险;艺高也要胆大;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消除顾虑,勇于尝试;不计得失,专注做事。

20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