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的探讨【开题报告】

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的探讨【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的探讨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

私募股权投资对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退出方式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借助产权市场在股权交易方面的经验和优势。

产权交易市场集中了大量的交易信息、交易主体和交易服务,能有效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成本和交易费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更加广泛及时地发现值得投资的受资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拓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空间。

同时产权市场紧密联系私募股权投资,在可供交易的国有资产日益减少的情况下,PE的加入为项目企业提供了急需的资金。

本研究将通过实地走访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以及宁波市金融办等单位,以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为对象,在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对接国内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的基础上,揭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对接产权交易市场的模式,探讨民间资本逐渐成为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的重要交易对象,研究私募股权基金对接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必要性,进而提出私募股权投资在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退出机制及对策,以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顺利对接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专家学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研究从国外研究现状看,国外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研究,主要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重要性、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方式三方面的研究。

由于产权市场是中国板式的制度创新,因此,国外对于私募股权对接产权市场的研究几乎为零。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方面,Lerner和Gompers在2002年的研究中指出,成功的退出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确保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时机方面,Elizur和Gavious(2002)运用动态博弈理论,探讨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企业之间的最优合约,指出对基金而言,最佳策略是在特定的时点退出,以留给其他投资人投资。

同时,他们从理论上得出了退出的最优时点。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方面,Kaplan等(2004)收集了1998-2001年23个国家的70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145项投资发现了各国的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国金融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

(2)国内专家学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研究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从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对私募股权投资退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是专门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接产权交易市场的研究较为少见。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接产权市场方面,曹和平(2009)认为PE的发展除了借用好股票市场外,特别需要产权市场来做支撑,产权市场将是PE产生和发展的基床。

通过产权市场,PE既可以广泛及时地发现值得投资的受资企业,当PE或者受资企业需要多次融资或分次退出时,经由产权市场来操作会比其他渠道更加经济高效的退出。

周茂清(2009)认为制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良好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没有完善的退出渠道,而产权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础性市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体系的建立解决进入通道和退出通道两方面的问题。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产权交易市场退出方式方面,吴晓灵(2010)提出PE通过产权交易市场退出,虽然获得的盈利无法与IPO相比,但投资周期将更灵活,资本安全方面也有很大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投资成功率。

产权市场可以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打造一个最公开、最高效、最有影响力的市场平台。

(3)总结国内外学者都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及退出时机,从不同角度以及研究方法对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虽然国内外学者都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但对产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定位问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转让的方式问题的研究较少,还有待于研究。

3.参考文献[1] 李文瑞,闫永淑.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障碍及其对策[J].新财经,2011(2).[2] 苏京春.优化私募股权基金的增值环节[J].中国金融,2011(1).[3] 曹和平.中国产权市场发展报告2009-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 曹和平.产权市场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 冀国强,邓志雄,赵令欢.私募股权投融资指引.[M].北京:经济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 Melanie Wong.PE退出新渠道——次级市场[J].投资与合作,2008(9).[7] 寇宇,臧维.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的新模式—APO[J].经济论坛,2008(15).[8] 刘静静.美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华北金融,2008(9).[9] 周茂清.产权市场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0]史学儒.几种产权交易方式利弊谈[J].产权导刊,2008(6).[11] 熊焰.资本盛宴:中国产权市场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 沈路,莫非,吴文然.浅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D].上海:得勤律师事务所,2008.[13] 宋丽娟,彭升平,魏珊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瓶颈[J].中国商界,2008(3).[14] Stefan Povaly.Private Equity Exits:An analysis of divestment process management in relation to leveraged buyouts[D].Austria,the University of St.Gallen,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Economics,Law and Social Sciences(HSG),2006.[15] Filip Reich.Unfavorable Aspects of the Czech Republic's Private Equity Environment: Limitations o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Exit Problems[J].The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2005(4).[16] Neus W. Walz U.Exit timing of venture capitalists in the course of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4(1).[17] Cumming D.J,Macintosh J.G.Venture Capital Exit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J].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2003(53).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现状1.1 政策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在产权交易市场的退出1.2 各地产权交易市场投资发展私募基金1.3 私募股权交易所开辟私募基金退出的通道1.4 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私募基金的股权转让交易2 宁波市私募股权基金在产权交易市场退出的必要性2.1 宁波市民间资本发达2.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宁波市的试点2.3 大量非上市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退出的路径2.4 宁波市产权交易市场制度创新的需要3 私募股权投资在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退出的现状3.1 私募股权借助产权交易中心实现投资退出3.2私募股权投资在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退出的方式4 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通过产权交易中心退出的制约因素及对策4.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4.2 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强风险防范4.3 政府政策的支持,培养专业人才4.4 明确交易价格机制,建设软件支持系统4.5 改革组织形式,实现私募股权交易信息的共享和资源整合4.6 规避牵手交易,实现完全市场化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本项目是对私募股权投资对接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进行研究,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退出方式的理解和把握,因而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

本研究主要将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和EBSCO等查阅相关文献,对于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及运行情况等数据和案例资料主要将通过实地走访宁波市金融办、宁波市产权交易中心、宁波市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等单位获取,以小型会议的方式进行专题讨论,结合从宁波金融年鉴、宁波统计部门网站以及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上获取的资料,展开定量和定性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宁波市小额贷款公司吸纳民间资本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进度计划:第6学期第19-29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开始写作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写作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