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全)

2018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纲要第一单元:人在社区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二、社区第二课乡村与城市一、乡村聚落:村落,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种植业)、牧村(畜牧业)、林场(林业)和渔村(渔业)。

(1)村落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原上的村落(密集、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条带状分布)(2)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平顶尖顶);墙壁厚度和窗子大小与气温(有时还会涉及风或风沙)有关;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如傣族竹楼等)。

二、城市聚落: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例如拥有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王府井-商业区,方庄小区-住宅区。

(1)造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2)主要差异:地区乡村城市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小,自然景观人为改变大,人文景观建筑物矮,稀疏高,密集公共设施类型少,数量不多,不够便利类型多,数量多,便利人口数量少,密度小,从事农林牧渔数量多,密度大,从事工商业,服务业三、区域间的联系: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具体某特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贸易)、文化(文艺演出)、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教)等各个方面。

(结合例子去记)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等高线地形图:①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③等高线:一个区域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⑤特点: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相邻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A山峰山脊山谷鞍部悬崖⑥口诀:山顶(山峰):闭合曲线,外低高,▲符号。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发源地)。

鞍部,两山顶,下凹处,两曲线中间。

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叠处,锯齿状。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用的颜色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第一课和大洋海陆分布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概念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

岛屿四面环海面积较小。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七、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间的分界线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运河、海峡、山脉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重要的海峡重要海峡地理位置沟通的海洋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太平洋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欧、非之间地中海和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南美洲最南端太平洋和大西洋岛屿之最最大的岛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格陵兰岛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第二课自然环境一、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P32亚洲地形图要掌握)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34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要掌握)温馨提醒①:判断气候类型:一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二看最冷月的气温(以温定带);三看降水(以水定型)。

温馨提醒②:季风气候的一大特点:雨热同期。

三、众多的河湖(P37世界主要河流图和亚洲主要河湖图要掌握)①世界上主要的河流②世界上主要的湖泊③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而且河流水源不足,很多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时令河)。

④河湖的作用: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还具有灌溉、航运、发电、防洪、养殖和旅游等方面的便利。

四、风光迥异①形成原因:地形和气候的不同。

②七个地区:A北极:寒带气候,终年严寒。

B西西伯利亚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C草原:高原地势平坦,“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温带大陆性气候。

D 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E亚马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气候。

F非洲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

G南极地区:寒带气候,冰雪高原。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一、世界人种的分布(P43世界人种分布图要掌握)二、语言和(书P45世界语言分布图和图册P32分布图要掌握)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二、纬度带和热量带三、中国的地理位置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一、稻作文化的印记/用机械种庄稼(P56图3-2、P59图3-11要掌握)第二课与山为邻第三课傍水而居四、草原人家(一)逐水草而居——非洲热带草原1、分布: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东部高原,马达加斯加西部,地跨赤道,南部半球大致对称分布。

2、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3、地形:以高原为主。

4、马赛人的家园:肯尼亚南部及坦桑尼亚北部(地理位置:非洲东部、热带、低纬度、东非高原)5、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的原因: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之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是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南北半球的干湿季时间正好相反,这为马赛人“逐水草而居”提供了可能。

6、马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1)衣:穿红色的披风,是为了驱赶野生动物,可以防身并保护牛群;披风是为了防晒和防止水分蒸发。

(2)食:牛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肉、奶、血);(3)住:茅草房;(4)行:步行;(5)风俗:牛的数量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养育牛群的草原是马赛人心目中的神灵;不捕杀和吃野生动物;擅长立定跳高。

(二)现代化的牧场——澳大利亚牧场1、地理位置: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

2、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上总体较平坦。

3、水文:墨累河、北艾尔湖,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4、澳大利亚的气候:气候比较干热,年降水量线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从北、东、南三面向西部沿海和陆减少。

(结合书本P34记忆主要气候类型)5、澳大利亚牧羊带与气候的关系:牧羊带与降水带基本吻合,大致呈半环状分布。

主要畜种是美利奴羊。

6、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牧场规模很大。

7、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羊比人多”。

8、澳大利亚畜牧业最突出的特点及原因:①机械化程度高。

原因:澳大利亚草原平坦辽阔,牧场规模大;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其他特点:②规模大③定居生活④羊比人多五、干旱的宝地(一)石油宝库——波斯湾地区1、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欧、非三的连接地带,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称。

(2)地形:波斯湾地区地形主要为高原,也有部分平原,沙漠广布。

(3)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稀少、炎热干燥。

(4)水文:西北边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石油之产(1)波斯湾地区的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和阿曼8个国家(2)波斯湾地区的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等。

(3)波斯湾的石油资源特点:储量丰、油质好、开采易、运输便、产量巨、出口大。

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储量最大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石油的宝库”。

3、石油之销波斯湾地区国家的石油主要输出路线:①东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南海)——东亚(日本);②南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澳大利亚;③西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西欧④西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美国、西欧。

4、石油之利:人均国民收入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利用石油财富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化的工农业,建设沙漠城市。

5、石油之忧: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旅游业和商业。

(二)沙漠绿洲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地中南角;北半球和东半球,中纬度和北温带。

(2)气候: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

以色列降水北多南少。

(3)地形:以色列地形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4)水文:主要河流——约旦河,境河流较少,水资源短缺。

(5)自然资源:以色列水资源缺乏,耕地面积有限,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近2/3,使得农业发展受到缺水、土地贫瘠、降水少但蒸发量大等因素的限制。

2、以色列的绿洲农业(1)以色列人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措施: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免受污染;②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如北水南调;③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

④将海水淡化后作为生活用水。

⑤科技兴农,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⑥政府监管:实行用水许可证和计划用水分配制度。

(2)以色列人对作物品种的选择策略:①尽量避免种植高耗水作物,努力开发节水作物,如大量种植耐旱、耐热、耐碱,且果实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有“沙漠面包”之称的枣椰树;②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种植附加值高的作物(水果、蔬菜、花卉)并进行反季节生产。

(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3)其他干旱地区可借鉴的举措:①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科技兴农;②加强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③完善并落实水资源使用制度;④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择种植合适的农作物。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一)确定区域的位置和围:1、经纬度位置:南非位于22°S—35°S;17°E—32°E之间,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属于南温带。

2、相对位置:(1)、大洋位置: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地理位置地位:南端的好望角临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海上必经之地。

(二)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2、水文:有自西往东流的林波波河、自东向西的奥兰治河。

3、气候特征: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和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4、自然资源特征:(1)南非的生物资源(动植物)丰富,克鲁格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

(2)南非的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等储量最大,有“黄金宝石之国”之称。

(三)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1、南非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国家。

2、是有多重官方语言的国家。

3、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国家4、是一个有深刻殖民烙印的国家,也是实行过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

(四)感受区域的发展1、经济发展:南非依靠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