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最新整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最新整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没有休克、分布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应取平卧位或头和脚抬高30度,注意保温。

2、尽快消除休克原因,如止血,包扎固定,镇静、镇痛(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抗过敏,抗感染。

3、给氧,鼻导管给氧2-4L/分,每4小时清洗导管一次,保持通畅,必要时可用面罩吸氧。

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按病情掌握药量、滴速,保证准确及时给药。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入,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6、早期在扩容疗法同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药物提升血压,一般维持在80-100/60-70mmHg即可,不可过高,当血容量补足时,也可用血管扩张药,如异丙肾、苄胺唑啉等。

输入此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尿量,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

(1)密切观察P、R、BP的变化,根据病情15-30分钟测量一次。

(2)体温每四小时测一次,低于正常时要保温,高温时应给予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降,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3)观察意识,当中枢神经细胞轻度缺乏氧时,病员表现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燥,随休克加重,由兴奋转抑制,病人表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此病人应适当加以约束以防意外损伤,亦可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血压。

(4)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白常表示有大出血,口唇或指甲发绀考试,大收集整理说明微循环血流不足或淤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DIC出现,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

(5)注意尿量、颜色、比重、PH值,病情重或尿少者应留置导尿,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在15ml以下或尿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急性肾衰,保持尿管通畅,预防泌尿系逆行感染。

(6)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如脉速,末稍紫绀伴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咳血性泡沫痰,提示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测中心静脉压,可做为调整血容量及心功能之标志。

休克期CVP在10厘米水柱以下应补充血容量,不宜使其超过12-15cm水柱,否则有发生肺水肿危险,如CPV高于15cm水柱,而休克尚未纠正者,应给予强心药。

(8)休克病人根据病情立即抽血验血常规、血型、血钾、钠、氯、CO2结合力和血浆蛋白,红细胞比积等,以做为抗休克治疗的用药依据。

8、按时做好褥疮护理及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饮食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或给予鼻饲。

.补充血容量
(1)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如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
静脉插管,可同时监测CVP。

(2)合理补液: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参考中心静脉压、血压与补液关系
(表3-2-2)。

CVP BP原因处理原则
低低高高正常低
正常

正常

血容量严重不足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舒张血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