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单元达标检测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命题人:吕丽永参考相对原子质量:Cu:64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40分)1.单层石墨成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正确的是()A.石墨烯的化学式为C B.石墨烯的硬度小于金刚石C.石墨烯属于化合物 D.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4.(2016·娄底中考)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A. 变红色B. 变蓝色C. 变白色D. 不变色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选项混合物试剂或方法A CuO(C)隔绝空气加强热B CO(CO2)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CO2(CO)点燃混合气体D 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6.已知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在1~100 nm的材料。
美国IBM公司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为传递信息的“导线”。
下列有关纳米碳管的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B.纳米碳管、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相同C.纳米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D.常温下纳米碳管的化学性质稳定7.按下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 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D. 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取的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A.1处B.2处C.3处D.4处10.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二、填空简答题(36分)11.(6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图③单质的名称是,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2.(4分)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1)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H2+CuO Cu+H2O 3CO+Fe2O32Fe+3CO2C+O2CO2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H2、CO、C)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2)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2H2S═3S+2H2O 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该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价变为价。
13.(9分)将黑色粉末A、B混合装入试管加强热,生成红色固体,同时放出无色气体D ,加热A并通入D只生成一种气体E。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2)写出A和B、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7分)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③:;反应④:;(2)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在该反应中起作用;(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填反应序号);(4)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书页出现了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15.(8分)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 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猜想假设] 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查阅资料] 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设计实验] 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1)实验开始后,装置C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装置E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 __;(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 _,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___ __;(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__ 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结论] 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拓展应用] 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__。
A.可除衣服袖口等处的汗渍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三、实验探究题(14分)16.(8分) 常用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内容。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写出上图中部分仪器的名称:①;②。
(2) 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对反应物状态的要求是。
(3) 用C装置可以收集O2、CH4、NH3、Cl2中的(填化学式)。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进行的必要操作是;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通入气体。
(5)检验C0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6)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
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
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______。
①酒精灯②铁架台③坩埚钳④砂纸⑤试管夹⑥蒸发皿17.(8分)甲冋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②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D处点燃的目的是。
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小的质量相等c.反应开始后通入0.1g一氧化碳可生成0.1g铜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④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四. 计算题(10分)18.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
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 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
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 g。
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2)计算12.5 g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40分)1.A2.C3.C4.A5.D6.D7.C8.A9.C 10.D二、填空简答题(36分)11.(每空1分)(1)4 不活泼(2)金刚石石墨 C60(3)CCl412.(4分)(1)升高(2)H2S;﹣2 ;0 13、(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1)C CuO Cu CO2 CO (2)C+ 2CuO 高温2Cu + CO2↑ CO2+C高温2CO14.(7分)(每个方程式2分,其余1分)(1)SO3+H2O ═H2SO4;SO3+Ca(OH)2= CaSO4+ H2O (2)催化(或催化剂)(3)①②③(不可缺少)(4)较强的腐蚀性(较强的脱水性)15.(8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1)CO2+Ca(OH)2═CaCO3↓+H2O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3)没有作尾气处理;应在a处添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者套上一个气球。
(4)不可以;因为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拓展应用】B .三、实验探究题(14分)16、(每空1分) (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固体 (3) CH4、NH3(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5)集气瓶口(6)①③④17.(8分)①CO+CuO Cu+CO2(2分);一氧化碳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③a(2分)(此题不选d,因为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装置C中石灰水倒吸浸入硬质玻璃管,同时也可以防止生成的铜单质被氧化)④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CO(其余每空1分)四. 计算题(10分)18.(1)10 g(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100 44 10 g x100∶44=10 g∶x x=4.4 g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4.4 g。
解析:(1)向大理石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样品中的碳酸钙会完全被稀盐酸反应掉,最后得到的固体剩余物即为杂质,因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 g-2.5 g=10 g。
(2)利用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