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购房者调查分析篇

2017年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购房者调查分析篇

2017年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购房者调查分析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提要:与往相同,改善型刚性需求消费者即已经拥有住房,但随着家庭人口增长或者对生活品质追求提升而进行住房消费的人群,这部分人群表现活跃,超越解决基本居住需求的首次购房消费者,成为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主导力量。

图1反映了2017年消费者拥有房产的分布状况。

其中,在受访者中没有房产的人员占比21%,该部分人群主要是刚性需求消费者;46%的受访者拥有一套住房,该部分人群购买住房主要是用于改善居住;拥有两套住房的受访者占比14%,其中三套住房拥有者占比19%,搜狐焦点网预测,该部分人群购买住房大多用于投资升值。

调查显示,已经拥有一套住房并且购房目的主要是改善居住条件的受访者所占比重最大。

无房者的受访者占21%,可见购房者中,真正无住房的刚性需求仅占市场需求的21%,其余79%的消费者已经拥有住房。

由此可见,纯刚性购房需求已不再强烈,改善和投资需求占比较高。

如图2所示,55%的受访者购房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改善居住条件,在调查中所占比重最大,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22%的受访者购房是为了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出租获长期回报占20%,短期倒手赚取差价的占3%,投资需求占比23%,相比2016年投资需求占比25%,2017年购房者投资需求略有下降。

搜狐焦点网分析,2017年楼市政策不断缩紧,对炒房打击力度大,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综合分析消费者拥有房产状况和购房目的,我们发现,2017年拥有一套住房以改善居住条件为购房目的的改善型消费者占比55%,这与201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并无太大差异。

改善型需求群体表现出更为明确和清晰的购房意向,但购房意愿并不迫切。

提要:2017年购房者首选的房源类型依旧是一手房,选择二手房源的购房者所占比重较小;房价直接打折仍是大多数购房者最受欢迎的促销方式图3反映了2017年购房者在购房时首选的房源类型情况。

其中,72%的购房者表示购房时首选一手房源;10%的购房者表示愿意购买二手房源,另有18%的购房者表示两种房源均可接受。

研究数据发现,购房者中多半购房者倾向于一手房,倾向于购买二手房的购房者占比较小。

分析原因得出,第一,新商品房无论是社区、户型设计、楼层等均强于二手房,因此计划购置新房的购房者较多;第二,二手房房源选择余地较小,且过户等手续繁琐,更名费价格较高等原因,选择二手房购房者所占比重较小。

选择“无所谓”的购房者占比与2016年并无太大差别。

图4反映了最受购房者欢迎的促销方式。

其中,选择房价直接打折的购房者所占比重最高,高达80%;选择根据付款方式制定优惠政策的购房者占比为13%,选择特价房的购房者占比为6%,1%的购房者选择了赠送面积,没有购房者选择赠送实物这一促销方式。

分析可以看出,在所有的促销方式中,最受购房者欢迎的还是房价直接打折这种促销方式,其次是根据付款方式制定优惠政策。

根据付款方式制定优惠政策一般根据购房者现实资金情况而定,比较具有随机性;选择特价房这一促销方式的购房者所占比重不高,这是因为随着购房者专业素质的提升,逐渐认识到特价房在户型、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特价房的吸引力逐渐降低。

综合来看,在房价上的促销最受购房者青睐,因此开发商可根据购房者心理调整优惠策略。

提要:2017年小高层、高层和多层商品住房仍最受关注,消费者对于居住的舒适度需求仍较高,60-90平方米户型最受购房者欢迎。

此外,极少数购房者购买力与房价水平持平;“价格”回归为影响消费者购房的首要因素,运河区更受购房者青睐,高新区热度上升图5反映了2017年消费者首选商品房房源类型的分布情况。

其中,选择小高层住宅产品占比44%居首位,高层住宅产品占比27%居第二位,多层住宅产品占比20%居第三位。

上述三类普通住宅产品差距不大,其他业态占比总和为9%。

可见,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产品依旧最受购房者的青睐。

此外我们认为,部分消费者倾向于多层建筑,与这几类产品居住舒适度较好以及后期居住费用较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一方面,高层住宅因为价格偏低,并且市区在建楼盘多为高层建筑,购房者选择余地较大,所以高层住宅也是大部分人群的首选房产业态。

花园洋房、别墅以及豪宅均属于高端住宅产品,特别是豪宅和别墅,其特点为面积相对较大,均价和总价相对较高。

然而根据居民目前的购买力水平而言,购房更加趋于注重实际,高端住宅很难大众化。

并且,由于严格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从而使高端住宅项目土地供应少,市场范围狭窄。

通过图6我们发现,2017年消费者最为青睐的户型为60-90平方米,占受访者的37%;33%的消费者在购房时首选90-120平方米的户型;23%的消费者在购房时倾向120-140平方米的户型;4%的消费者在购房时倾向140-200平方米的户型,消费者在购房时倾向60平米以下的占比为2%;还有1%的消费者在购房时倾向200平米以上的户型。

这个结果与2016年数据有所不同往年,购房者更青睐90-120平方米的户型,搜狐焦点网预测,购买此类户型的消费者也多为刚性需求或者改善型刚性需求。

而2017年,购房者更青睐60-90平方米户型,相对于往年调查数据有所增加。

搜狐焦点分析认为青睐60-90平方米户型的购房者多为刚性需求者,当90-120平方米的户型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的时候,一部分刚需就会将目光转向相对较小的户型。

市场影响着人们的购房心理和购房预期。

除此之外,在调查中购房首选120-140平方米户型的消费者也占了较大比重。

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可知,在购房者中改善型刚性需求占比最大,所以在选择户型时,对居住感受的需求比较大,这也造成了户型相对适中、总价相对合理、舒适度相对较强的中等户型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总体来说,比起大户型相对较高的房价总额,中小户型因其总价较低,低首付、低月供、购房压力小等优点而受到大部分刚需置业者的追捧。

图7反映了2017年消费者购房所能承受的房屋单价的情况。

数据显示50%的消费者在购房时能承受的房屋单价为7000元以下;13%的消费者在购房时能承受的房屋单价为7000-9000元;有25%的购房者能承受9000-10000元的购房单价;10%的购房者能承受10000-15000元的购房单价;有2%的购房者能承受15000元以上的购房单价。

由图7可以看出,大多数消费者能承受的房屋单价为7000元以下,这部分人群相对来说资金承受能力较低,并不能负担目前均价万元左右的房价水平。

然而据此项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2%的购房者能承受10000元以上的房屋单价,这表明仅有极少数购房者的购买力与现阶段房价水平相符,但仍不能确定其购买意愿能够达成。

另外不难看出,消费者所能承受的房屋单价水平,与消费者首选的业态仍具有一定的矛盾性。

小高层、多层产品相对价位较高,因此,购房者较弱的购房能力与其所青睐房地产业态具有很大的矛盾性,不利于购房意愿的实现。

同时,消费者所能承受的房屋单价水平与现阶段商品房价格也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与现阶段的房屋价格水平不符。

图8反映了2017年消费者购房首选的付款方式调查中,40%的受访者选择了住房公积金贷款,37%的受访者倾向于商业银行贷款,6%的受访者倾向于一次性付清,16%的受访者选择了分期付款,没有受访者选间借贷,还有1%的购房者选择了其他的付款方式。

公积金贷款不仅具有手续便捷、发放时间短的优势,还具有首付低、利率低等优势,因此有条件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消费者更青睐于这一付款方式。

但由于很多人没有公积金,所以更多的购房者选择了商业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也成为购房者比较容易接受的贷款方式,但商业贷款相比公积金贷款更加重了还款压力,因而公积金贷款成为人们首选的贷款方式。

此外,我们发现,选择一次性付款购房的受访者占6%,这一数据与往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我们认为,选择一次性付款购房的受访者,可以体现两点,一方面这部分消费者购买力很强,另一方面也与开发企业对一次性付款购房推出较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一次性付款对于开发企业回笼资金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发企业强烈鼓励购房者一次性付款购房。

但占比逐渐缩小,可以体现出购房者的购房资金能力在下降,这与较高的房价与较低的工资水平不符有关。

图9反映了2017年消费者购房时所能承受的月还款额的分布情况数据显示,受访者月还款额在1500元以下的占16%,15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占30%,受访者月还款额2000-2500的占33%,受访者月还款额在2500以上的占21%。

由此可见,月还款额在2000-2500元的购房者所占比重最高,这一数据与2016年相比,消费者月还款额能力下降,但符合居民现阶段的工资水平。

图10反映了2017年消费者购房时的首域的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购房者选择居住区域运河区高于其它三区,其中选择运河区买房的消费者占据了受访者的47%;选择在新华区买房的消费者占据了受访者的29%,在高新区买房的消费者占据了受访者的20%,在其他区买房的消费者占据了受访者的4%。

搜狐焦点网分析,购房者依旧倾向于在主城区购房置业的主要原因,一是运河区西南部发展势头迅猛,城市建设规划不断,新建楼盘云集,发展潜力无限,二是高新区对于消费者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高新区高新产业云集,并且新城规划建设逐步进入正轨,另外,高新区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出行又方便。

综合来看,购房者更青睐主城区项目。

相比2016年,购房者对高新区的购房意愿略有上升。

分析原因,2017房价爆发,使高新区成为热点区域。

由图11可以看出,2017年价格因素是影响购房者选房的重要因素,占比为29%;其次,区域地段和证件情况分别占比8%;消费者对配套的关注指数占比均为9%;消费者对周边的关注指数占比均为9%;消费者购房时对户型考虑占比为9%;消费者买房对开发企业品牌的要求占比为5%;期房现房要素占比为5%;交通占比为6%;物业情况占比为7%;施工进度占比为4%,其他要素占比为1%。

综合以上对购房者所能承受的房屋总价以及月还款能力的调查来看,价格成为2017年影响消费者购房的首要因素,分析原因,或是近年来飙升的房价使购房者更加关心是否有承担买房的经济能力,对于刚性购房需求和改善型刚性需求的购买群体来说,资金问题还是影响置业的重要因素。

其次,区域地段依旧是影响购房者选房的重要因素,表明消费者对周边要求高,可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舒适度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更加注重享受生活。

另外,证件情况这一要素对购房者的影响没有变化。

分析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对于房地产项目的严查及整顿,证件要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消费者选择证件情况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的比重上升,体现了消费者日趋的购房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