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w抽水蓄能电站厂区枢纽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学生:指导老师:三峡大学科技学院1课题来源zhw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测鱼镇附近的甘陶河干流上。
距石家庄市区直线距离为53km,公路里程77km,距井陉县城公路里程45km。
电站总装机容量1000MW,装机4台,单机容量250MW。
电站建成后接入冀南电网,在系统中担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地面出线场、下水库拦河坝和拦排沙工程等组成,工程等级为一等。
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和毕业设计的目的,本课题针对zhw抽水蓄能电站厂区枢纽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阐述。
阐述的内容主要为引水系统及施工支洞回填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尾水系统混凝土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主副厂房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特殊部位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通科学的计算和系统的阐述,最后针对该工程得出较为合理的组织设计施工的方法。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抽水蓄能电站的目的和意义抽水蓄能电站, 利用电力系统中富余的低谷廉价电能抽水蓄能, 及时供应高价的尖峰负荷, 使火电厂担任基荷经济运行, 并可为电力系统调频、调相和提供紧急事故备用, 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效益非常显著, 这就是当今世界抽水蓄能电站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冀南地区水资源贫乏, 原有的及拟建的新火电厂大部分为常规火电机组, 调峰幅度仅为25%~30%左右, 这样的电源结构和负荷特性匹配, 在协调峰谷运行方面有相当的困难, 势增加电网整体运行费用, 对供电质量亦难以保证, 造成运行事故增加, 机组寿命减少, 同时满足不了社会对高峰电力的需求, 势必阻碍河北省的经济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看, 蓄电站是唯一的选择。
此外, 从冀南电网年电网调峰容量来看,zhw电站的装机规模为万是合适的, 在冀南电网建设zhw电站是必要的、经济的。
系统中其他火电的运行方式, zhw电站可以提高系统内机组的年利用小时数。
而且zhw电站担任系统的尖峰负荷替代部分煤耗较高的小机组的启停调峰, 在年河北南网负荷中,它的投入可以使小火电少发电,因此, 在总体上电力系统是节煤的。
从有关研究部门计算结果看,系统中有zhw电站每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总费用。
从另一个角度讲, 抽水蓄能电站的发电量多少并不重要, 因为抽水蓄能电站在担任系统中备用容量时运行成本很低, 它的运行人员少,除少量的水量蒸发和渗漏损失外几乎无其他能量损失, 所以, 担任电力系统备用是合适的。
2.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各种具体施工条件,扬长避短地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劳动组织,合理地统筹安排拟定施工进度计划;为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技术上的利•学性和在实施工程上的可能性进行论证提供依据;为建设单位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施工企业编制施工工作计划及实施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可以把拟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前方与后方和施工企业的全部施工安排与具体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把直接参加的施工单位与协作单位、部门与部门、阶段与阶段、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协调起来。
施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两个方面。
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主要是竞争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等: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和教育与激励等职能有关。
经营管理素质和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目标、信誉目标、发展目标和职工福利目标的保证;同时经营管理又是发挥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和水平的关键过程。
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素质,还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职能,部必须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贯彻、检查和调整来实现。
这充分体现了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
2.3其他通过zhw抽水蓄能电站厂区枢纽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以让我们很好的了解抽水蓄能电站厂区枢纽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各项步骤和要求,对其所需设计内容及其设计方法有了全面的掌握及熟练,不仅可以很好的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温习,包括对Word、Excel、CAD等软件的熟练操作,而且也为以后进入单位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3参考资料及文献与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3.1参考资料及文献3.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3.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3)-施工技术;3.1.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3.1.4《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T5215-2005);3.1.5《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3.1.6《水工设计手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3.2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人们对于水工混凝土的认识,始于20世纪初,随着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大坝的施工兴建,对混凝土的了解越来越深刻。
如:发现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有关,才逐步用低流态混凝土代替高流态混凝土;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设计,才懂得选择不同级配骨料代替以往不洗不筛;为调节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才推行利用中、低热水泥品种,掺加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措施;为适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受温度控制的制约,普遍采用柱状分块法浇筑、骨料预冷、加冰拌和、快速入仓、通仓薄层浇筑等综合措施。
正是上述认识和措施;为混凝土坝向更大高度、更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水工施工走一条不断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改善结构性能的通路找到了一条途径。
我国的混凝土坝建设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比工业发达国家落后数10年。
由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水电资源非常丰富,建坝综合效益特别显著,所以,尽管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科技相对落后,资金也很短缺,但是国家和政府把水电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推动了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基本上是每10年就上一个台阶。
随着坝工建设的高速进展,水电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20年来,水电施工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突破,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产生了许多新的变革。
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历史只有100多年,世界上第一台抽水蓄能电站建于l 882年的瑞士苏黎士的奈特拉电站,扬程1 53m,功率5I 5kw,仅是一座季节型的小型抽水蓄能电站,但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许多火电、按电厂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如作为调峰电源,抽水蓄能电站和水电一样,具有启动迅速,运行灵活可靠,能适应系统负荷急剧增长的特征,还有旋转各用、事故备用、调频、调相等动态效益,对电力系统的节煤效益很大另外还有一个常规水电站无法达到的优越性,那就是造价低。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常常利用已建的水库作为上库或下库,可节约大量的土建工程量.因此,抽水蓄能电站的单位千瓦投资比常规电站低得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
正是因为抽水蓄能电站上述的优点.因此,抽水蓄能电站一问世,便极其迅猛的速度发展,l908年意太利在鸟比昂风山建成了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1 9l2年叉建成了维罗尼抽水蓄能电站,水头l56ram,装机7600kw(该电站现仍有部分机组在运行)。
1912年捷克斯洛伐克修建了捷尔奈那泽抽水蓄能电站,水头248m,装机l 500kw,l920年美国在罗克河上修建了抽水蓄能电站,装有一台水泵水轮机分开的机组。
1925年德国修建了夏瓦斯巴赫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4万kw。
1931年日本在小口川第三水电站加装了3200kw 的抽水泵。
1 938年法国在活斯日修建了黑湖抽水蓄能电站。
其后,很多国家相继兴建了抽水蓄能电站。
到10年代中期,世界上已有50多座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行。
1 9 9年在国际电力和生产分配者联合会上,A·M ·安厅里尼捏出在阿尔卑士山区增建抽水蓄能电站后,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均建了一定数量的抽水蓄能电站。
其中以德国发展较快,建成总装机容量为80万kw的抽水蓄能电站,居当时世界首位。
到了50年代末期,奥地利也建成了装机总容量为80多万kw 的抽水蓄能电站,其次为意大利、法国和瑞士等国分别建成了总装机容量为20~30万kw的抽水蓄能电站,推动了世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
目前.世界各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总的趋势是朝着高水头、大容量,大机组的方向发展。
截止1992年,装机在1 00万kw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已有3q座(见表2)意大利埃多洛电站多级可逆式机组的最大扬程已选1 289m,水轮机和水泵分开的抽水蓄能电站——奥地利莱斯支克(EISZECK)抽水蓄能电站最大水头已达l773m,上述两种形式的800m以上水头的抽水蓄能克站已达12座之多。
随着抽水蓄能电站的迅逮发展,世界各国兴建的抽水蓄能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在各国已开发的常规水电站装机容量中的所占比倒也越来越大,以截至(985年作个比较,美国约占2 ,日本约占75 ,意大利约占50 ,而在西德、英国,建成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已经超过其常规水电很多。
苏联过去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重视不够,曾一度停滞,发展缓慢,近年来总结了经验,加快了建设速度,目前连同正在施工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已达1567万kw,其中在建6座,装机容量为l205万kw。
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施工和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它对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性和巨大作用,已使其在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至今未见有任何怀疑“存在的必要性”的议论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发育,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招投标制和建筑监理制的健全完善,以政府指导价和市场价相结合的建筑市场价格改革与以“鲁布革经验”、“FIDlC条件”等为代表的国际惯例的接轨,包括推行工法制度在内的企业技术发展体制的改革和以计算机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的发展等。
从而给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如何适应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的要求?即用于投标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简称“投标方案”)如何编制?用于组织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可简称“实施方案”)如何编制?在它们之间以及和监理制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如何协调?2)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即当要求严格实施或融合实施“FIDlC条件”以及其它国际通行规定的某项国外规程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怎样编?3)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条件和各方面法制管理迅速加强的情况下,施工组织设计如何考虑这些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和避免因对各种制约因素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
4)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措施与企业的工法是什么关系?如何把工法和技术措施结合起来使用?并在企业的技术发展体制中成为紧密结合的有机环节?5)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如何适应现代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即如何较快摆脱繁重的人工编制工作,走上现代化管理之路?这五个方面的不适应情况和需要解决的课题,就大致决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变革的走向施工组织设计需要适应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