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白江市场分析

青白江市场分析


唐巴路北片区
唐巴路以北、成绵高速以东区域
规划中的新兴综合性社 区
远离工业区,居住环境最好,现目前大 多为农业用地,配套缺乏 成都最为集中的工业区,以冶金、化工、 建材业为主
城南工业园区
主城区以南、川陕路以东
工业区和货运仓储区


青白江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域内寺、庙、祠堂众多,
住宅面积
750000
2008年 750000
2009年 400000
2010年 1450000
2011年 400000
2012年 400000
数据来源:青白江统计局
单位:㎡ 1000000 900000 800000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青白江区本地消费保持增长趋势
2008-2011年青白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稳步增长,市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以住房、汽车、旅游、信息产品等为代表的新 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
数据来源:青白江统计局
城市发展规划分析
总体规划 城市近期规划(至2010年)城区规划有
数据来源:青白江统计局
商品房以及二手房成交分析
商品房成交套数
8000 6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二手房成交套数
二手房成交套数


青白江是成都通往绵阳、南充的门户,是成(都)德(阳)绵(阳)经济产业带的重要环节,是
成都城北副中心所在地。区内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 规模效益初步显现,已成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化工、冶金、建材基地和交通、能源调控枢纽。
地 位 历史悠久


青白江于1960年建区,原属金堂、新都管辖,区域历史悠久,域内寺、庙、祠堂众多,典型的 有建筑雄伟的文庙、武庙,明都寺觉皇殿,古代一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等。此外域内清真寺是 川西北和陕南伊斯兰教徒重要的礼拜场所。 境内有宝成线、成渝线、达成线、北环线等几条干线铁路,以及川化、攀成钢、成桥等5条专用 铁路线,有4个客货运火车站和成都铁路局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成绵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贯 穿全区,此外108国道、101省道、川陕路、城太路、成环路等10余条干线公路构筑了区内密集 的交通网络,是进出成都的交通枢纽。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是国内品种规格最齐、生产规模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和西部地
消费环境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亿元) 22.76 13.88 35 41.7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15933 17893 20061 22769
指标
零售增长率
人均支配增长率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7% 17.5% 18.9% 19.17%
15.3% 12.3% 12.1% 13.50%
青白江房地产市场分析
2012年9月
一、青白江区宏观环境分析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平原东部, 距成都市区25公里,境内以平原和 浅丘为主,属都江堰自流灌区,水 资源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气候温和。自1960年建区以来,一 直是成都重要的工业卫星城。经过 50余年的建设,青白江区的交通、 能源、邮电、通讯、市政建设、公
250 47.8
近两年三大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增长最快 从各产业的增长走势来看,从2009年开始,三大产业增长率 都在15%以上,第二产业最高更是保持在20%以上的高增长率。 在比重上,由于青白江从1960年建区以来一直就是成都的工
200
150 30 35 112 90.5 39.6 107
141.42
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年鉴
产业结构分布
指标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第一产业(亿元) 9.71 10.3 10.6 12.84 第二产业(亿元) 90.5 112 107 169.64 第三产业(亿元) 30 35 39.6 47.8
2008-2011年三大产业走势
能源调控枢纽
白江区是成都市最大的天然气输配中心,日供气能力为750万立方米;川东南、川西北2条天然 气输气干线在区内汇合,是成都市唯一具有天然气供应调度能力的地区。
二、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青白江区GDP数据
2011年全区GDP又攀新高,增长率在全市20个
人均GDP(元) 13660
15933 17893 20061 22769
169.64 第三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一产业(亿元)
业卫星城,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加上近年来区政府打造成都 生态工业高地的指导思想,青白江的第二产业的所占比重逐年 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到2011,第二产业比重已
100
50
0
9.71
10.3
10.6
12.84
经达到了69.90%,挑起了全区经济增长的大梁,是青白江最主 要的经济增长点。
用事业等城市设施功能配套完善,
并日臻发达。
行政区划
青白江区全区幅员面积392.41平方公里,辖9
个乡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主城区面积为11.1平 方公里。 现有人口40余万人,其中城区人口约为15万,
预计到2020年,主城区面积将达到40平方公里、
人口达30万人。 区内聚集了各行业企业300多家,是四川省重 要的化工、冶金基地。 青白江区交通发达,纵横穿越区域境内的有 宝成线、成渝线、达成线、北环线等几条干线铁 路,以及成(都)绵(阳)高速和成(都)南 (充)高速公路;大件路(国道108线)、唐巴 路(省道101线)、川陕路、城太路、成环路等 10余条干线公路构筑了区内密集的交通网络。是 成都市通往绵阳、南充的门户和成(都)德(阳) 绵(阳)经济产业带的重要环节。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数据来源:青白江统计局
政策环境分析
作为老工业区,青白江十分注意改善投资软环境。区委、区政府下发了《成都市青白江区以企 招商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在征地、税收、手 续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使青白江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随着青白江 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将有力推动青白江区的经济发展及房地产的开发投资。

典型的有建筑雄伟的文庙、武庙,佛像精美的明都寺觉皇殿,古代一级最高学府绣川书院 等。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曾在此设置八阵图,演练兵阵。域内清真寺是川西北和陕南伊斯兰
教徒重要的礼拜场所。青白江人杰地灵,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清代川剧创始人之一
魏长生、四川义和团领袖廖观音、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以及当代农学家彭家元、诗人流沙 河等,有深厚的文化沉淀。
欣向荣的景象。
2010年过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放商那地热情不高,住宅土地市场成交持续低迷。2011 年仅有6宗地块成交,2012年上半年也只有3宗土地成交,住宅土地市场出现不温不火的局面;相反,工 业用地却异常火爆,2009年至今,工业用地成交已达到96块,从近两年住宅和工业用地的供应和成交以
指标 2007年
2008年
GDP(亿元) 115
141.42 167 192 242.7
区市县中领先 近年来,青白江GDP产值持续增长, 从2007 年开始增长率维持17%以上,2010年、2011年更 是连续2年增长率超过20%,2011年更是创下新高 ,全区GDP接近250亿元,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 全省和全市水平,在20个区市县中保持领先,经 济发展异常迅猛。
人均GDP(元)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2769 20061 17893 15933 13660 人均GDP(元)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GDP(亿元)
GDP(亿元) 2011年 2010年 192 167 242.7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115
52.50%
2010年
65.60%
2011年
62.50%
2012年
50%
从以上四图可以看出:不管是供应还是成交,在10年均达到峰值,10年土地供应达2400000㎡, 其中住宅供应达到1450000㎡,住宅成交达950000㎡,成交占住宅供应的65.60%,说明10年开发商拿 地热情最高,目前市场上的项目多数是10年拿地之后在建项目。
地规模23.59平方公里,规划人中规模21万
人;城市远期规划(至2020年)城区规划 用地规模33.5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32 万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到 2020年青白江城区和新都城区将连成一片, 成为成都北部城市组团,城市人口将达到 100万人,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与新都 工业区也将连成一片,从此,成都市北部 新城将真正建成。作为成都市主城区的北 部新城区,工业向南与新都工业集中发展 区连片发展,居住向北发展
城市主干道形成工业带。 “两区”:即弥牟组团综合功能区、大湾组 团综合功能区。 城市公共设施结构规划为:“一主一次” 两个公共中心结构; “一主”指青白江区城市组团中心。 “一次”指大同组团次中心。
三、青白江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
区域土地市场整体情况分析
2007年至今,青白江土地供应量大增,成交情况也非常乐观。其中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较多,少量 的办公用地,特别是在2010年青白江土地市场出现井喷,成交和供应都大幅增加,土地成交超过110万平 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主要经济中在北部新城区域,青白江整个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片欣
交通枢纽
冶金、建材基地
区最大的建筑用钢材生产企业之一,此外还有台玻成都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巨石集团成都有限 公司等大型建材生产企业。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特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是全国18个大型化工基地之一,将逐步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