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

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临床类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丙平台、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课程代码:100301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的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用以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容包括X 线成像、CT(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等,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要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学会使用各种成像技术为临床服务,为学习观察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奠定定基础。

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临床医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医学影像知识:X线、超声、CT、MR 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分别描述呼吸、骨骼和肌肉、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基本病变和常见病变的典型基本影像学诊断。

重点为X 线成像。

适当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

能够满足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

主要适合于临床类非临床医学专业但从事临床医师工作的本科专业,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康复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等专业。

具体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由任课老师对授课内容适当给予侧重。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

2.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及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康复医学专业)的正常及基本病变X线、CT表现,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3. 熟悉X线、超声、CT和MR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与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最新发展动态。

4.了解介入放射学的概念、诊疗方法及主要的临床应用。

5.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重点掌握影像学检查技术。

康复医学专业重点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及常见病的CT和MR诊断。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2•实习:在放射科科室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影像学设备有一个基本了解四、学时分布: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3学时,实习课3学时。

授课时数分配第一章总论【教学目标】1.掌据医学影像学的概念2.熟悉X线与CT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了解数字X 线成像、MRI 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教学方法】了解,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X 线成像、X 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1) X 线产生、X 线图像特点 三、X 线检查技术明确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是 X 线检查的基础X 线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安全、简便、经济,先普通检查,再考虑造四、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五、数字X 线成像 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第二节计算机体层成像3. 熟悉X 线诊断与CT 诊断的应用范围、价值和限度4. 掌握常用的X 线、CT 及MRI 检查方法及其选用原则5. 了解X 线与CT 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诊断原则6. 7. 了解影像对比剂的种类及特性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 3学时2•实习:在放射科科室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影像学设备有一个基本1. X 线的产生与特性2. 3. 2) X 线特性:穿透性、 X 线的成像基本原理 X 线成像设备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防护) 1. 普通检查:透视、摄影 2. 造影检查3.、CT 成像基本原理与CT 设备 1. 成像基本原理:、CT 图像特点:CT 值具有量化概念,人体各组织 CT 值范围-1000 (空气)至 +1000 (骨),水吸收值只为0 三、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和限度 技术:CT 平扫和增强, 图像后处理技术,CT 灌注成像;应用:CT 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头颈部、腹部及盆腔、胸部及心脏与大血管等部位疾病检查第三节磁共振成像各种检查技术第四节影像对比剂影像对比剂:1. X 线对比剂的种类及特性2.磁共振及超声对比剂的种类及特性第五节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不同成像的观察与分析 1. X 线成像观察与分析2. 医学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注意同征异病和异征同病 2)结论有三种情况:①肯定性诊断;②否定性诊断;③可能性诊断、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先易后难,先廉后贵,先非损伤性后损伤性。

【思考题】1. 2. 1. MRI 成像基本原理、MRI 图像特点、设备、常用检查序列、技术及其他2. MRI 临床应用1) 全面观察2) 熟悉正常,识别异常3) 具体分析:定位、定量、定性1.影像学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价值与限度?临床应用范围与发展?2.MR检查能代替CT检查吗?为什么?3.哪些检查可以显示血管结构?4.试说出直接引入法造影可以显示哪些结构?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教学目标】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检查方法。

2、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平片和CT)。

3、了解颅脑与头颈部几个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4、了解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

5、了解头颈部正常、常见病影像学适应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3学时【教学内容】、引言:阐明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疾病x线检查的价值和限度。

、检查方法1. X线平片、DSA2.CT3. MRI (包括MRA强调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二、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正常表现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颅脑外伤的CT表现:血肿2.颅内与头颈部肿瘤(CT3.脑血管疾病(CT MR): 脑出血、脑梗塞4.脊髓损伤的MR优势【思考题】1.从比较影像学的角度分析各成像方法的优劣。

3. MSCT 包括CT 和MF 技术,可取代心血管造影2. X 线平片: 2•—个头部外伤的患者,首选那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第三章【教学目标】1. 掌握肺与纵隔影像检查方法2. 熟悉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 线、CT 表现3. 熟悉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典型 X 线及CT 表现以及诊断4. 了解正常胸部X 线、CT 表现5. 了解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方法。

6. 熟悉心脏增大的X 线表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6学时 【教学内容】、引言:概述肺与纵隔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 线、CT 检查是肺与纵隔疾病有 效的诊断方法。

二、检查方法:X 线检查,CT 检查。

三、正常表现:讲授胸壁、纵隔、横膈、胸膜以及肺部的支气管、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肺血管、肺叶正常影像学表现。

肺门、肺纹理正常表现。

注意肺野 同肺叶及肺段的关系。

四、基本病变表现:肺部病变:①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 实变;③空洞与空腔;④结节状影与肿块阴影;⑤钙化阴影。

胸腔病变:(①胸腔积液(游离性积液、)②气胸及液气胸;五、比较影像学胸部影像检查的比较:X 线经济简便、应用广泛、整体感强, CT 用于隐匿病灶、纵隔病变,MRI 对纵隔、肺门病变显示好,不用增强 胸部心脏大血管病变:二尖瓣型主动脉型 普大型;1.六、常见疾病诊断1.肺炎:(①大叶性肺炎;②支气管肺炎;2.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3.肺肿瘤:周围型肺癌、中心型肺癌4. 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X表现【思考题】1.肺部实变与肺部肿块阴影有何不同?2 .大量胸腔积液与一侧性肺不张如何区别?3 .胸膜病变与肺部病变鉴别。

4•二尖瓣型和主动脉型心影增大的主要区别点。

第四章腹部【教学目标】1.掌握腹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特点2.掌握腹部平片,熟悉胃肠道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3 .掌握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4.掌握腹部急腹症平片、熟悉胃溃疡与肿瘤胃肠道造影的表现与诊断5•了解肝癌、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7•了解胆系结石和梗阻的X线、CT表现与诊断8.熟悉泌尿系结石的影像诊断9. 了解生殖系统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6学时【教学内容】概述腹部软组织密度,与邻近器官缺乏自然对比。

除某些急腹症外,大多数需造影检查,检查时需透视与照片相结合;肝脏、胆系、胰腺、肾、肾上腺、腹膜后区及盆腔器官则以CT 为主。

、急腹症:(2)胃肠道穿孑L二、胃肠道1、引言:阐明胃肠道X线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

2、检查方法:以X线平片、消化道钡餐、钡剂灌肠为主;3、正常X线表现:4、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龛影和充盈缺损。

5、常见病的X线表现(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胃癌:以讲述X线表现为主;了解CT类推食管癌和肠癌影像表现。

三、肝脏、胆系概述CT MR、US检查是肝脏、胆系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1.肝癌、急性胰腺炎2.胆囊结石四、泌尿系统1、引言:2、检查方法(X线平片、造影、CT MR):3、正常X线和CT表现:4、基本病变:(1)肾盂、肾盏异常表现:积水扩大。

⑵肾脏肿块。

5、常见病的X线和CT表现:(1)泌尿系结石(X线、CT。

(2)泌尿系肿瘤(肾肿瘤)(X线造影、CT MR Io强调CT MRI对肿瘤的定性诊断、侵犯范围和转移等评估的重要性)。

五、生殖系统(1)子宫肌瘤、宫颈癌的影像学表现( MR为主)(2)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表现(MR为主)【思考题】1.消化道的基本病变有哪些?2 .如何用消化道的基本病变分析其各部位癌肿的影像学表现? 3. 肝肿瘤和胆系结石和梗阻的 X 线、CT 表现? 4. 为什么说平片是泌尿系结石首选检查方法。

5.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平片、造影、CT 表现如何。

第五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教学目标】了解骨、关节结核及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典型 X 线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6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骨肌系统及关节有良好的自然对比.CT 显示骨内小病灶及软组织效果更佳,MRI 对软组织及骨髓病变的分辨率优于 X 线和CT 、检查方法 1. X 线检查 2. CT 检查 3. MRI 检查 4.血管造影方法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四、基本病变五、比较影像学:目前X 线平片仍是骨、关节常用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疾病性质、临床诊治的要求和不同成像手段的特点,恰当选 择其它的影像检查方法。

1. 掌握骨关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了解成人骨关节的正常X 线、CT 表现3. 熟悉骨关节的基本病变X 线表现4. 熟悉骨关节外伤主要X 线诊断5. 1.骨骼的基本病变: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2.关节的基本病变: 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六、常见病诊断1. 骨外伤1)骨折:讲授骨折的X线表现、骨折愈合及骨折的并发症X线表现长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

2)关节外伤:关节脱位2. 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及其它病变1)急性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表现2)脊椎结核以及关节结核X表现。

3)腰椎间盘病变的X线、CT表现。

3.骨肿瘤1)良性: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2)恶性:骨肉瘤、转移性骨肿瘤4.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与关节的X线、CT和MF诊断要点与价值【思考题】1、试述骨肉瘤的X线表现2、何为科雷氏骨折?第六章超声诊断【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超声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认识超声诊断仪器的类型、超声诊断技术发展概况与新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