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识字1教学反思2014、3、12 李梅英教学反思一一、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

上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服务于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多种形式复现生字,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

本节课中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学生的无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调动起来。

教学反思二这堂课我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落实。

我在教学中,顺应孩子学习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形象生动的生活式的空间内学习。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创设的情境不是割裂的、断续的,而是带孩子们走进的是一种生活情境,一种游戏情境。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爱的。

于是我想,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谁说“上课”就一定是严肃的、石板的、一本正经的!如果效果同样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用更轻松、更开心的方法来学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的高,思维是那样的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1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教学反思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 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评价方式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也应讲究方式、方法,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

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愿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能像交响乐队的指挥那样,注意到每个学生参与的每个细节,让一个班级象一支乐队一样演奏出一首首美妙的音乐。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2014、3、24 李梅英到昨天,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第二单元的内容,合上书本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就一个字“爱”。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爱”是个沉甸甸的字眼,可是在本组文章中,关于爱的话题是在一组轻松愉悦的小故事和小诗歌中缓缓润泽的。

《识字2》是借鉴传统的“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将爱的教育编成了新“三字经”,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看电视》中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换成足球频道;《胖乎乎的小手》不仅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给姥姥挠痒痒;《棉鞋里的阳光》中贤淑的媳妇给婆婆晒棉被,美好的品质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灵,他也给奶奶晒起了棉鞋,想让奶奶更暖和;《月亮的心愿》中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游也放弃了……我这教者读这组课文能让亲情和爱在心中流淌,可怎样让“爱”在学生身上繁衍这是我本组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

反思本单元的导学方法和学生的反馈结果,我觉得在高效课堂探究的思想指导下,“爱”得到了繁衍。

反思一:学生会的不教。

由于我班上学期的经典诵读积累了《三字经》,已经知道三字经的文本形式和朗读形式,所以在教学《识字2》时,孩子们根本不用老师教读,他们拿起儿歌就朗朗上口地读得很生动。

《看电视》贴近学生实际,换频道、看精彩的球赛......这些动作学生再熟悉不过,学生只要一读文本就会浮现在眼前,所以在学这些文章时我讲的很少,大量的时间是让学生去朗读,如小组内练读、小组长推选组员展示读、小组开火车读、你读我来赛......这多种形式的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这样我教的轻松,学生读得愉悦而且理解透彻,不用我讲他们对文中的关键词“心里装着的秘密”也有了答案,那就是──“爱”(对他人的关爱)。

“我”的家人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喜好。

反思二:让学生在合作中解疑。

学生在预习每篇课文时,都试着提了一些问题,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个人的问题都展示出来讨论回答,教者又要很好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这是一组值得教者探究解决的矛盾体,于是在课堂上我把这组矛盾体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

如《棉鞋里的阳光》一课,有的学生预习后就提出了问题:1、小峰为什么也学妈妈给奶奶晒棉鞋?2、我应该向小峰学点什么?在《月亮的心愿》这一课,有的同学就提出了月亮为什么要想让明天下雨?本来孩子们预习后提出的这些问题,答案很简单,只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或者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答案就出来了,可这是孩子们在自读课文后的思考,虽然答案简单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太少,要想透彻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在导学过程中,我不是急着让孩子们去文中找答案,而是让他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里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辩一辩,达到合作探究答案、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使他们明白只要互相交流就会有收获,自己很能干能解答同伴的问题,从而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2014、4、11 李梅英<<识字3>>课的开始,就是一个设计和实施都很成功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和精彩不仅仅在于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仅仅在于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

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两只鸟蛋》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百鸟朝凤》的音乐,学生听到了许许多多的鸟叫声,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情,我就顺势讲了一些关于鸟类的知识给学生听,学生对这些知识格外有兴趣,当我问他们鸟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学生因为预习过,所以异口同声地回答:从鸟蛋里出来的。

于是我捧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摸一摸里面的东西,学生都觉得非常惊奇,有幸摸到鸟蛋的学生惊呼:鸟蛋。

当我问他们:你觉得这个鸟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小小的,有的又说是凉凉的。

气氛特别好,于是很自然地引到了《两只鸟蛋》这篇课文,我觉得这样的导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时间上仿佛多了些,感觉有些花里胡哨,若在每节课上使用,却是不实际的。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带领学生去剖析整篇课文,我让学生用铅笔画出我神情动作的词语,这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就布置的任务,这就是新课标中的任务型学习,学生在划词语的过程中便能领悟到我拿鸟蛋时的心情,另外我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演潜意识中能变换自己朗读时的语气,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松鼠和松果》教学反思:在上课之前,我以一个松鼠的谜语导入,再书写板书的过程中,我顺势讲了“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我觉得及时解决一个问题比后来单独拿出来讲效果会好些,之后我让他们看着题目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再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之后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在课文中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比平常有兴趣的多。

在后一阶段的朗读中,我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出生字词,在朗读前必须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有目的性地去听朗读,而不是盲目为之。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个人自我感觉最好的环节便是游戏巩固的环节,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我在黑板上贴上所有的生字,再找两个学生,让他们以比赛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我说一个字,让学生尽快在黑板上找到,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后来的一个游戏便是“智慧博士送信”,我让学生听我说的词语,并把相应的卡片送还给我,气氛显得特别高涨。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寓意相当深刻的童话故事,我以课件导入课文,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篇课文,并标上小节号,读一读课后难读的生字,并让读的好的学生上台来表演,我觉得这对于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在这节课上我给了他们很多小组合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想象力,靠自己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合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亮点便是课外的延伸表格,叫做“我做校园美容师”。

我把我的问题和策略编成两张表格,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大多都不是特别实际,但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大有利的。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我先出示一副插图,问学生看着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

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划出难读的字自己读一读,并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明确读的要求,掌握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内提问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尝试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之后我给学生出示练习题,我将练习题划分为等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教学反思:在课文开始之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

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最后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我让学生用“……看到……看到”来说,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