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德育评估方案

11德育评估方案

孝义市义务教育阶段(含高中)办学水平评估方案实施意见
——德育工作部分
为贯彻落实《孝义市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评估方案》,做好全市立德树人工作,确保我市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新跨越,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内容与措施(考评分值依据评估方案为标准)
(一)师德师风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市局有关队伍建设“三个文件”精神。

按照各校实际,遵循师德主题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实践为先原则,做到既有声势、有影响,又扎扎实实。

评估能讲出重点内容、能规范从教行为、有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

2、建立健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师德建设评价机制。

评估以制度建立(绩效考核中师德建设所占比例不低于15%)并能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为主要内容。

3、“规范从教行为,树立良好形象”主题教育效果良好。

评估以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师德师风整体评价情况为主要内容(尤其对评估方案中“四个”违规行为重点进行社会性测评)
(二)德育队伍建设
4、各校创造条件,举办和参加政教负责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理论与实践体验培训学习。

评估以专业书刊配备使用情况及组织与参加培训情况为主要内容。

5、创新形式,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优秀育人教师(职工)评选工作,并有典型树立长效机制,积极做好全市“名班主任”的培养与推荐工作。

评估以骨干队伍、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管理的工作和学校优秀育人工作者的培养推荐等为主要内容。

6、加强政教政研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德育队伍积极撰写政教管理随笔、班级管理随笔、教育典型案例等德育论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德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工作。

评估以向市局《政教信息》及《德育报》社等专业刊物推荐和发表的文
章情况为主要内容。

(三)学生发展
7、组织师生深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主题校会、班会、团队会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逐条理解记忆,自觉内化为日常行为规范。

按照各校实际,做到既有浓厚氛围,又扎扎实实。

评估以熟记内容、活动载体灵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群众公认度为主要内容。

8、积极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习惯养成月”主题活动,要按照市局政教科制定下发的具体活动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评估以组织实施过程;文明示范学生、文明示范教师、文明示范班集体的评选活动情况及文明示范校的申报与验收效果为主要内容。

9、因地、因校制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积极利用家庭、社会优质资源拓展“家长进课堂体验式”活动、引进“小课堂大社会”开放式办学方式;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机构有效开展家长学校培训与交流工作;创新组织开展课外德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生活体验教育活动。

评估以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打造育人共同体的措施、效果及德育校本课程开展情况为主要内容。

10、建立健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生养成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实施学生《成长足迹》档案工作,要求小学为初中做好档案提供工作,初中为高中做好提供工作。

对于严重违反校纪的学生,档案中要如实反映,录取学校要进行针对性教育和处理。

(学生《成长足迹》档案工作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评估以机制建设、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达成度、学生《成长足迹》档案工作开展实效为主要内容。

特别是对“八个重点问题”——说脏话、带手机、上网吧、穿奇装留怪发、抽烟、损坏公物破坏环境、上下学秩序不规范、打架斗殴等进行多种办法考察与测评。

11、立足实际,着眼整体,打造富有生命活力与内涵发展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校本文化与师德文化并逐步积淀为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评估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具体工作实施(实施中要具备学校办学理念、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宣传教育温馨提示语等)和师生行为习惯的达成度为主要内容。

(四)社团建设与读书活动
12、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加强班团队会工作,制定和落实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开展以自主管理和实践体验为核心的德育活动。

评估以学生参与率、效果及参加市局开展的有关活动情况为主要内容。

13、有计划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教师读书指导要到位,落实每生每年购置适合学情的图书(如“中华魂”读本等)。

评估以开展学生读书各类有意活动及参加市局组织的“中华魂”读书活动的效果为主要内容。

二、实施组织与形式
局政教科具体组织实施,形式为:
1、拓展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家庭、社会资源打造育人共同体和督导学校办学行为,借助学校开放日、家长会、上下学人群集中的校门场所等平台,开展大社会民主考评学校工作。

2、创新督导平台。

充分利用市关工委等平台,有效组建“关心下一代志愿者”队伍,督导教师与学生校外行为。

3、借助现代化工具。

利用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等开展工作。

4、通过调研随访形式,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走进家庭,以问卷、座谈、实地查看等形式评估。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