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水质与水处理概论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分类⑴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
⑵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
⑶按杂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杂质和污染性杂质。
2、水体富营养化: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使水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氧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造成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3、两个相关的水质指标描述水体的自净过程:生化需氧量BOD:该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高,水体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水中溶解氧DO:是维持水生物生态平衡和有机物能够进行生化分解的条件,DO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少。
水体中BOD值和DO值呈高低反差关系4、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和限制:第四章凝聚与絮凝1、胶体的稳定性:从水处理角度而言,是指交替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状态的特性。
⑴动力稳定性;⑵带电稳定性;⑶溶剂化作用稳定性。
2、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⑴胶体的双电层结构: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力,消除胶粒所带电荷。
⑵胶体粒子在不停的做布朗运动。
3、胶体的凝聚机理:⑴压缩双电层作用:水处理所去除的胶体主要为带负电的胶体,常用的铝盐、铁盐混凝剂产生的带正电和的高价金属羟基聚合离子可以起到压缩双电层的作用。
高价电解质压缩双电层的能力优于低电解质离子,所以,一般选作混凝剂的多为高价电解质。
如:Fe3+、AL3+。
⑵吸附电中和作用:指胶体微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⑶吸附架桥作用:指分散体系中的胶体颗粒通过吸附有机物或无机高分子物质架桥连接,凝集为大的聚集体而脱稳聚沉,此时胶粒间并不直接接触,高分子物质在两个胶体颗粒之间像一座桥一样将它们连接起来。
⑷网捕——卷扫作用:指投加到水中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水解后形成较大量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沉淀,当这些水合金属氧化物体积收缩沉降时,会像多孔的网一样,将水中胶体颗粒和悬浮浊质颗粒捕获卷扫下来。
4、絮凝机理:⑴异向絮凝:有布朗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异向絮凝。
⑵同向絮凝:由水力或机械搅拌所造成的流体运动引起的颗粒碰撞聚集称为同向絮凝。
5、影响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⑴客观因素:水温(适宜20°~30°)、PH值、碱度、水中浊质颗粒浓度。
⑵主观因素:混凝剂的种类及投加方式,水力条件。
混凝剂有干投和湿投两种投加方式(硫酸铝以稀溶液形式投加较好,而三氯化铁则以干投或浓溶液投加较好)6、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优缺点:⑴无机盐类混凝剂:①硫酸铝:固体硫酸铝需溶解投加,一般配成10%左右的重量百分浓度使用。
采用硫酸铝作混凝剂时,运输方便,操作简单,混凝效果较好,但水温较低时,硫酸铝水解困难,形成的絮凝体教松散,混凝效果变差。
粗制硫酸铝由于不溶性杂质含量高,使用时废渣较多,带来排除废渣方面的操作麻烦,且因酸度较高而腐蚀性强,溶解与投加设备需考虑防腐。
②三氯化铝:其优点是易溶解,形成的絮凝体比铝盐絮凝体密实,沉降速度快,处理低温、低浊水时效果优于硫酸铝,适用PH值范围较宽,投加量比硫酸铝小。
其缺点是三氯化铁固体产品极易吸水潮解,不易保存,腐蚀性较强,对金属、混凝土、塑料等均有腐蚀性,处理后水色度比铝盐高,最佳投加量范围较窄,不易控制等。
③硫酸亚铁:通常是生产化工产品的副产品,价格低廉。
当硫酸亚铁投加到水中时,混凝效果不如三价铁离子,且水解的二价铁离子残留在水中使处理后水带色,若二价铁离子与水中有色物质发生反应后会生成颜色更深的溶解性物质,使处理后的水色度更大。
⑵高分子混凝剂:①聚合氯化铝(PCA):有名碱式氯化铝或羟基绿化铝。
具有很多优点:形成絮凝体速度快,絮凝体大而密实,沉降性能好,投加量比无机盐类混凝剂低,对原水水质适应性好,处理效果较稳定,最佳混凝PH值范围较宽,最佳投量范围宽,一定范围内过量投加不会造成水的PH值大幅下降,不会突然出现混凝效果很差的现象,由于聚合氯化铝的盐基度比无机盐类高,因此在配制和投加过程中药液对设备的腐蚀程度小,处理后水的PH值和碱度变化也较小。
②聚合硫酸铁(PFS):其优点有:混凝剂用量少,絮凝体形成速度快,沉降速度也快,有效的PH值范围宽,与三氯化铁相比腐蚀性大大降低,处理后水的色度和铁离子含量均较低。
⑶合成有机高分子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聚氧化乙烯PEO。
7、混凝过程:混凝剂的配制、计量、投加、快速混合、絮凝反应。
8、混合设施及方法:⑴水泵混合:混合效果好,不需另建混合设施,节省动力,各种类型的水厂均可采用。
以下情况不宜采用水泵混合:①当所用混凝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时,长期运行可能对水泵叶轮有腐蚀作用;②当取水泵房距离净水厂较远时不宜采用,因为原水在长距离的输送中,可能过早地在管中形成絮凝体,一经破碎难于重新聚集。
通常水泵混合用于取水泵房与净水厂之间的距离小于150m时。
⑵水力混合:构造简单,但难以适应水质、水量等条件的变化,占地面积大,目前已很少采用。
⑶管式混合:构造简单,无活动部件,安装方便,混合快速而均匀。
其缺点是水头损失稍大,流量过小时混合效果下降。
⑷机械混合:优点是混合效果好,且不受水量变化影响,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厂;缺点是增加机械设备并相应增加维修工作量。
9、絮凝设施:⑴隔板絮凝池:通常用于大中型水厂,具有结构简单,管理方便的优点;缺点是流量变化大时絮凝效果不稳定,絮凝时间长,池子容积较大。
⑵机械絮凝池:优点是可随水质、水量变化而随时间改变转速以保证絮凝效果;缺点是因增加了机械设备而增加了机械维修工作量。
⑶折板絮凝池:优点是水流在同波折板之间曲折流动或在异波折板之间缩、放流动且连续不断,形成众多的小涡旋,提高了克里碰撞絮凝效果;缺点是安装维修较困难,且费用较高。
⑷栅条絮凝池: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但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现象,或在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
第五章沉淀和澄清1、沉淀的分类:⑴自由沉淀:适用于低浓度的离散颗粒,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变,颗粒之间无相互干扰,因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沉降速度不变。
⑵絮凝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发生絮凝作用,颗粒絮凝长大,沉降速度逐渐增大。
⑶拥挤沉淀(受阻沉淀):因颗粒的浓度过高,颗粒在沉淀的过程中相互干扰,不同颗粒以相同的速度成层下降,并形成明显的固液界面。
⑷压缩沉淀:在颗粒浓度极高的情况下,颗粒在相互支撑的条件下受重力的作用被进一步挤压。
压缩沉淀主要用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
2、理想沉淀池:一般平流沉淀池前部为进水区,后部为出水区,下部为沉泥区,中部为沉淀区,中部沉淀区若符合以下规定,称为理想沉淀区:⑴进水均匀地分布于沉淀区的始端,并以相同的速度水平地流向末端;⑵进水中颗粒杂质均匀地分布于沉淀区始端,并在沉淀区进行着等速自由沉降;⑶凡能沉降至沉淀区底的颗粒杂质便认为已被除去,不再重新悬浮进入水中。
3、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q=Q/BL);对于理想沉淀区,表面负荷与截留沉速(也叫特定颗粒沉速)相等。
沉淀效率等于沉速与截留沉速的比。
4、斜管(板)沉淀池:在城市自来水的混凝沉淀池中,斜板、斜管的倾角多采用60°。
斜管(板)沉淀池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平流沉淀池差;斜管(板)沉淀池是浅池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按照斜管(板)中的水流方向,斜管(板)沉淀池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
斜管(板)沉淀池具有停炉时间短、沉淀效率高、节省占地、适用范围广(在大、中、小型水厂均可用)等优点,但存在斜管费用较高,且需要定期更新等问题。
5、澄清池:颗粒在某时刻的浓度值与水中絮体的体积浓度有关,在给定Gt值的条件下,随水中絮体体积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如果能在池内形成一个絮体体积浓度足够高的区域,使投药后的原水进入该区域与具有很高体积浓度的粗粒絮体接触,就能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
澄清池就是按这个原理设计的。
补充:1、斜板(管)沉淀池的特点与工艺设计原理:由沉淀效率E=u i/u0=u i/(Q/A)公式可知:在原体积不变时,增加沉淀面积,可使颗粒去除率提高。
斜板(管)沉淀池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一般60°左右)的板(管)状组件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水流可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流动,颗粒沉于斜管底部,而后自动下滑。
斜板(管)沉淀池的沉淀面积明显大于平流沉淀池,因而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水量或提高沉淀效率。
优点:1.沉淀面积增大;2.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3.水力条件好,Re小,Fr大,有利于沉淀缺点:1.由于停留时间短,其缓冲能力差;2.对混凝要求高;3.维护管理较难,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斜板(管)2、澄清池分泥渣悬浮型和泥渣循环型两种脉冲澄清池:特点是澄清池的上升流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脉冲发生器引起的。
靠脉冲方式进水,悬浮层发生周期性的收缩和膨胀。
⑴有利于颗粒和悬浮层接触;⑵悬浮层污泥趋于均匀;⑶还可以防止颗粒在池底沉积;⑷处理效果受水量、水质、水温影响较大;⑸构造复杂。
3、机械搅拌澄清池优点:①处理效果好,稳定;②适用于大、中水厂缺点:①维修维护工作量较大;②启动时有时需人工加土和加大药量。
4、水力循环澄清池优点:不需机械搅拌,结构简单缺点:反应时间短,运行不稳定,泥渣回流控制较难,不能适应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化,只能用于小水厂。
5、沉砂池主要作用:分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减轻磨损;减轻沉淀池的负荷。
主要类型: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钟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优点: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结构简单,排沉砂方便。
第六章过滤1、滤速: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上的过滤水量。
⑴水在慢滤池中的过滤速度一般为0.1~0.3m/h⑵快滤池的虑速可达5~10m/h。
2快滤池:主要用来过滤经过混凝以后的水。
⑴快滤池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过滤和反冲洗。
⑵配水系统:作用:1反冲洗时,均匀分布反冲洗水;2过滤时收集过滤水。
⑶承托层:作用:支持滤料,防止滤料层从配水系统流失;均匀布置反冲洗水。
⑷滤层:由滤料构成。
⑸冲洗排水槽:用以均匀排除反冲洗水。
过滤过程:过滤时,由进水管向池内滤层上不引入滤前水,水由上向下经过滤层过滤,滤后水由下部配水系统汇集后,经出水管流出持外。
过滤持续进行到滤层被堵塞,停止进水和排水,由反冲洗管向池内送入反冲洗水,经配水系统均匀分配后,由下向上对滤层进行冲洗,冲洗后的废水溢流入上部排水槽,再经排水管引出池外排入废水渠道。
反冲洗结束后,停止供应反冲洗水并关闭排水阀,恢复出水和进水,重新开始过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