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内科学

西医内科学

名词解释:1.肝硬化:是由各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

2.肝性脑病: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时,肠道和体内一些可以影响神经活性的毒性产物,未被肝脏解毒和清除,经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交通支进入体循环,透过通透性改变的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症。

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常见传染病。

4.中毒: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损害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

5.阿托品化:即临床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和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心率加快。

6.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

常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7.肺性脑病:指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为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

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9.胰腺炎: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

10.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

11.小肝癌:直径<3c m的孤立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 m者称为小肝癌。

12.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分为胃溃疡(G U)和十二指肠溃疡(D U)。

13.复合型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

D U往往先于G U出现。

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14.肾病综合征:是因多种疾病和不同病因、病理损害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大量蛋白尿,常伴有相应的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

15.慢性肾衰竭(C R 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因肾单位受损而出现缓慢进行性的肾功能减退以至衰竭。

表现为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各系统损害的综合征。

1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合成或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甲状腺毒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为最常见病因。

17.G r a v e s(甲状腺毒症):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18.糖尿病(D M):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9.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血管自发性破裂所致的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 ~30%。

20.癫痫:是多种原因所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21.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该血管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脑软化。

22.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23.急性中毒: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在短时间内超量进入人体,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疾病,称为急性中毒。

2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1、慢性支气管炎治疗:1.控制感染;2.镇咳祛痰;3.解痉平喘;4.气雾疗法2、慢性支气管炎分型、分期:分型:1、单纯型咳嗽、咳痰2、喘息型咳嗽、咳痰、喘息分期:1、急性发作期:1周内2、慢性迁延期:1个月以上3、临床缓解期:保持2个月以上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体征、分期: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典型症状),喘息和胸闷。

体征:胸部过度膨隆、桶状胸、膈肌活动受限、身体前倾、肺部过清音、心界缩小、心音遥远等。

分期: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4、长期氧疗指征:①P a O2≤55m m H 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 a 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②P a O255~60m m H g,或S a 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比积>55%)。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控制性低流量氧疗,糖皮质激素,祛痰。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1.控制感染;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3.纠正心力衰竭: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4.控制心律失常;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6.抗凝治疗;7.并发症处理:肺性脑病、其他如消化道出血等。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体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腹水,心律失常等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强心剂应用指征:①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疗效而反复水肿的心力衰竭患者。

②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100次/分)者。

③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诱因者。

④出现急性左心哀竭者。

9、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具备以下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昼夜P E 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10、危重哮喘处理:1.氧疗与辅助通气: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机械通气2.解痉平喘: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抗胆碱药物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补液、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4.控制感染5.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短疗程、静脉应用6.其他:防治并发症11、心衰表现:(1)左心衰竭临床表现:以肺淤血及心排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咳嗽、咳痰、咯血3.疲乏、疲倦、头昏、心悸4.肾功能损伤体征:1.肺部体征:湿性啰音多见于两肺底2.心脏体征:一般有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和收缩期杂音、交替脉等。

(2)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以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为主。

1.内脏淤血:①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②严重肝淤血引起黄疸;③长期肾淤血引起肾功能衰退,表现为夜尿增多、少尿和蛋白尿;④呼吸困难。

2.体征:①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显著扩大,形成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可有收缩期杂音;②颈静脉怒张和(或)颈静脉反流征阳性;③肝肿大,有压痛;④下垂部位凹陷性水肿;⑤胸水和(或)腹水;⑥紫绀。

12、急性左心衰表现,治疗:症状:急性肺水肿,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强迫端坐位、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特征症状)、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意识模糊等。

体征:血压一过性升高,两肺满布湿啰音(大水泡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早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治疗:1.保持正确体位: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3.镇静:吗啡3~10m 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4.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 g静滴5.扩张血管:选用硝普钠、硝酸甘油等6.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7.氨茶碱:0.25g稀释后静脉注射8.其他正性肌力药:酌情选用多巴胺、米力农、左西孟旦等9.机械辅助治疗10.其他:如四肢轮流三直接扎法。

13、典型心绞痛症状:①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②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后方,可波及心前区,范围有手掌大小,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及下颌部,甚至可表现为牙痛。

③性质:常为压迫、憋闷、紧缩感,患者偶伴恐惧和濒死感。

④持续时间:一般为3-5m i n,很少超过15m i n。

⑤缓解方式:去除诱因和(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m i n可缓解。

心绞痛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A B C D E方案:A即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治疗和A C E I;B即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律失常,控制血压;C即控制血脂和戒烟;D即控制饮食和糖尿病治疗;E即健康教育和运动。

14、心肌梗死病例治疗:(一)诊断:心肌梗死(二)辅助检查:(1)心电图:①特征性改变:Ⅰ.S T段抬高性A M I:病理性Q波、S 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Ⅱ.非S T段抬高性A M I: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 T段压低≧0.1m V。

②动态性改变:Ⅰ.S T段抬高性A M I:a.数小时内,无/高耸T波b.数小时,S 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c.数小时-2天,病理性Q波d.数日-2周,S T段逐渐回到基线,T波平坦或倒置,多数Q波永久存在e.数周-数月,T波呈“V”型倒置,永久存在或逐渐恢复Ⅱ.非S T段抬高性A M I:S T段普遍性压低,T波倒置,始终不出现Q波。

(2)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 R P)增高②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c T n l)、心肌酶(C K-M B)升高c T n l是诊断A M I最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C K-M B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反应梗死的范围。

③放射性核素检查④超声心动图检查(三)诊断依据:(1)症状:①疼痛: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程度更剧烈,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有濒死感。

②心律失常:常发生于起病1-2天内,24h内最多见。

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③低血压和休克④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⑤胃肠道反应⑥发热:发病后24-48h出现,体温维持在38℃左右,持续约1周。

(2)体征:①心脏体征:心率多加快,第一心音减弱,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

②血压降低③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相关的其他体征(3)一般检查:四大生命体征15、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A B C D E方案:A即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治疗和A C E I;B即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律失常,控制血压;C即控制血脂和戒烟;D即控制饮食和糖尿病治疗;E即健康教育和运动。

16、消化性溃疡上腹部疼痛的特点:(G U胃溃疡,D U十二指肠溃疡)①慢性:消化性溃疡多反复发作,病程很长,平均6-7年,病史可达数十年,甚至更长。

②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尤以D U更为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