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的饮食智慧——浅谈中医食养食疗

中国人的饮食智慧——浅谈中医食养食疗

喘、润肠通便 • 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
板栗
• 味甘性温 • 入脾胃肾经 • “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
也。” ——《本草纲目》
体质特点
消瘦 干燥
• 体形瘦长,皮肤干燥,口渴喜冷饮 • 面色潮红,有烘热感,手足心热 • 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 • 不耐受热邪,耐冬不耐夏
阴虚质——食疗原则
• 忌寒凉、油腻、厚味
山药
• 【 性 】平 • 【 味 】甘 • 【归经】脾,肺,肾 • 【功效】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
“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 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神农本草经》
慈禧八珍糕
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
• 茯苓能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 • 芡实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 • 薏苡能健脾开胃、补中去湿 • 山药能健脾胃、益肺肾 • 扁豆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 • 莲子能健脾补心、补虚损、益肠胃 • 麦芽能消食和中、去积除胀 • 藕粉能养胃滋阴、祛瘀生新
酸入肝
苦瓜
【性味】苦,寒 【归经】心、脾、肺经 【功效】祛暑涤热,明目,解毒
苦入心
“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滇南本草》
Page 13
大枣
【性味】 甘、温
甘入脾
【归经】 脾、胃经
【功效】 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 药性
“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荣卫, 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
气。 ——《黄帝内经·素问》
饮食决定健康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李时珍
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 合则于脏腑有益,而可祛病卫生;不合 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
——《本草求真》
食养食疗
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 食能排泄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
——孙思邈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饮食清淡,多食蔬果,少吃肥腻煎炸之物,戒烟限酒 可食清热养阴之品,如胡萝卜、荠菜、芹菜、菠菜、
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等
清炒脆 藕
西芹百合
凉拌菠菜
春饮花茶
• 茉莉花茶——辟秽和中 • 菊花茶——清肝明目 • 玫瑰花茶——疏肝解郁 • 金银花茶——疏散风热 • 槐花茶——清肝凉血
温凉适宜
——孙思邈
药食同源
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 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寓医于食,凡膳皆药
食物的“性”“味”
• 食物跟药物一样,具有“四 性”、“五味”,这是食物 能调理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 的基础
食“性”
•寒 •凉 •温 •热 •平




温热性质的食材
• 热性——辣椒、胡椒、肉桂、咖喱 、樱桃、榴莲 • 温性——葱、姜、蒜、羊肉、牛肉、狗肉、鸡肉
夏季食养——宜食酸苦
• 酸味食物——生津止渴,开胃消食,敛汗止泻
食物
乌梅
山楂
马齿
石榴
葡萄

马齿苋
• 寒,酸 • 归肝、大肠经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葡萄
• 甘,酸,平 • 肺、脾、肾经 • 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
注:食多令人泄泻 多食生内热
夏季食养——宜食酸苦
• 苦味食物——清泄暑热、燥湿健脾
夏季食养——清热消暑
西瓜
热天一块瓜,胜似把药抓
• 甘,寒 • 入心、胃、膀胱经 • 清热除烦、解暑生津、利尿
注:脾胃虚寒者忌
夏令食养——清热消暑
西瓜翠衣
• 甘、淡,寒 • 入心、胃经 • 清热解暑 • 泻热除烦 • 利尿
绿豆
• 甘,凉 • 清热消暑 • 利水解毒
早晚喝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
三豆饮
、韭菜、蒜苔、洋葱、香菜、南瓜、甘薯、鹅蛋、 金橘、石榴、木瓜、大枣、柠檬、杏、荔枝、桂圆 、山楂、桃、栗子、核桃
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补虚
寒者热之
寒凉性质的食材
• 凉性——绿豆、梨、百合、薏苡仁、芹菜、菠菜 、莴苣、竹笋、茄子、西红柿、生菜、白萝卜、 丝瓜、黄瓜、鸭蛋、鸭肉、橙子、草莓、苹果、
选择食物——归经
• 食物对于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梨、荸荠、银耳、山药、百合、莲藕——入肺经 西瓜、绿豆、苦瓜、莲子、大枣、桂圆——入心经 小米、南瓜、马铃薯、山药、黄豆、板栗——入脾经
食养食疗原则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因时择食
• 顺应“四时阴阳”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天人相应
春--省酸增甘 以养脾气 夏--省苦增辛 以养肺气 秋--省辛增酸 以养肝气 冬--省咸增苦 以养心气
• 人的体质会随着个体成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以及环境因素 的影响而时刻变化
• 不同的体质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 因此在饮食、起居、运动锻炼、 精神调养上方法也有所不同
人各有“质”
平和体质
精力充沛,外表不胖不瘦 性格开朗 免疫力好,很少得病
⊙饮食正常、睡眠好 ⊙二便通畅、性格开朗 ⊙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
芽菜——营养最给力
•芽菜最适合春季食用,助阳升发,清解郁热 •芽菜营养翻倍
野菜——应季最养生
• 荠菜——养肝明目 • 蒲公英 ——清肝解毒 • 香椿芽——健脾开胃 • 苦菜——清热燥湿 • 野蒜——通阳化气 • 面条菜——养阴清热 • 马齿苋——凉血止痢
增甘减酸 以养脾气
• 酸入肝,少食养肝,多食伤肝 • 酸性收敛,阻滞气机,不利于阳 气升发 • 不宜过食酸味食物
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大腹便便
• 体胖,腹部肥满松软 • 身重不爽,容易困倦,口粘腻或甜 • 面部皮肤油脂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 • 大便粘腻不爽 • 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多善于忍耐
痰湿质——食疗原则
祛湿健脾
多食化痰祛湿、利湿健脾的清淡食物,如 白萝卜、薏米、红小豆、白扁豆、冬瓜、 丝瓜、竹笋、紫菜、海带、文蛤、海蛰、 荷叶、茯苓、陈皮
滋阴生津
• 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乌贼、龟、 鳖、牛奶、鸡蛋、鸭肉、猪皮、豆腐、甘蔗、荸 荠、梨、百合、桃子、银耳、木瓜、菠菜、无花 果等
• 少吃葱、姜、蒜、辣、羊肉、韭菜等性温燥烈之 品
黑芝麻
• 【 性 】平 • 【 味 】甘 • 【归经】肝,肺,肾经 • 【功效】滋补肝肾,生津润肠,养血润燥,润肤
羊肉
“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 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本草纲目》
阳盛体质(偏热)或夹有实热、 湿热者不宜
当归生姜羊肉汤
• 平和体质者吃羊肉时宜搭配凉性的豆腐和蔬菜如 冬瓜、丝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茭白、 笋等
白菜豆腐炖羊肉
白萝卜炖羊肉
核桃
• 味甘性温 • 入肺、肾经 • 补肾强腰、固精缩尿、乌发润肌、温肺定
——《农书》 • 行滞气,暖脾胃,解毒,杀虫
鸡蛋拌蒜
• 鸡蛋2个,大蒜1个 • 酱油、醋、盐、鸡精、香油少量
因地择食
高寒、寒湿地区
温热、湿热地区
辛温助火补阳类 食物为宜
性凉、降泄类 食物为忌
辛凉、甘凉、 甘寒、清凉降 火性质的食物 为宜
辛辣助火、补 阳的食物为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人择食
• 体质——人体秉承先天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 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结稳定的固 有特性与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质特点
气短乏力
• 语言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 不振,易出汗
• 头晕,健忘,目光少神,口唇色淡 • 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气虚质——食疗原则
健脾益气
• 常用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小米、粳米、糯米、 扁豆、猪肚、胡萝卜、香菇、豆腐、红薯、马铃 薯、南瓜、山药、红枣、茯苓等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培训班
中国人的饮食智慧
——浅谈中医食养食疗
山东省首届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 山东省科普人才专家库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青年副主委 山东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戴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5.12
中医食养食疗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
乌发,明目
枸杞
• 【 性 】平 • 【 味 】甘 • 【归经】肝,肾经 •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补血安神
海参
• 【 性 】温 • 【 味 】甘、咸 • 【归经】心、脾、肺、肾经 • 【功效】滋阴补肾、益精补血、养心润燥
阿胶
【 性 】平 【 味 】甘 【归经】肝、肺、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肠
• 寒性——西瓜、苦瓜、藕(生)、绿豆芽、马齿 苋、海带、紫菜、草菇、螃蟹、牡蛎、鸭血
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热者寒之
食“味”
• 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 五味入五脏,对五脏进行滋养





食“味”
乌梅
【 性 】平 【 味 】酸、涩 【归经】肝、脾、肺、大肠经 【归经】敛肺、涩肠、安蛔、生津
温凉适宜
• 晚春:气温渐高 ,内火易生。食宜清雅 素淡。多吃百合、银耳、苦瓜、绿豆、海带、 紫菜、小白菜、甘蔗等具有清补作用的食物, 适当地喝些绿豆汤、赤小豆汤、酸梅汤、绿 茶,也是不错的选择。少食辣椒、花椒、胡 椒、羊肉、狗肉等辛辣、肥腻食物。
夏季食养原则
• 饮食清淡 • 多吃酸苦 • 少食生冷 • 长夏化湿 •兼顾脾肾
食物
苦瓜
苦菜
苦菊
芹菜
茶叶
注: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苦”
苦瓜
• 味苦,性寒 • 归心、脾、肺经 • 祛暑涤热,明目,解毒 • “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