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学习良好的培养
完美的数学教学从来都是重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学生时代是最好的,最适宜的养成良好
习惯的时代,是培养学生种种健全心境的时代,是陶冶学生崇高人格最重要时期,抓紧初中
时代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能推动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就会成为一种人生道路上
的巨大力量,也是同学们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数学素质教育肩
负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就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
良好习惯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一、良好习惯养成,从初一新生抓起
不少初一新生,在小学就养成来许多不良习惯。
比如:过多地依赖家长辅导、懒于思考、依
赖别人、作业做完要家长检查有无错误、与别人对答案、抄袭别人作业、作业做错不订正,
作业敷衍潦草、马虎了事等。
针对上述情况,要尽可能早地从初一新生入学紧抓不放,对于
作业不认真做的,教师要把他叫到办公室个别辅导,要求他规范化、工整化、整洁化,并按
要求重做一遍,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要常抓不懈,不能放过
一个学生,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业必须认真完成。
想马虎了事是过不了关的。
对于抄袭别人
作业的要耐心地与他们谈心使他们认识到抄袭作业的危害性,并责令他们重做。
对于喜欢对
答案的同学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养成自觉检查答案的准确性的良好习惯。
作业做错的要自觉
订正,直至会做为止。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
我们教师要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良
好的习惯培养,防止和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对于不良习惯要坚决纠正。
二、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
学生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些学生上课听不
懂课也不复习,也不问,不会就抄。
我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一节课或两节课内容。
把看不懂
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待上课弄懂。
课后要认真复习,直到掌握为止。
我要求学生要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再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学学习,经过多次训练,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三、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数学课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数学
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数学素质,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其中阅读能力也是数学教学
的目的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生一直没有读数学书的习惯,只知道怎样解题,解对就行。
我把“指导
学生阅读,教会学生阅读,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有关数学问题”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前泛读,初领其意,课堂精读(上完新课后,教师读课本内容让学生认
真听,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再加以解释),课后复习,把握精髓(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复习小结)。
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这样潜移默化,对近年来中考试题
中频繁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同学们能得心应手。
四、培养学生养成作课堂笔记的习惯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培养学生记
笔记而不是培养学生抄书、抄黑板,而是指导学生记纲要、记精华、记方法、记规律,记要点,记书上没有的,记不懂的地方,记变式练习,记探索创新,记错解分析。
五、教会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许多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又由老师很快解答。
学生惑而不解,缺乏探索求知的能力,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的敏捷性就调动不起来,其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
好多学生勉强听懂了,可是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又不知如何去做。
尽管花了很多时间,收效甚微。
基于这种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利用互逆命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解题思路
3.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知道它的数学模型是什么?
4.利用变式习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5.利用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6.利用图形的折叠、旋转、平移等不同变换,启发学生思维
7.利用课本中的“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知识板块让学生在阅读和操作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数学学习习惯是在后天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个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整洁、清洁、美观的作业书写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制定数学学习计划的习惯,单元小结的习惯,多思多问的习惯,这些都是在后天教学环境影响和教师的教育培养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由于习惯形成的后天性和习惯原型的稳固性,我们教师就要尽早地在初一新生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他们良好习惯培养的氛围,对于不良习惯从初一开始狠抓不放,反复矫正,直至改正。
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都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不懈地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