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济南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识字写字教学语文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它虽然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其他年级不可轻视的教学任务。

识字教学一、教学现状分析伴随着语文教学不断改革,识字教学日益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主要体现在:由过去机械单一地反复识记,向多种形式的趣味性识记转变;由过去的孤立识字,向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转变;由只重视生字认读,向运用识字方法转变;由过去生硬地教授,向自主识字转变。

更可喜的是:教师已开始注意备课中解读每个生字,力求实现音形义有所侧重的教。

尽管如此,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一是忽视汉语拼音正音的作用;二是违背汉字的构字规律“戏说”记忆生字;三是音形义平均使用力量,不能有针对性的有所侧重的教,且认读占用时间较长,挤掉了指导书写的时间;四是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辅助性教学手段的过度运用;五是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比较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等。

二、教学基本理念(一)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发挥汉语拼音的正音作用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

它既帮助学生识字,还能起到正音的作用,为学习普通话打好基础。

教学中,不仅要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还要帮助学生利用拼音对易混字、方言正音。

汉语拼音的工具性不仅在低年级发挥作用,还要在中高年级继续发挥其认读、正音的作用。

我们不仅要防止削弱汉语拼音的正音作用,还要避免中高年级忽视汉语拼音识字、正音的倾向。

(二)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有着独特的构字规律和特点,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造字方法。

我们要遵循汉字字理进行教学,利用它的表意功能和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进行识字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汉字记忆牢固,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构造、汉字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的感情。

我们要防止违背字理随意“戏说”记忆汉字。

(三)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文中、句中识词,在词中识字,使识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不是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孤零零地识字。

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识字与发展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四)音、形、义有所侧重的教汉字是表意文字,其音形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

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在教学中应该各有侧重。

为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对所教的字进行解读,弄清教学的着力点,做到心中有数,力求有所侧重的教,防止平均用力,面面俱到,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五)注重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生活是学习的源泉。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

如,在生活中利用书报、影视、商标、广告、网络等自主识字,经常和同学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愿望,拓宽识字的渠道、途径,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另外,适度适当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识字。

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字,了解字词的意思,激发识字兴趣,但要防止过度。

三、教学基本模式根据教材中关于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一般分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方式。

(一)集中识字教材中,在低年级前三册安排了18次集中识字任务,一般以古代歌谣、韵文、对对子、谚语、猜谜语、词语归类等形式出现。

其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是:第一阶段:自主认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认读和正音作用,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进行自主认读,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学时间,尝试自主识字的快乐。

也可根据学习的不断深入,以及年级的升高,尝试着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在短文中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借助拼音反复认读,逐步能达到独立认读。

第二阶段:认读词语要求认读的生字,应以词语形式呈现,并要识字注音,教师可通过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如果生字词认读不准确或有错误,要引导学生拼读生词的注音,充分发挥拼音正音的作用,使学生准确无误的认读。

在学生反复认读的基础上可去掉注音,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三阶段:识记生字在认读词语之后再单独出示生字进行识记。

对所识的字要有所侧重的指导、强化,有的侧重在字音,有的侧重在字形,有的侧重在字义;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的引导,如猜字游戏、猜字谜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第四阶段: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心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生字的强化识记,巩固识字效果。

可利用生字卡、游戏,创设情境等方式巩固强化,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学过的生字。

力求字字读准,人人会读。

第五阶段:指导书写(教学方式参见“写字教学”一节)(二)随文识字随课文识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习课文之前的集中识字,可采用上节的“集中识字”的教学模式;一种是伴随着课文学习将生字的音、形、义分步在课文研读过程中识字。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第一阶段: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借助拼音自主认读生字词。

中高年级,可提出预习要求,一方面要让学生利用拼音认读生字词,还要利用工具书对生字、以及生字词的意义有所了解。

第二阶段:出示字词,检查落实在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词之后,可出示带有注音的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主要出示标有注音的难读、难记、难理解的字词,通过检查、交流、汇报等方式,落实学生认读情况。

第三阶段:伴随学文,理解字义对字义不再单独理解,一般是伴随着课文研读进程,结合有关语句对那些重点的生字词逐一进行字义或词义理解,达到既理解字义词义,又理解语句的目的。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可以查查字典,也可出示有关的字义词义等方式进行。

第四阶段: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在学习课文之后,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教学方式参见“写字教学”一节)。

写字教学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品格,又能培养学生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等诸多良好习惯。

因此,写字教学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为学生能写一手好字打下良好基础。

一、教学现状分析写字教学已引起广大教师高度重视,不少学校已把写字列为学校课程,把写字纳入日常评价,并在学期检测中有卷面书写评价等。

但是,学生书写情形不容乐观,写字指导力度不够,要求不严,不少教师仅把写字教学作为识字教学的延续,作为巩固识字的手段,只求写对,不求写好。

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如何突破写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另外,学生习字时的坐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写字不规范、倒插笔画等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基本理念(一)遵循汉字的构造规律指导写字汉字是由基本部件建构而成的。

基本笔画组成了构字的部件。

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可以把汉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其中合体字约占汉字总量的90%以上。

学写汉字,必须遵循先练习书写独体字,逐步练习合体字的规律;独体字要从基本笔画、笔顺的实际训练开始。

1.写好字,首先要写好笔画。

汉字的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

笔画书写时,教师要注意指导书写的方法和技巧,耐心地讲清哪里该逆锋,哪里该按笔,哪里该正锋,哪里该行笔,哪里该提笔,哪里该顿笔,哪里该回锋(收笔)。

2.按笔顺写字是写字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面后封口等。

汉字的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不能随心所欲。

遵循书写笔顺才能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3.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是写好字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小学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基本的间架结构就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等,衍生出来的结构类型就更多了。

以左右结构为例,就有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小右大、左大右小、左右同形、左右相背、左右相向等。

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

力求不仅要写对,还要写好。

(二)教师要发挥写字的示范作用1.教师要练好基本功。

写字,是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写一手规范、美观的字,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产生身教的效果。

一个自己写字不认真、马虎潦草的教师,无法要求自己的学生能写出美观的汉字来。

2.重视重点字、重点笔画、部件的书写示范作用。

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确定习字教学的重点。

如低年级学生,笔画书写是教学的重点,可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每个汉字主笔画的书写方法。

如:“武、战、线、式”等,这些字的主笔画都是斜钩。

斜钩的书写要领是下笔稍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写斜钩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弧度,太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斜钩是这个字中最长的一笔,要突出这个特点,就要把其他笔画写短。

教师的范写,既是最直接的指导过程,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3.发挥田字格的作用。

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的作用。

既要教给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又要给学生讲清使用田字格的基本常识:字的大小要适中,上下左右位置要居中。

田字格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要充分利用。

注意随时改正学生不注重占格、随意书写的毛病。

(三)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教学要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书写姿势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

从学生刚入学握笔开始,教师就要做好示范,讲清要求。

坐姿:头要正,身坐直,肩要平,本放正。

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纸张一尺远,身离桌边一拳远。

握笔姿势:手腕平伸,拇指、食指、中指握笔,食指较拇指略低,笔与纸面成45°角。

对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要逐个指导、纠正。

开始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要用足够的时间纠正错误姿势。

教师应时时巡视,时时提醒,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加强练习,持之以恒字是练出来的,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书写,才能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为此,不但要在练字课上指导学生练字,还应该在平时的作业中严格要求。

对于出现的问题,如:“撇”、“捺”、“走之旁”较难的偏旁部首等,可进行集中指导、练习。

对于书写不规范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注、指导。

写字,由于其本身的机械性,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字兴趣,是写字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产生主动练习的意愿,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三、教学基本模式第一阶段:观察发现观察发现,是写前的准备。

写前观察越仔细,范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书写起来就会准确、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