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建筑与中世纪建筑的性质区别在哪里
建筑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有着这个时代所表现的特征。
建筑想表述的就是这个时代想表述的。
建筑包含的要素应兼备用(utilias,实用)、强(firmitas,坚固)、美的特点(【建筑十书】罗马时代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
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及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走向。
建筑上的每一个沟壑、每一条线条,都融入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这种深度的思考,对美的深度的挖掘,都令人深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因为建筑师们对生活得体悟,对社会的思考,所以,他们的建筑上的每一笔都融入了他们思想。
一个完整的建筑,就可以反映整个社会。
建筑的内在表现,就是这个社会的内在表现。
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是一个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教会统治着整个欧洲,导致那里的科学技术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而此时,在东方的伊斯兰,科学技术却迅速发展,并且,将希腊文化保存并重新传入欧洲大地。
这就导致了在十世纪,欧洲出现了希腊和阿拉伯哲学与基督教信仰冲突的结果——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所著,基于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础上而得】。
它是以为神辩论为目的的哲学,是极其尊重权威的。
中世纪学者认为希腊人精于自然知识,而所有自然启示都见于《圣经》,经院哲学是二者协调一致的产物。
然而,中世纪并不是一个太平的时期,在公元1300年之后,欧洲出现了神学与哲学方面的信仰危机。
这种危机并不涉及对上帝及其超自然力量的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对人类是否有能力领会这种超自然力量残生了怀疑。
中世纪,本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洪水、霜冻、战争、瘟疫(黑死病),这些在灾难的来临,无时无刻不打击着欧洲人民,消除人们对人类理解大自然能力的信心。
他们发现了宇宙的随心所欲,难以预测。
这导致了十四世纪人们对从前的神学和哲学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重估,这种新思想的改变,开始了。
文艺复兴,表明了新文化一古典为师,但是,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古典复兴。
它是一种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复兴。
实际上,在新艺术(文艺复兴)的盛期,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他们有不少超越古典的新成就,但是,感到慕古求新之一特色更能反映他们成长的轨迹。
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时期,可以归功文艺复兴艺术取得的最辉煌的发展。
这里新经济、新政权的互相促进,同步加速,使得这座城市迈步在文艺复兴的最前列。
就文艺复兴而言,古典艺术起着重大作用。
古典艺术的遗物(主要是雕像)主要是因为它非常具体,而且又集中。
具体指导是艺术形象,集中指的是思想内容,尤其指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典的人本主义在文艺复兴时代发展为人文主义,就新艺术创作的关系而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归结到最具主导意义的一点,就是对人,对自然,对现实生活采取肯定态度。
但是在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上,对人肯定是针对中世纪神学对人的一种否定,所以,更重要的内容是反对人的生活受宗教神学的支配,反对人性被神性的奴役,反对人的活动受教会的主宰。
因此,人文主义在当时具有鲜明的战斗性,最适合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上破除旧的的需要。
中世纪有三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第一种拜占庭风格。
它的特征一是以集中式布局,往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二是穹窿顶,特点是大厅用半圆形的穹窿顶,四周有用半个及四分之一个穹窿顶对称布置,在高度上层层跌落,形成庄重、辉煌的造型效果;三是在色彩的使用方面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例如: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以典型的以穹窿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布局的建筑。
第二种是罗马风格。
特征是:一罗马式半圆形的拱券结构深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二是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三是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
第三种是哥特式风格。
它的风格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设计上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袖长的飞天感。
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再结合镶着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是15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弗洛伦撒。
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形式,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窿顶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例如,意大利弗洛伦撒美第奇家族府邸,维琴察园厅别墅和法国枫丹白露宫等。
中世纪的建筑多为宗教服务,建筑基本上是教堂,内容也大都是表现对上帝赞美。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精神世界的表现。
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虽然也是宗教题材,但是社会变革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观念,即使是宗教题材,也更是表现平凡人的生活,更突出“以人为本”。
这个时期建筑较写实,信仰的是神的救赎。
中世纪之前,艺术家们追求的是艺术要具象,而中世纪转变成了要抽象,表达抽象的美,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有转变成了追求具象。
这种追求的转变,全是来自于社会的改变,社会的变革,带来了艺术的变革,使得由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变革,也是一次重要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