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象类1 .人物形象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要点:概括一一特点+身份。
(形象的基本特征。
)②分析-- 结合意象或诗句分析。
(有手法则点出刻画形象的手法)③情感一一诗人借形象寄托的感情。
(如果是问诗人的自我形象,这步可省略)(2013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磁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4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第一步)/通过对“竹轩” “柴门” “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 “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第二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恬淡的生活的喜爱。
(第三步)2 .景物形象(意境)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物(画面)?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③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景物形象(意境)题的答题要点:概括一一“何时何地何特点”的画面或图景。
②分析一一结合意象或诗句分析,再现画面或图景。
(有手法则点出手法)③情感一一诗人借景物抒发的情感。
(2009年广西)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 )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4分)答案:⑴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闲适淡雅的夏日江南水乡风光图。
(第一步)/分别写了这些景物: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第二步)/诗歌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写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
(第三步)二、语言类1 .炼字(诗眼)题设问方式1: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此诗某联中哪个字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③某字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设问方式2 :①从某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②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③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炼字(诗眼)题的答题要点:①词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有修辞,点出所用的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
有特殊用法,精选范本也指出来,如词类活用。
②分析一一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原句中所写的景象。
③情感点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008广西)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冋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这两个字分别是“拳”和“退”。
“拳”,弯曲熟睡的样子;“退”,鸟远离视线飞翔。
(第一步)/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第二步)/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第三步)3 .句意题设问方式:①诗中某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某句的理解。
③诗中的某个词语有什么寓意?句意题的答题要点:①内容——指出诗句的写了什么。
解释语句的含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义。
(有手法点出所用的手法)②情感一一表达了什么感情。
问寓意,写出寓意即可,情感已经在其中。
(2013课标全国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答案:(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第一步)(第一问)/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第二步)(第二问)4 .语言特色题设问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题的答题要点:①概括用一两点或一二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分析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情感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
(第一步)/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其次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后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
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问,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切之情。
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
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发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二步)/这样的语言特色,很好了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三步)5.诗歌风格题设问方式:①分析这首诗的“ ** ”风格。
精选范本答案要点:先观点后理由。
括一一用一二个词语,概括风格,豪放或婉约。
②分析一一从意象(语言)、技巧(手法)、意境(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
(2013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 u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4分)答案:这三句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第一步)/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第二步)三、表达技巧类1 .手法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③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效果)。
手法题的答题要点:①概括一一指出手法。
②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③情感一一运用该手法更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2007广西)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这首词借景抒情。
(第一步)/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
(第二步)/很好的表达了诗人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第三步)(2013天津,14)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2)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4分)答案:本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第一步)/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第二步)/虚实相生的运用,表达了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第三步)/2 .结构题一般结合层次、线索、题目来考查。
设问方式:①本诗分几个层次。
②本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答案要点:先观点,后理由。
①概括一一共分几个层次,各层次包括哪些诗句。
/确定线索。
②分析一一段落大意。
/线索在各联诗句(词的上片下片)的体现。
(2006全国卷)题竹石牧牛精选范本黄庭坚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鯨。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首诗分几个层次?答:这首诗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步)/前四句为第一层次,(第二步)/描写竹石牧牛。
(第三步)/后四句为第二层次,(第二步)/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第三步)(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3分)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第一步)/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第二步)(答出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2分)四、情感类设问方式: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请就诗中的有关诗句加以赏析。
情感题的答题要点:先观点后理由。
(1)概括——观点:概括表达的情感。
(2)分析理由:分析诗句或意象。
(有手法点出手法)(2008广西)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第一步)/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第二步)五、综合赏析题这是一首什么(题材)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意象+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营造什么意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