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19航班延误

案例19航班延误


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 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值得重视 的是,一些人为因素已成为造成航班 延误的“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因 旅客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占不正常航 班的3%,和因飞机故障造成的延误 数量相差无几。
提高航班正点率的对策
1.加强空域流量控制 2.加强航班需求管理 3完善航班延误治理机制
航班延误
组 长:04刘莉 小组成员:01王晶 03陈虹 05任姣姣 11闻祥
目录
航班延误现状 案例19航班延误
航班延误主要原因 提高航班正点率的对策
航班延误现状
随着经济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传统的航空服 务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 求。同时我国与其它国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航 空竞争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样严峻的 环境,审视自身的现状,国内航运业更要加强管理, 提高服务。 在民用航空运输中,非正常航班由于多种原因 造成难以避免。非正常航班的出现干扰了航空公司 的正常运作,不仅给旅客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给航 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航空公司 的信誉。因此,提高非正常航班的调度能力已经成 为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管理中的主要工作重点。同时 也成为提高企业品牌形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总结
航班延误赔偿不仅广大乘客避之不及, 同时也是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说不出的 痛。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角度讲还是从 企业形象上看,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 来讲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认为,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应该加 强管理,以实现航班延误的治理,使 得广大乘客和航空公司都不要有该有 的损失
谢谢观看!
中国民航航班准点率如下,稍高于国际航协的 航班平均正点率,在国际上处中上水平。
2010年7月份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与机场准点率 前几名排名如下。
案例19航班延误案例及产生原因分析
• 航班机械故障
• 上海机场无延误航班航空公司的维修基地,只有 广州机场有该公司航空服务队。
• 为保证安全,必须在飞机降落前消耗完剩余机油 ,不得不在机场上空盘旋
1.加强空域流量控制
空域流量虽然对航空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可控因素,但是 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段,还是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梳理, 并减少此类因素导致的航班延误。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主 要是通过长、中、短期等措施来开展。中长期控制的目 的是实现空中交通流量基本不超过控制点的容量。空中 交通流量控制的长期调配措施是在制定航班班期时刻表 及飞行前对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时刻进行严格的限制和调 整;中期调配是在航空器起飞前24小时采用临时调整起 飞时间的方式,让飞机之间的飞行间隔符合管制规定。 短期调配是指当出现流量控制时,通过及时的信息沟通 和协调,使得飞机飞行航线和高度得到及时的调整,从 而保证飞机之间的飞行高度以及各种指标符合规定标准, 保证飞机安全有秩序的进行。
2.加强航班需求管理
一方面是要树立通过需求管理建设航班延误的理念,另 一方面是要建立需求管理减少航班延误的机制。 当时我国虽已认识到航班延误的严重性,也采取了诸多 新建跑道、扩容机场等措施来提升系统容量。但是系统 容量的提升不少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高成本 的付出,而当前的组织形式也较难解决这类问题。为此, 有必要从需求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市场化管 理手段,促进航空服务公司改善服务规范,从而降低航 班延误。为此,有必要建立以需求为重心的处置机制, 并以航班延误量为出发点来又针对性的扩容机场容量。
当前航空服务业流量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障碍就是 管制方式十分落后。当前各个地方在管理方式方 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受到技术投入水平、 提供飞行动态监视信号的可靠性和备份手段差异 的影响,使得管制方式参差不齐。 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流量较大的机场空 域已经相继实施了雷达监控管制,但是中西部等 大多数地区还是实施程序管制。如果一个空域有 数条航路,两种管制方式的差距将更加悬殊。 另外,管制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间隔标准有较 大的差异,这使得管制单位间的协调变得更加困 难。
3完善航班延误治理机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述手段都是从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 来缓解航班延误状况,但是通过事后控 制的角度对航班延误治理机制就是要从 航班延误后,通过对相关责任方进行治 理的方式来提高责任方的管理水平。为 此,航班延误治理机制的完善将有助于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民航业的健 康发展。
• 奖惩机制 • 中国民用航空局已建立了保障航班正常的奖惩 机制,即延误航班统计和警告,每15天公布一 次延误信息,对排名后20位,且航班正常率在 50%以下的国内航班进行一次内部警告通报, 每月发布警告通报两次。 • 由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每月受到两次警告的航 班,经批准,从下月起取消其本航季该航班。 对因空管、机场、油料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的 ,要查明原因,给予处罚。 • 此外,对于航班延误4小时以上,因航空公司 飞机调配和自身服务等方面原因引发群体性事 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取消航空公司该航 班本航季时刻,并不再受理下一航季航班时刻 的申请。
例: 2014年7月21日上午,因航空管制,受其他 用户高频度演习活动影响,从7月20日到8月 15日,华东和华中12个机场将有为期26天 的大面积延误。受影响的机场包括上海虹桥、 上海浦东、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无锡、 宁波、青岛、连云港、郑州、武汉等12个机 场。[5]
2.管制设备和方式相对落后
3.天气因素 天气原因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 “天气原因”简单的四个字实际包含了很多种 情况:出发地机场天气状况不宜起飞;目的地 机场天气状况不宜降落;飞行航路上气象状况 不宜飞越等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十分显 著,雷电、湍流等气象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航班的正常飞行。
4.人为因素
航班延误主要原因
从当前实际来看,导致航班延误的原 因可分成两大类,分别为航空公司自身因 素,包含机务维护不周到、航班调配不合 理等;另一类为非航空公司因素,包含天 气因素、空中管制、机械故障以及旅客自 身因素等,下面就其中重要因素进行详细 分析。
1.空域结构划分不合理
空域流量的大小受到空域结构的影响,当空域结构 呈现不合理状态时,其流量大小直接受到限制。我国 空域结构不合理状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使得 空域流量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当前大多数机场都还在 使用“空域走廊”,进出机场的航线只能沿着走廊划 设,一般的走廊宽度都在10千米左右,有的甚至更窄, 这使得航班调配余地非常狭小,一旦出现恶劣的天气, 航班需要绕飞,根本无法机动的去调配;另外,由于 当前空域的使用管理权归属空军,而民航航路集中于 狭小的批准范围内,是的空域使用自由度受到了极大 的限制。甚至有些时候,民航飞行还要受到军用活动 的干扰。
航班延误:航班降落时间比计划降落时
间(航班时刻表上的时间)延迟30分钟以 上或航班取消的情况称为延误。 航班延误影响着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和服务 质量,一般使用准点率来衡量承运人运输效 率和运输质量。 准点率,又称正点率、航班正常率,是指航 空旅客运输部门在执行运输计划时,航班实 际出发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的较为一致的航 班数量与全部航班数量的比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