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诗歌《落叶》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散文诗《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本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此外本教材还具有可拓展的空间,它已不仅仅是个语言教材,它还渗透了更多领域的内容。
因此,本教材值得去挖掘其内在的文学内涵,让幼儿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并可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
二、说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是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地结构语言的方式的一种语言活动。
喜欢文学作品,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文学作品),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大班幼儿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初步能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为此,我认为,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情感,感知作品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和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恰当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根据以上分析,我我把目标定为两点,具体为:
1.感受诗歌《落叶》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尝试根据自己对落叶的已有经验续编诗歌。
三、说准备
散文是最美的文学,但其艺术化的语言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在学习活动中常受情感和兴趣的支配,因此,在幼儿欣赏散文的活动中教具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它应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可以让幼儿直接感知的直观形象,应该能牵动幼儿的
心,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到最佳状态,全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欣赏中去,这也符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教育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材料准备:
1.《落叶》PPT
2.落叶实物
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落叶》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尝试根据自己对落叶的已有经验续编诗歌。
活动准备
树叶教学ppt 朗诵配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小树叶飘呀飘》。
师:小朋友,我们把小手变成树叶,一起来玩小树叶飘呀飘的游戏吧“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膝盖上。
”
2.观察树叶,引出落叶。
师:“刚才在来XX班的路上,老师捡到一片落叶,小朋友们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树上的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秋天到了···)它是怎么来到地上的?”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我们把这样的树叶叫做落叶,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落叶的诗歌,请你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完整地欣赏诗歌。
师:诗歌里有谁?秋风把树叶吹落到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把自己听到的说出来了,那诗歌里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再来听一遍。
2.教师逐句分解,帮助幼儿理解诗句。
师:秋风起了,你感觉怎么样?是什么从树枝上飘落下来?(点击第一句诗句)如果给这句诗句加上动作行不行?我们来试一试······小结:说得真好,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诗歌完整地念出来吧,小朋友真棒,但是别忘了,我们的诗歌还有好看的动作呢,这一次我们加上动作,声音再响亮一些,用好听的声音把诗歌完整的念一次。
三、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师:听了《落叶》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你最喜欢诗歌里哪一句呢?请你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
四、引导幼儿续编诗歌。
师:除了诗歌里的那些地方,你觉得树叶还会随风飘到哪里?你觉得还会有那些动物出来吧这些树叶当做什么呢?可不可以把你的想法加到这首诗歌里呀?我们来试一试。
五、活动结束
教师带着孩子唱歌曲《秋天》,一边走出教室。
师:我们唱着秋天的歌,一起到外面找找其他落叶吧。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到处瓜果飘香,树叶飘飞,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烈,好想去发现和探索。
我们班的主题是随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而定的。
在进行语言活动《落叶》前,我利用户外散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俩观察树叶和落叶的区别,也可以请幼儿在看看、摸摸、闻闻等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落叶的特征。
并请幼儿来说一说,落叶像什么?扩散尝试一下幼儿的思维,为完成目标2,尝试仿编做准备。
基于对大班散文诗《落叶》的了解和本班孩子的时期情况,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感受诗歌《落叶》中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尝试根据自己对落叶的已有经验续编诗歌。
这首散文诗描绘的意境很美,虽然三问
四比较短小,但充满着趣味性。
而且每一句之间的句式很差不多,孩子们在边看P PT中的图片,边听老师讲述和提问。
孩子们在老师的图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要说、敢说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为今后发展幼儿的与语言表达能力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活动的流程中,设计的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散文诗。
我边出示图片边请幼儿猜测树叶落在哪里?接着在请幼儿猜想碰到了谁?把它当成什么?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听的语句大胆描述。
了解了散文诗的句式后再请幼儿尝试仿编,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想仿编出了树叶落在草地上,小青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做被子。
树叶落在山坡上,小鸟飞过来,带回鸟窝,把它当成帽子。
在仿编前,我请幼儿回忆了一下,大自然中有哪些常见的小动物?落叶还可以当成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梳理生活经验。
孩子们一边仿编,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让幼儿学念。
在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可以按照能力的强弱来进行仿编。
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简单的画面,帮助幼儿仿编。
能力强的孩子自己仿编,这样对每个孩子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