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各地名校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1)

高中各地名校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1)


)
第 4 页 共 14 页
高中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A. 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 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 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 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21.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4 分)
(1)桑之末落
。桑之落矣,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3)亦余心之所善兮,

(4)还顾望旧乡,
。同心而离居,

(5)
?唯有杜康。
,悠悠我心。
(6)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7)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8)及其所之既倦,


(9)

,亦足以畅叙幽情。
经》,并沿用至今。《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六义”。
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匪来贸丝 B. 进不入以离尤兮 C. 葳蕤自生光 D. 至莫夜月明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及其所之既倦.(厌倦)
B. 女也不爽.(爽快)
C. 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缺一不可。
B. 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
举,一.挥.而.就.。 C.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
会格.格.不.入.。
D 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
为记忆而生。
(10)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11)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12)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3)

,其孰能讥之乎?
(14)不吾知其亦已兮,

2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小题。(6 分)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
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名平,字原,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而我国古代最长的
抒情诗是《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B. 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其散文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创于贬谪黄州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
日能大展宏图。
A. 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 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C. 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 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
) 稍纵即.(jí)逝 图穷匕.(bǐ)见 力能扛.(káng)鼎 戛.(jiá)然而止
2.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信”是忠于原作,“达”
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 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
第 3 页 共 14 页
高中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
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 虽趣舍.万殊
D.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火尚足以明.也 B. 有泉侧.出 C. 高.余冠之岌岌兮 12.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D. 长.余佩之陆离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
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第 1 页 共 14 页
高中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 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 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三 D 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
D. 何意致.不厚(招致,招来)
8.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B.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余目齐安舟行适.临汝
C.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未尝不临.文嗟悼
D. 则或咎.其欲出者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①选自《古诗十九首》,河汉女指织女星。
②擢(zhuó):引,抽,伸出的意思。
③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④杼(zhù):织机上的工具。
⑤章:这里指布匹。
(1)赋、比、兴是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本诗使用的是:
A. 只有赋 B. 只有兴 C. 赋和兴 D. 赋比兴都有
此数人者,非特任守令也。过此数人,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 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诸 郡守县令以罪不任职,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 以任守令。是天子大臣爱国与民而重守令之意,可谓无不至矣。而诏虽下,举者 卒不闻。惟令或以旧制举,不皆循岁月而授。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 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 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 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 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A. 便可白公.姥. B. 昼夜勤作.息. C. 逼迫兼弟.兄. D. 否.泰.如天地 13. 下列句子从古汉语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不吾知其亦已兮
C. 客有吹洞箫者
D. 而今安在哉?
14.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什么也看不见。
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
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
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
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
平:安定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D.拒而莫之.与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恐年岁之.不吾与
17.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时期;而与苏轼同时代的王文公,字介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同是东晋文士,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
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B.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C.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
常。
D. 所以游目骋怀──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5-19 题。(共 10 分)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道而闻四方者不过数人。
盖 夫 秋 之 为 状 也 其 色 惨 淡 烟 霏 云 敛 其 容 清 明 天 高 日 晶 其 气栗
第 5 页 共 14 页
高中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
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
以 摧 败 零 落 者 乃 一 气 之 余 烈。
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
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C. 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士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 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