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煤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浅析煤质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控制
摘要:煤质检验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较高、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作业环节。

根据不同品种煤炭的利用方式、加工工艺和用煤设备的不同,必须采用规范、可靠的实验方法,取得准确、精密的检测数据,以便合理、高效的利用煤炭资源。

然而在采制样及化验过程中,由于煤炭的成分复杂和性质多变,不均匀性大,从而易导致检验过程偏差的出现。

文章对煤质检验各环节中容易出现的误差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煤炭采样制样化验误差控制
在煤质检测过程里,最重要的工作是采制样以及实验室检验。

煤质检验是在煤质工业利用价值的基础上评定出煤的各种组成和
特质,从而科学高效地利用好不同种类的煤炭资源。

由于煤炭是粒度、组份极不均匀的混合物,可能造成很多过程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系统性的或者随机性的误差,在实际煤质检测工作中,必须不断提高检测手段和工作质量,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误差。

1、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采样是从大量煤中采取具有代表性一部分煤的过程,是整个作业流程的第一步。

采样是取得可靠数据的最重要环节,对分析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采样的误差大,则后续分析无实际意义。

②煤样制备程序包括破碎、混合、干燥和缩分等几个步骤,是把较大量的煤样加工成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并达到分析或实验状态的过程。

影响制样精密度最主要因素是缩分前煤样的均匀性和缩
分后的煤样留量。

③煤质的分析工作虽然是最后一个程序,但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也是能否避免误差的关键: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测定方法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分析结果;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准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操作人员自身没有一定的职业操守、没有按照规范进行科学操作,也是导致误差产生的原因之一。

2、误差控制措施
2.1避免采样误差的出现。

理论上讲,样品的采样点愈多,即子样数愈多,则对该样品来说,样品的代表性就愈大。

理想的情况下,应该使采样点和量最小,而样品的代表性又是最大,以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

在满足采样代表性的前提下,通过实践经验得出下面几种措施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误差:
①如果被检验的煤质性能较稳定,则可以相隔较长时间来取样;如果被检验煤质均匀,则可以考虑减少子样数,这样不仅节省检验时间,也可以提高检验的工作效率。

②如被检验煤质存在并不均匀,检测的子样量将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要保证子样的代表性意义,需要把子样的数量考虑进来:如果待检测一批次煤的数量不多,可以全部混合均匀后分离出试样,一般来说,对于较大粒度的煤块应该提前粉碎,避免影响试样的代表性;若是出现被测试对象量过多而不能混合均匀的状
况,必须对被测试对象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调研核实,然后在被测试对象性质稳定均匀的小区域范围内进行取样测试,并将多次取样汇成总样,记录相关过程资料。

③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机械化采样设备,并进行精密度测定和偏倚实验(gb/t19494.3)。

机械化采样器在日常使用中,应随时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对转动、变速等机械部分进行注油维护。

2.2制样误差控制
①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属于客观性较强的一种误差,往往难以避免,产生的不同结果往往是因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特殊的符号对这种误差进行标号表示。

对于这种误差产生的原因也是各方面的,避免系统误差的措施也比较多,例如单一制样设备的选取,或者性质一样的试样可利用一种设备进行测试;对天平砝码进行检定;进行对比化验等,这几种措施均可减少系统误差。

②随机误差。

缩分误差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较大,没有确切固定的大小,测试结果的大小也是比较多变。

由于煤样的不均匀性,要完全避免采样过程中的随机误差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根据采样的目的,采取正确的措施,严格的遵循技术规范,就可以把采样的随机误差降低到最低限度。

2.3避免干燥误差的出现
常用的两种干燥方法是风格干燥和烘干(干燥箱)干燥,在一
些干燥过程中会出现利用电炉烘烤以加快操作进度和节约操作时间的做法,这种高温环境往往会使煤样发生氧化变质,改变试样的性质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较大误差。

2.4避免分析误差的出现
在整个流程环节中煤质分析占最后一个环节,并且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之一。

出现误差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操作水准没有达到规范;分析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没有基本的认识;分析室的客观硬性因素如温度、震动等影响天平的精准度;对于设备及操作等相关规范不严谨。

2.5人为误差控制
①对检验员的职业操守和技术水准进行培养。

每一个在职员工都应当具备合格的上岗证书,保证每个参与检测的员工都有高水准的专业知识、理论系统和操作水平,对于仪器设备有熟练的操作经验和理论基础,对于仪器的维护和修理也具备相关经验,对于测试的方法、过程、原理和测试的注意事项都有清醒的认识,化验员自身也应当具备高度的警觉心和道德操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因为化验员自身马虎大意或者水平不达标而造成误差的出现。

②加强检验质量环节的控制。

定时检查设备及仪器的精准度和相关登记资料,对于相关操作进行强制性规范教育,监督煤样的处理、检测及不正常情况的判断及记录资料。

③加强检验结果环节的控制。

在分析过程中,如果煤样出现问
题必须重新检验直至确认无误,化验员对于化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随机误差,对于煤样应当进行科学严谨的编号、归档和保存,并且存放于适合的环境之中。

3、结语
煤炭本身的特性使得煤质的分析和检测方法具有相当强的规范性,在测定过程中的误差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可以利用纯熟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将误差降到最小。

一方面客观性的因素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规范来减少,例如采样、制样、干燥等过程中的误差控制;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善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掌握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予以纠正,认真细致的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就可以使煤质检测中的误差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王兴无,李春艳,煤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j].煤质技术,2007,(10).
[2]刘筱华,董晓龙.浅析煤质分析仪器的检定与校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8).
[3]段云龙.煤炭试验方法标准及其说明[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徐伶,俞皖青,王霄.煤质实验室能力验证的评价及检测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10).
[5]尚英莲.浅析煤质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石油
化工,2007,(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