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环保循环经济

生态环保循环经济

草地退化面积达2/3 地下水超采(海河平原漏斗面积2万km2) 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国有190种(IUCN)
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七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
29% I-Ⅲ类, 30% Ⅳ、Ⅴ类, 41% 劣Ⅴ类
东部和西南200余湖泊中80%富营养化 近一半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不符合标准 据343个城市调查,仅1/3达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1/3 国土受到酸雨污染 垃圾围城普遍,有毒有害废弃物影响开始显现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GDP的3-8%
全过程控制
循环利用
全球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导向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
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学科交叉综合,加强地球生态系统整体行为研究
全球环境公约的驱动
气候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保护臭氧层公约》 生态 《生物多样性公约》 《防治荒漠化公约》 《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环境《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2000
微生物污染 耗氧有机物
温室气体 黑碳、气溶胶 有机金属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光化学烟雾 酸雨 重金属 氮磷富营养化 垃圾
二次污染
核废料
面临全球最严峻、最复杂的环境问题
工业危险废弃物
生态恶化形势严峻
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 沙化土地面积约100万km2
原始林不足1/10,森林质量下降
我国技术预测概况
1992,1997曾进行了两次技术预测
调查 2003年完成了信息、生物和新材料 领域的技术预测和关键技术选择 2004年进行能源、资源环境、先进 制造领域的技术预测 由科技部发展计划司领导,科技部研 究中心具体负责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 经济科技问题研究
二OO四年四月七日 环境生态专家组
汇报提纲

我国生态与环境的现状与挑战
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趋势与差距
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的发展战略
我国生态与环境的现状
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 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
老债新帐叠加共存
1900
粪便污染
1940
1980
SO2、颗粒物
资源消耗日增 污染排放扩大 生态系统超载
城镇化将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压力
生活污染排放增大 汽车尾气排放加剧大气污染 电子废物等新型固体废弃物增加
工艺落后的企业向中小城镇转移
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化肥、农药加剧面源污染 养殖业发展加重污染
乡镇企业发展导致新一轮环境污染
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的差距
尚未形成适合国情和适应发展 的生态与环境科技体系
主 要 差 距
原创性基础研究欠缺,手段相对落后
缺少大跨度学科交叉的系统综合研究
偏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和区域性控制
缺乏全球视野,参与国际计划能力不足
长期、连续、动态的基础数据积累不够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与成套装备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改善科技环境 提高科技能力 发挥综合效益




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完善管理体系
加大对生态、环境科技投入,设立专项基金
编制重大的跨学科的长期科学研究计划 强化重大规划、大型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建立生态与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及其装备开发 加强参与国际公约和科技计划的能力建设 健全生态与环境的全民教育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
优先主题
循环经济理论与共性技术 生态资产核算与提高资源生产率
重点行业、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与示范
废旧产品和废弃物资源化的支撑技术
退化生态系统重建
优先主题
生态区划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转型
生物多样性保育
区域性污染综合防治
优先主题
环境分区与总量控制技术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与修复
中国 世界总量
氧化亚氮* 538 3570
沙尘 800 3000
黑碳 1.19 6.63
二氧化硫 19.95 105
3051 23172
959 6340
中国 位次
单位:百万吨
2
1
1
1
1
1
* 百万吨CO2 当量
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挑战
生态与环境面临新一轮 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人口、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把资源、能源和其他 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 ——1997年,卡诺勒斯(Carnoules)宣言
战 略 目 标
2010 2020 为遏制生态与环境继续恶化 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供科技支撑 400% 提供科技支撑
800% 100% 200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战 略 目 标
2020 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00% 提供科技支撑
800% 100% 200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重 点 领 域
循环经济研发与示范 退化生态系统重建
区域污染综合防治
环境与人体健康
全球变化适应与减缓
循环经济研发与示范
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趋势
进入以地球生态系统为对象的 综合集成研究阶段
整体观、系统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研究生态系统整体行为
学科交叉渗透、综合集成
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型的需求
线性经济模式 环境单项治理 末端治理 循环经济模式 综合调控 (结构调整)
我国能源、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领域 技术预测与关键技术选择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及技术
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调查及未来10-15年我 国技术发展预测 关键技术选择
调查研究方法
Delphi调查----每个领域选择专家150-
200人,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各占30% 左右,并吸收部分海外专家,进行问卷调查; 专家研讨会----每次10-20位专家,组织多 次; 国际比较----日本、英国、韩国等已进行 多次技术预测工作.
重点城市群复合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土壤修复
环境与人体健康
优先主题
影响健康的环境基准、标准和预警体系 重点污染物对健康影响机理与识别技术 阻断和降低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
全球变化适应与减缓
优先主题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和适应
应对全球变化的能源、产业结构转型 履行主要国际环境公约的科技支撑
全球变暖加剧我国生态、环境恶化
近百年平均地面温度上升0.6-0.7℃ 过去100年海平面平均上升10-20cm 二百年以来冰川面积减少约25% 近50年北方大部降水量减少10%,干旱加剧 近20年每年气象灾害损失相当GDP的3-6%
温室气体、气溶胶等排放居高不下
二氧化碳 甲烷*
科技对政府决策的支撑薄弱
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的 发展战略
建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需求的生态与环境科技体系
战 略 思 路
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针 以全球变化为背景 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

以区域的、系统的综合防治为重点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与环境科技体系
环境影响控制方程
I:环境影响 P:人口 A:人均GDP T:单位GDP所产生的 环境影响
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11个最大城市,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
40万人染呼吸系统疾病 空气污染地区死于肺癌人数高出5-9倍 沈阳市约40%的儿童血铅含量超标 (2000年) 二恶英类化合物已在市售牛奶(深、港)、母乳 (江浙)中检出 天津市严重污染的蔬菜地土壤中汞含量超标98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