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

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


(4)2006辽宁高考作文题目(60分):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陶渊明与“担当”或“承担”有何关系?或 许你觉得,陶渊明跑进田园,看起来是逃避。但 换个角度思考,他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 不愿与当时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对自 己的人生负责;而那些缺少道德担当的人,则可 能与世浮沉。这样,陶渊明就你塑造成一个有所 担当的榜样,顺理成章地写进这篇作文中了。
经典材料百变通 以一当十出佳作
——论据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
为什么要用“经典材料”? 1、运用“经典材料”的优
势: 有利于你写出有文化内涵
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 定文采的考场作文。具体地说 有以下优势:
A、任何程度的学生,均有了解和掌 握;
B、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 涵和 文化意义;
C、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 借鉴,易于操作;
不过,你也可以产生另一种立意:陶渊明躲进田园, 是逃避社会责任,只顾独善其身——
陶渊明归隐田园,也许他对自己算是负责了,但 他的肩膀似乎有些柔弱,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却卸下 了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去喝酒,去采菊,固然可以 “悠然见南山”,“而无车马喧”;然而,这种悠然 和寂静中,恐怕只是自私的人生态度,给弱者以精神 空间,却无法呈现出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杰出人物 有时也难免作出世之想,孔子就说过“道不行,乘桴 浮于海”之类的话,但他最终还是觉得“鸟兽不可与 同群”——他有使命感、责任感,不愿做退耕的“荷 蓧丈人”,不愿躲进桃花源般的乌托邦。在孔子看来, 任何时候,人都必须以自己的肩膀,担负起应尽的社 会责任。孔子比陶渊明更为伟大的的原因,就在这里。
(2)08天津卷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800字。
(3)2006四川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 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
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 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处不在。
运用示范: 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文王拘而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 赋《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 构成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 为他们成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如果生活没有 巨大波折,人生就不会有重大的转折,周文王就 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 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政客而非 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是 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正 处于窘境的人,往往会更迅速地迎来人生的转折, 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尝试练习: 试用下面的经典材料作论据去论证
一些高考作文题目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1、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 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 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 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 “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2003北京卷作文题)
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 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 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 材,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田园 诗风。他的诗风质朴醇厚,这是另一种才能。 陶渊明很明智,他没有忘记自我而去盲目模 仿别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价值。如果天空上飞翔的都是捕捉小羊 的鹰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 的一种生物,这个单一的世界将会非常可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
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 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 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 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 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 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 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 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 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 爱的地方。
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 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 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 说:“它也很可爱啊!”
D、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能 有效避免语言口水化;
E、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因而 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你在作文 中普遍运用。
“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做到以一当十?
回答是肯定的。只要稍微圆通一点, 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话题、 不同的观点的作文之中。这是因为:经典 材料,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 想,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 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 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 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 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 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不得抄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 与“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的反省,不都是陶渊明反躬自问而求得的 领悟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不明明就是扣住了话题中的两个“问”吗? 陶渊明的归隐,就是自问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的答案,官可以不做,人格必须得 到保全。至于他梦想的“桃花源”,就算 比不上屈原玄奥的“天问”,也可算得上 是一种对理想生存境界的求索和追问吧。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使用“经典材料”? A、首先分析这材
料的用途; B、其次要学会变
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 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经典材料通用示范: 以“陶渊明”的材
料,来应对一些高考 作文题目的写作。
(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