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地理毕业会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2)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赤道——0º纬线,既是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的起点;是南北纬的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度数是23.5°; ·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度数是66.5°。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º-30º属于低纬度;30º-60º属于中纬度 60º-90º属于高纬度②特殊经线·0º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右图,请读出A 、B 、C 点的经纬度位置 A 经度为 ;纬度为 。
B 经度为 ;纬度为 。
C 经度为 ;纬度为 。
定义长度 圆弧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横纬) 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不相等圆东西经线 (竖经)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相等半圆 南北本初子午线西经W 东经E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五带的划分(见右图) 三、地图 1、地图的语言:地图三大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会计算、会读、会比较) ⑵方向的判读: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2、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估算:甲、乙山峰的海拔,及甲、乙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如右上图所示:A 坡比B 坡更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如右上图所示:A 、B 表示山脊,C 表示鞍部,D 表示山谷,E 表示陡崖。
判断方向:B 位于D 的东北方,C 位于D 的西北方。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现象或地理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天 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1年四季变化、五带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Bkm23.523.5比例尺计算:甲、乙两座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3、六块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4、七大洲:①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南美洲、⑤非洲、⑥南极洲、⑦欧洲 (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5、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
6、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7、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二、海陆的变迁1、六大板块: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③美洲板块、④太平洋板块、⑤非洲板块、 ⑥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3、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A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4、山系与板块: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另: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三、天气与气候 1、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温带海洋气候、⑧温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大陆性气候、⑩寒带气候、⑾高原山地气候A AA AAABB B2、部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全年高温,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 旱、雨季明显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干燥、 全年温暖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炎热,冬季 全年寒冷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降雨分布均匀 冬季寒冷干燥 寒冷,全年少雨分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热 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温 带 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带寒带气候四、认识国家和地区 1.在下图中相应的位置填出:①日本、②俄罗斯、③澳大利亚、④美国 ⑤巴西、⑥中东、⑦欧洲西部、⑧南极洲 2.日本是群岛国家,因地处亚欧板块和太 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 国家,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个大洲的欧洲国家,自然资源丰富。
4.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国徽上的动物有袋鼠和鸸鹋;“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有高度发达的工农业,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6.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这里有世界最大流量的亚马孙河,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7.中东地区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均居世界第一,并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
8.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多的地区。
9.南极圈以南的地区被称为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被称为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一.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经纬度位置我国所属的温度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重要的纬线——北回归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4省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中国的范围(1)我国的四个端点: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2)领土: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①②③④⑤⑦ ⑥⑧(3)领海:由北到南依次是:(甲)渤海、(乙)黄海、(丙)东海、(丁)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内海包括渤海和琼州海峡。
(4)岛屿:第一大岛——台湾,第二大岛——海南(5)邻国:14个陆上邻国,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印度、⑥缅甸、⑦尼泊尔、⑧老挝、⑨越南、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 (6)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A 韩国、B 日本、C 菲律宾、D 印度尼西亚、E 马来西亚、F 文莱3、中国的行政区划(1) 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记住行政区的位置、轮廓、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北回归线①③②④ ⑥⑦⑧⑨ABCDE4、中国的人口(1)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5、中国的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多少不一,壮族人口最多,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都超过500万人。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势(1)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类地形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2)我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我国的地势对气候、交通、河流等的影响:①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③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4)认识主要的山脉及地形区 H 阿尔泰山脉 I 天山山脉 J 喜马拉雅山脉 K 秦岭 L 长白山 M 台湾山脉主要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阶梯 ①青藏高原 ②柴达木盆地分界线 A 昆仑山脉—B 祁连山脉—C 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 ③准噶尔盆地 ④塔里木盆地 ⑤四川盆地 ⑥内蒙古高原 ⑦黄土高原 ⑧云贵高原 分界线 D 大兴安岭—E 太行山—F 巫山—G 雪峰山第三级阶梯⑨东北平原 ⑩华北平原 ○11长江中下游平原 ○12东南丘陵B①②③ ④⑤⑥ ⑦ ⑧⑨⑩○11 ○12 ACDEFGH IJKLM2、气候(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是漠河,夏季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
(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大致等同于①我国1月0℃等温线; ②800mm 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3、中国的河流(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被称为外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被称为内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