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 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 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 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 己志。 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即事议论。
《定风波(莫笑穿林打叶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记承天寺夜游》
《前、后赤壁赋》
论世:
“乌台诗案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著 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 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他在政治上坚决反 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 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到 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 苏轼被捕下狱,受尽严刑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刑。最后, 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苏轼住在黄州东 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 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和《赤壁赋》 。体现了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气度。
念奴娇,词牌名。表明词的格式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 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 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 创立。 赤壁,标题,蕴含词的内容。 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 外的赤鼻矶 (文赤壁);而一 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 在现在湖北蒲圻(武赤壁)。 怀古,题材,咏史怀古 思考:怀古诗有什么特点?
都拍案叫好。这引起了皇帝周围那些小人们的恐慌,
他们感觉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苏轼的威胁。
◇贬黄州(45岁) 黄州,是苏轼涅磐的地方。从黄州,走出了一 个与众不同的苏东坡。
经历大风大浪洗礼的他,已然变得宠辱不惊。从
生死线上走了一趟的苏轼,此时的心态,就如同这
黄州的天气一般云淡风清。
始号东坡居士
苏轼在黄州时期完成的作品:
返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 标
1.眉山 · 出生(1岁) 2.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18岁-21岁) 3.丧妻、丧父 (30岁-31岁)
◇贬为杭州通判 (36岁)
◇调任密州 (41岁)
◇调任徐州· (42岁)
◇调任湖州 · 乌台诗案 (44岁)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隐居南京。苏轼又重燃起
了政治上的希望。他不停地向神宗上表,向他汇报 民间的疾苦以及自己的主张。神宗皇帝每每读完,

诵读课文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赤壁怀古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卷 多
下阕
雄姿英发 周 瑜 儒雅从容 功业早成 早生华发 自 己 功业无成 人生如梦
怀古人
(烘托周瑜形象)
抒感慨
(与 周 瑜 对 比)
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但作者 的人生态度还是比较洒脱的,“一尊还酹 江月”,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折 的超脱。用达观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 矛盾。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 豪情长存。
大江 去
乱石 穿 景 物 惊涛 拍
鉴 赏 咏赤壁
(渲染环境气氛)
结合诗歌题材及诗歌内容,试着用最 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词上、下阕分别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赤壁景, 下阕怀周瑜、抒己情。
赏内容
结合诗歌题材结构,试着从观景想人 两方面赏析诗歌内容。
思路:写景的诗句在考查内容时多数演变成 “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写 人的诗句在考查内容时多演变成“塑造了怎样 的人物形象” 命题: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什么意境?下片主 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赏析苏轼笔下的周瑜人物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
英俊潇洒 文武双全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英风 雄流 周儒 瑜将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____ 失意。 项目 周 瑜 苏 轼 生活 幸福美满 外貌 英俊儒雅 职位 东吴都督 际遇 功成名就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
析 情 感
思 瑜 伤 己
基调 奋 进 通过对比,作者抒发自己年将半 百而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品语言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乱 穿 惊 拍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角度 形
修辞 夸张
基调

比拟 比喻
豪 迈 奔 放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赤壁壮美如画
明技巧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 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及 借古伤今的抒情手法,你能结合诗词 解析这些技巧吗?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串意象 赏析: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 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 译诗文 激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几句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 法,“穿”,形容山崖高耸入云, 点技巧 “雪”写出白色浪花的壮美,这几 总画面 句绘形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幅奇险 雄伟的画面; 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 述情感 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 明作用 者的豪迈奋发。 内容赏析步骤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开创豪放派词风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书法欣赏
故宮博物院藏
书法欣赏
苏轼《赤壁赋》墨迹
课堂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 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 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 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 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 《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知人:
苏轼(1036— 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眉州 眉山人。文学家,书 画家。 思想复杂 :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极入世; 道家的超脱出世; 佛家的四大皆空。
研读探究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个“笑”属于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既带有一种羡慕古代豪杰的感情,更有一种 对自己壮志难酬,不为朝廷信任的自嘲和感 叹。
研读探究
2.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作者发 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的感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认 为这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