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已过半,为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特进行本次期中检测。

本次考试是由学校采题,并统一组织实施的考试。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测评的导向作用,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现在就本次考试进行简要评析: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整卷分6大题,其中填空题10小题25分、判断题5题共5分、选择题5题共10分、计算分4部分:第一部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4分,第二部分将分数化成分母是20且大小不变的分数4分,第三部分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分,第四部分求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2分,第五部分动手操作题12分,解决问题5小题共25分。

2、试卷特点
①基础性:
大多数题目起点低,基础性强,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较好地体现了三基思想,有利于素的实施。

②全面性:
试卷具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整卷涉及前四单元的全部知识内容,能够比较真实地检测出学生对前四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③应用性:
试卷注意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涂色表示一些简单分数,能正确画出积木从正面和左面所看到的图形等等,都力求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④开放性:
试卷能反映出学生的灵活思维水平,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

灵活性强,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部分班级正确率高,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比较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二、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五年级五班学生活泼好动,三班学生较安静,聪明有礼貌,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踏实完成作业和练习册,但仍有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容易走神做小动作,导致他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差,很多可以口算的问题,用笔算还出现错误。


4、计算部分: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时很多同学没有正确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念,同时计算时候比较粗心,导致失分。

第3小题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很多人没有看清楚图中所标记的原有水位和现有水位,有的人没有将容积单位转换成体积单位,有的人在进行单位转化时将单位化错。

5、动手操作题,涂色表示下面各分数,作图不规范,未按照规定使用2b铅笔涂色,或者涂到图形外面。

6、解决问题部分,同学们大都能正确理解题目意思,列出正确式子,但仍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单位错误,不写答案。

第2题和第4题错误率最高,第2题做题格式需要纠正,合数和质数的定义不清楚,导致计算错误。

第4题没有在大脑中构建模型,正确计算长宽高,导致长方体盒子的体积计算错误。

五、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方面
1、概念不清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欠缺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观察物体”的学习内容,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太少,理解不深,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因而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一是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二是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审题不认真,读题不完整,做错顺序,抄错数字,这类情况导致很多同学无谓失分。

4、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还不够,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单一,不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息,缺乏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5、做题马虎、审题不认真。

失分最严重的是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我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还需要进一步讲清算理。

(二)教师教学方面
1、没有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优势,没有借鉴其他优秀老师的方法。

2、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有效利用课本、练习册、周末测评卷等资源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3、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及理解能力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上课效率低下。

六、改进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而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可以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二)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1、注意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在一道题中包含多个知识点或多个单元的知识点,往往错一步就会导致连环错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才能在解决问题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探究中合理性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通过不断积累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与能力。

4、利用和拓展教材的空间,补充和完善各部分的联系,理清脉络,构建知识网,强化训练。

(三)、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审题不严,读题不完整,写丢答案,做错顺序,不认真检查,这类情况普遍存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

(四)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有效进行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努力将“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后面的教学过程,我将再接再厉,力争在下次考试中摆脱倒数第一,将及格率提升至百分之百,争取提高优秀率,整体成绩有较大进步。

2020年5月1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