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技术:影像艺术创作基础

摄影技术:影像艺术创作基础

第一章摄影中的曝光控制1.怎样理解曝光控制、正确曝光?2.摄影中曝光控制的好坏对画面有哪些影响?及画面的总体基调、色调和色彩的还原。

3,摄影机、摄像机、照相机在曝光上的共同点?不同点?照相机必须根据景物亮度变化和和胶片感光度快慢,电视摄影机是根据景物的亮度变化和胶片感光度的快慢,而电视摄像机则是根据景物的亮度变化和摄影机灵敏度的高低来控制。

第二章曝光控制的得力工具—测光表1.测光表由那几个部分组成?⑴光电元件{硒光电池、硫化镉光敏电阻cds、蓝硅光电二极管SPD、磷砷化镓光敏元件GPD }⑵灵敏电流计⑶测光表的受角与限光装置⑷曝光推旋盘与液晶显示窗2.测光表如何分类?①独立式的测光表②设计在照相机、摄影机、摄像机内的测光系统{外侧光系统、TTL测光系统或TTL-OTF测光系统}③测光表的曝光推旋盘依据的理论公式是什么?【S表示胶片感光度 I表示光值 T为曝光时间 N为光孔号码 K为测光表的综合校正常数】第三章摄影摄像中的照度计量1.什么是照度?什么是照度计量?照度:指被摄体表面的受光程度;照度计量:指用照度测光表来计量入射光。

2.照度计量的优点和不足?3.什么是光比?光比大小对画面有哪些影响?所谓光比,就是指投射光在被摄对象上形成的亮与暗之间的亮度值或照度值之比。

光比的大小决定画面的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色调形式,表现出不同的造型效果和艺术气氛。

4.在外景自然光条件下如何控制光比?①提高暗部亮度,即利用辅助光把暗部亮度提高②利用较暗的景物作前景,压低高亮度部分。

③缩小画面的景别5.在内景人工光条件下如何控制光比?①改变辅助光的照明,辅助光的照明作用主要是亮度平衡,为阴影部分提供适当的照明,提高影像暗部的造型表现力。

②还可以对被摄对象本身及画面空间中的亮部与暗部被摄对象本身及画面空间中的亮部与暗部进行适当的明暗配置,形成不同影调对比效果及画面结构。

第四章摄影摄像中亮度计量1.什么是亮度?什么是亮度计量?度测光表来计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量2.亮度计量的优点?不足?3,影响被摄体表明亮度的因素有哪些?①被摄体表面的结构类型②被摄体表面的颜色特征和吸收反射性③光源类型和质量4.亮度计量有几种量光方法?----就是在机器的位置把测光表或摄像机方镜头直接对准被摄体进行计量---是把测光表靠近被摄对象局部或者利用摄像机变焦镜头的长焦位置,缩小视角范围,计量被摄体的局部,然后根据这一亮度值确定曝光。

指在现场拍摄中计量景物中的最高亮度值和最低亮度值,根据胶片的宽容度对景物亮度进行调整然后确定曝光5.摄影摄像中自动光圈、手动光圈如何运用?自动光圈在摄像中的优点多,但是又有反应的是整个画面中的平均亮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回造成不良的效果。

如被摄主体在大面积亮或暗的背景包围中,当采用自动光圈拍摄时,就会明显造成主体物曝光不足或过度。

遇到这种情况,需采用手动光圈。

先用自动光圈计量景物的平均亮度值,之后再把自动光圈调至手动位置,在根据景物的亮度分布和主体物的亮度进行修正,是主体的画面得到满意效果第五章摄影摄像中的曝光控制1.什么是基准亮度?什么是基准点?2.基准亮度如何选择?3.什么是亮度平衡?什么是亮度间距?4.摄影摄像中如何控制画面的亮度平衡?第六章如何拍摄不同条件下的景物1.怎么样拍好不同景别的画面?<1>.中景近景的拍摄结合中、近景的画面特点:景别小内容少,景物的亮度变化不复杂。

这类画面强调的是:景物的细部层次、表面质感、色彩还原,以及神情的表达。

才拍摄中经常采用以下几种量光的方法。

(1)近测量光的方法(2)从曝光测定开始就采用按照度布光的方法,即部环境光和人物光时,按人物照度来控制整个画面的照明平衡。

(3)人脸密度的控制拍摄中近景画面是需要注意一下几点:A.拍摄角度的选择B.光线效果的处理C.景物之间色彩的谐调与搭配D.背景的影调、色调处理E.主体的神情抓取。

<2>远、全景的拍摄远景和全景都包括有较大的范围,这这一范围内,经常遇见各种不同亮度的景物,且亮度范围大、阶调色调丰富。

因此在量光和定光上,采取(1)机位计量的方法或者按照度值确定曝光。

在全景画面中,当环境和人物亮度差别较大时,要调节人物照明是其余环境亮度平衡,然后根据拍摄主题的要求确定曝光。

(2)用机位测量这一画面范围的亮度值,并按中远景的亮度基准推旋转曝光组合要想达到影调和层次都能控制在底片的有效宽容度之内,把亮度部分和低亮度部分压缩在底片有效亮度范围之内,就要采取用调节人物照度使其与环境亮度平衡的方法,这时再按人脸和环境两个亮度的平均值推旋曝光组合,就能把两者均控制在有效的宽容度之内。

对景别功能的高度概括是“远取其势,近去其神”2.怎么样拍好日出日落?拍摄日出、日落(3000K)时一般在太阳不刺眼的时候拍摄最为理想。

一般不宜依据照度确定曝光,只能有选择地计量上述拍摄范围之内的亮度。

<1>日出、日落时光线变化很大,所以拍摄时要根据光线变化情况,不断测量光值,取得正确的曝光<2>拍摄日出日落时不能采用自动光圈,应用手动光圈控制曝光<3>控制好画面的色调(日光型彩色片5500K 不加任何滤光镜画面成暖色调灯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温为3200K 如果不加滤光镜画面就没有暖色调效果加用校色温雷登85滤光片将光源色温降低)<4>在画面中想使太阳形象突出,可以用长焦距镜头。

<5>拍摄日出、日落时,当太阳作为主体形象处在画面中时,镜头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6>拍摄日出、日落时,要处理好地平线。

采取黄金分割构图利用地面明亮的河流、铁轨增强空间感<7>拍摄日出、日落时,特别是拍摄剪影或者半剪影时,要注意地面上的暗主体,不宜与无关紧要的暗背景重叠而影响主体的轮廓再现。

<8>拍摄日出、日落时,要掌握太阳升起和降落的具体时间,以及具体位置。

3.怎么拍好雪天景物?雪景拍摄有两种【1】阴天或正在降雪时的雪景<1>注意尽量的展示景物本身的阶调层次,以及合理的明暗配置,选择较暗的景物为背景,获得较好的换面效果。

<2>拍摄漫天飞雪时如果使用照相机拍摄,快门速度不要太高,一般在1/60秒以下为宜,是飘落的雪花在画面中形成痕迹,增加画面的动感,烘托气氛。

<3>利用张相机将雪天拍摄人物活动,注意抓取瞬间的前提下,最好在镜头上方进行适当的遮挡,一面靠近镜头的雪花形成大面积的模糊,影响影像的清晰度<4>采用测光表计量亮度或景物接受的照度,根据创作意图,确定曝光【2】晴天之后的雪景<1>多采用测光侧逆光逆光进行拍摄,表象出雪的质感和影调层次<2>早晚光线是拍雪景的最好时机<3>拍摄大面积的远全画面时,可以根据雪景中阴影部分的亮度确定曝光4.怎么拍好雨天景物?<1>雨天拍摄不宜选用大面积的天空为背景,多以较暗的物体如绿树、山峦、隐约的建筑物为背景。

既有利于表现影调较亮的主体,又可衬托明亮的雨丝<2>通过选择拍摄角度来确定画面范围,利用前景和地面的反光,丰富画面的影调。

<3>多用斜线加强和表现雨景的空间感<4>拍摄简洁、外形轮廓线条明显、有起伏、亮度间隔较大的景物门窗汽车玻璃<5控制好曝光通过测光工具和创作意图确定合适的曝光量5.怎么拍好雾天景物?<1>选择适当的拍摄时机季节时间多在早上八九点<2>雾天拍摄时充分利用暗前景,丰富画面的层次、扩大对比,加强画面的纵深感<3>准确的控制曝光雾天景物的反差小,但平均亮度却比正常景物的亮度高。

采用平均测光,为了获得明快的影调效果,在侧光值的基础上,开大光圈1级拍摄,形成简洁,明快的画面效果<4>利用景物虚虚实实及浓淡相间的雾天,拍出写实或写意,具有水墨画风格的作品6.如何拍好黎明和黄昏?拍摄黎明和黄昏的风光全景时,由于景物之间的明暗对比弱,亮度分布均匀,常依据景物的平均亮度值确定曝光组合。

当景物的亮度分布不均匀时,多依据主体物的表面亮度确定曝光。

拍摄剪影、半剪影画面时,多以画面中较亮的景物来曝光。

拍摄各种霞光的曝光控制,一般不要以太阳所在方向的最高天空亮度为依据,要适当兼顾地面比较暗淡的景物亮度,通常以与太阳两侧成30度角左右的天空亮度作为确定曝光的依据。

其目的是不影响云霞亮部层次表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感光材料或者光导材料的宽容度,是景物的暗部层次也得到一定的表达。

注意不要过于强调暗部层次的表达,而是画面中的主要部分云霞曝光过度而失去层次。

第七章滤光器的基础知识1.人眼可以见的波长范围是 0.77微米至0.39微米(770纳米_-390纳米即7700——3900埃)这时可见光的范围(注 1微米=1000纳米=10000埃)波长在0.77微米以上至1000微米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波长在0.39微米以下至0.04微米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紫外线2.人眼感觉最明亮的色光是什么光?波长多少?黄绿色明度最高其他依此是黄橙绿红蓝紫色最低波长555毫微米3.在明亮的环境下人眼对波长555毫微米的黄绿光最敏感对红光和紫光的敏感度最低在阴暗的环境下,人眼对510毫微米的绿光最敏感,对红光紫光敏感度最低(大于3烛光/平方米下的视觉为明视觉小于0.05烛光/平方米下的为暗视觉)4.什么是光的加色效应?什么是光的减色效应?光的加色效应是指两种以上色光同时刺激人眼视网膜锥体细胞,就会引起不同的色觉,这种由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叠加之后所产生的新的色觉效果,称为光的加色效应。

(如果这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叠加形成消色光,那么这两种光互为补色。

如红光与青光,绿光与品红光,蓝光与黄光均互为补色)红色光700纳米绿色光546.1纳米蓝色光435.8纳米光的减色效应是指从白光或复合光中减去某种色光,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应。

5.减色效应的一般规律是什么?<1>原色(红绿蓝)滤光镜,只允许和本滤色镜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其他色光<2>补色(黄品红青)滤光镜,也称中间色滤光镜.它允许与本滤色镜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同时还允许形成这一补色的另外两种原色光透过, 吸收其他色光<3>两种补色滤镜叠加使用,只允许形成这两补色所共有的一种原色光透过, 吸收其他色光<4>两种原色滤镜叠加,各种色光均被吸收,或根据某一种滤色镜的浓淡程度,透过部分色光<5>三补色滤光镜叠加,各种色光相继被吸收,最终都不能透过,而呈现出黑色效果.如果三补色颜色均较淡,叠加后三滤镜本身呈现中性灰色,这时白光还能透过一部分,但强度明显减弱.6.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色别(色相)、色饱和度(纯度)、色明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