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的质量保证措施

钢结构的质量保证措施

钢结构的质量保证措施
质控主要依据
(1 )钢结构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书
(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2.质量控制环节
(1)脚螺栓预埋就位检查
(2)构件进场外观检查
(3 )构件进场技术资料检查
(4)第三方超声波探伤检查钢构件焊接
(5 )脚灌浆前的垂直度检查
(6 )脚灌浆后的垂直度检查
(7)结构安装焊接后的测量检查
(8)焊接质量检查
(9)现场焊接超声波质量检查
3.质量控制重点
(1)构件加工的质量控制
(2 )构件安装前对构件的质量检查
(3)现场安装质量控制
(4 )测量的质量控制
(5)焊接过程及质量控制
4.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做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

严格控制进场原材的质量,对钢材等物资除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外,需经试验复检并出具复检
合格证明文件,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本工程。

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产品质量实现优质低价,使工程质量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因素,达到“预控为主”的
目标,如焊缝检查等。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本工程钢结构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的领导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施工,把施工质量放在首位,精心管理,精心施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检查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总工中间控制,专职检验员作业检查、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
检的质量保证组织系统,将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质量职责都纳入项目承包的岗位责任合同中,并制定严格的奖罚标准,使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每个部位都处于受控状态,并同经
济效益挂钩,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制定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质量责任制,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签订质量责任合同,把每道工序、每个部位的质量要求、标准、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根据工序要求,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奖罚条例,岗位职责、质量目标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质
量一票否决权。

根据公司钢结构施工的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交底和施工操作,做到施工有序控制和监控检查。

施工现场的检查机构,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牵头建立质量检查机构,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
要环节。

根据工种不同设专职检查员,人员责任实行到位,分批把关贯彻工程全过程,通过检查机构职能运行,把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传达到班组质检员,逐级负责控制各专业技术岗位和质量目标,通过每一系统的质量把关。

5.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1)本工程安装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安装程序必须保证结构稳定性和不导致永久性变形。

(2)本工程构件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无积水,应按种类、型号、安装顺序分区存放,底层垫枕应有足够的支承面,并应防止支点下沉,相同型号的叠放时,各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防止钢构件被压坏和变形。

(3)安装前,应按构件明细表和进场构件查验产品合格证设计文件。

应根据安装顺序,分
单元成套供应。

贯彻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检验制度,施工员应会同质量检查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复检,加强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监督工作。

(4)钢构件安装的测量和校正,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相应的工艺,原钢板和异种钢板的焊
接、高强度螺栓安装和负温度下施工等工艺,应在安装前进行工艺试验,编制相应的施工工艺。

(5)本工程的柱、梁等主要构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固定,当天安装的构件应形成移定的空间体系。

(6)本工程顶紧的节点、接触面应和70%勺面紧贴,用0.3mm厚塞尺检查,可插入的面积
之和不得大于接触顶紧总面积的30%边缘最大间不应大于0.8mmo
(7 )钢结构安装偏差的检测,应在结构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并连接固定后进行。

(8)加强测量工作本工程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应加强器校核,随时保证使用精度。

(9 )安装标高和位移的控制
加强加工厂质检工作,严格控制外形尺寸、节点板位置、孔距标准规格型号数量和焊缝的外观等。

凡是不合格者,要求返修。

钢柱安装时初校、用高强螺栓连接、校正、固定T安装钢梁时观测T拧紧连接定位螺栓并检校复核T替换成高强螺栓T按图纸要求焊接上下翼缘T焊接腹板T测量复核。

钢柱吊完后,必须及时安装钢梁,并紧接着校正,焊接固定,以便形成稳定结构。

(10)加强焊接工作,焊接开始,要求以保证质量为准,保证合格率,在合格的基础上再要求进度。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各种焊缝质量要求按照《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的有关质量标准执行。

(11)措施及要求
按总说明要求进行焊工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工作。

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评定。

执行自检、互检、联合检查,对“焊接施工记录卡”项目检查、外观检查。

对柱〜柱,柱〜梁焊缝进行100%超声波探伤,
以上检查项目均做好记录(抽样检查数据待定)。

凡不符合要求者,一般采取碳弧气刨的办法,清除后采取修补的办法,再检查。

焊缝表面缺陷和尺寸,按施工图总说明检查。

对焊缝内部缺陷采用具有超声波合格证的人员检查,超声波探伤检查技术要求进行,无特殊
要求者检查全部对接焊缝。

超声波探伤取样检查方法,遵循设计及规范规定。

如焊缝出现裂缝和其它不允许缺陷后的抽样方法待定。

焊接构件中,凡产生影响结构受力的残余变形,应进行矫正或补强。

焊接预热温度及层间温度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来执行。

(12)遵循的质量原则: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熟悉施工图和有关技术资料,熟悉工程,了解施工及验收标准编制专业施熟悉土建工艺及时掌握土建施工进度。

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自检,并填写施工自检查及纪要、明细图。

开工前技术人员应对班组进行认真细致的交底,掌握施工要点,为保证安装质量打好基础。

从施工准备到竣工投入运行的整个施工过程,每一步骤都必须严格把关,切实保证质量,人
员严格按规程要求操作,同时质量体系加强检查,保证每一环节的质量。

在施工中贯彻施工规范、规程和评定标准及监理方现场指导,技术人员的书面技术要求,并
要按图纸施工。

对构件的焊接,焊工必须进行复核,取得合格证的焊工方可上岗操作。

进行工序交底工作,上道工序结束,对下工序应建立交接制度,首先由上道工序人员进行交
底,下道工序发现上道工序不合格者,有权拒绝施工,在上级部门对此实施前,应保证下道工序的正
常要求,以证实后责令上道工序修正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不能
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按施工程序办事,组织合理施工,文明施工,下达任务时要明确质量标志和要求,并应认真
到“四个坚持”、“四个不准”。

(13)工程总体管理中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关键步骤和必要手段,全过
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对原材料、构配件采购的质量控制;复核现场质量定位;工程定位依据、轴线、水准控制点,复核
无误后,正式输移交手续;审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量、检测、人员配备钢结构分部工程
质量检查认证;督促检查施工机械的完好情况;做好现场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的资料搜集,确保施工
能正常进行及安全施工。

(14)为保证本工程质量能达到质量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网络和
质量管理制度,明确钢结构工程施工同各方面的关系
深化施工组织设计,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并由专业工程师负责校对、审核,对施工图的修改
必须有依有据,且必须由设计人员签字。

材料的采购严格按照国际质量保证体系采购程序执行,必须满足设计及安装施工规范要求。

材料必须
单证齐全,必要时重新检验复核。

材料制作必须严格按照钢结构制作生产工艺执行,在制作期间可邀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单位
来制作生产现场指导监督,以利于制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材料安装前应仔细核对制作资料,检查构件变形情况,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校正或重新生
产,快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入工地现场。

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三检(自检、互检、交接
检);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问题应及时整改,杜绝不合格工序流入下一道工序,做到“谁施
工、谁负责”;加强成品保护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