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2011年高考试题北京卷解析版

化学2011年高考试题北京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北京卷)本试卷分共14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第一部分分)120(选择题,共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题目要求的一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1818OH和CCO的水解产物是CHHOH CO C.在酸性条件下,CHHOC535322)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D.用甘氨酸(肽8.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11/ 1Fe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B.-+24e=4OH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HO22溶液,均有蓝色沉淀KFe(CN)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6310. 25℃、101kPa 下:①2Na(s)+1/2O(g)=NaO(s) △H=-414KJ/mol 122②2Na(s)+O(g)=NaO(s) △H=-511KJ/mol22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 a与足量O反应生成NaO,随温度升高生成NaO的速率逐渐加快222D.25℃、101kPa 下,NaO(s)+2 Na(s)= 2NaO(s)△H=-317kJ/mol22211/ 2催化剂,分别COCH(l)COH(CH12.已知反应:2CHCOCH(l))。

取等量CHCOCHCH33333322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t(Y0在℃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确的是t曲线的℃下CHCOCHY-b A.代表033)?C(0v1?的COCHH20min B.反应进行到末,33)?C(20v11/ 3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C.)?C?n(01?的)D.从Y=0到Y=0.113,CHCOCHCOH(CH2233)?C?n(20)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25.(12分的平衡常数如下表:HX(g)和反应生成HX在温度t和t下,2221)) 化学方程式K (tK (t21HF?HF3236 210??101.9 1.8 22HCl?HCl2111210?9.7?104.222H?Br2HBr6710?5.6?109.3223443HI H?I222(1)已知t >t,HX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12(2)HX 的电子式是。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X都能与H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22(5)K的变化体现出X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原子半径2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1/ 4(选填字母)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6)仅依据的转化率逐渐降低a. 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b. X与H22的还原性逐渐c. HX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d. HX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解析:1)向移动,所以HX的生成反应是发热反应;的电子式是X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因此HX)HX属于共价化合物,H-(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核外电子层ⅦA、Cl、BrI属于(3)F、从而导导致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数逐渐增多,HF 键的极性最强,致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这四种元素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H-HI;HCl、HBr、-I的极性最弱,因此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电子的稳定8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在反应中均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到(电子的稳定结2结构。

而H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也想得到一个电子而得到;构,因此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易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合物HX )5)同(3(正确;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小,a)K值越大,说明反应的正向程度越大,即转化率越高,(6 与K的大小无直接联系。

d说明生成物越不稳定,越易分解,因此选项正确;而选项c、d (1)发热答案:)(2;HBrHCl、、HI(3)HF、个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d)(6a、分)26.(14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溶液(1A的溶质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2(11/ 5,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H在2~3(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用>MgSO、NH、)[c((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

去除有影响的CaSO、444+2c(Ca。

)] :+++--2222精致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电解池)①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

+转化为N的离子方程式是②过程Ⅰ中将NH24③BaSO的溶解度比BaCO的小,过程Ⅱ中除去的离子有34④经过程Ⅲ处理,要求盐水中c 中剩余NaSO的含量小于5mg /L,若盐水b中NaClO323 盐水b,至多添加10%NaSO溶液kg的含量是7.45 mg /L ,则处理10m (溶32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析:(1)电解时在电极的作用下,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作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易得电子,H向阴极运动并放电,但H比Na作定向运动,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时Na和++++-的不断2H+2e=HHH是水电离出的,所以随着↑。

由于所以H首先放电,方程式为2-的溶质是的浓度就逐渐增大,因此溶液A放电,就破坏了阴极周围水的电离平衡,OH-----。

OHNaOH。

由于Cl比易失电子,所以在阳极上CI首先放电,方程式为2Cl-2e=Cl↑2电解--↑。

H↑+Cl2OH +2H因此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22(2)见解析(1)(3)由于阳极上生成氯气,而氯气可溶于水,并发生下列反应Cl+HOHCl+22HClO,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大盐酸的浓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少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氯气的溢出。

时,会产生H)调节溶液的A(即4()由于溶液中含有MgNaOH,所以用溶液P;淡盐水中+2含有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Mg(OH)沉淀,即盐泥a中还含有Mg(OH)22--+-+N6Cl++O8OH ++2NHCl,而氯气被还原成氧化为将NHN,方程式为3Cl=8H242422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一般说来,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1/ 62SO后,溶液中的的小,所以加入BaCO由于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BaSO的溶解度比BaCO4433-2+2+也属于难溶性物而沉淀,同时溶液中还存在Ca就结合BaCaCO生成更难溶的BaSO34,方程SOSO 氧化成Na沉淀;质,因此还会生成CaCO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Na433223 为的量水盐b中含NaClO的物SOSO式为Na+NaClO=Na+NaCl。

10m质42323?g710000?.45?10)(,。

×SO的质量为1mol126g/mol=126g由方程式可知消耗Na mol?1321?mol5g?74.3gmg/g)?1010(x?%?126,则有,解得xNaSO溶液的质量为X若设需要10%L5?mg/3210000L=1760g,即至多添加10%NaSO溶液1.76kg。

3227.(15分)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沉淀,用下图3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11。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1)A 性。

具有___________(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分析B(4) 参与反应。

1○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_____________;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D、B间增加洗气瓶,DA乙在2○中现象:进行实验,B大量白色沉淀甲乙少量白色沉淀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__________中产生白色沉淀,由C)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

4B中无沉淀生成,而合并( (5) 。

_______________此得出的结论是11/ 8BaSO沉淀。

5)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SO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白色(32△;↑2SOO2H+CuSOSO答案:(1)2H(浓)+Cu+22442BaSO (2)还原4;)(32NO+O=2NO22溶液NaHSO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4)①通N饱和的32++-+222;+2SO=BaSO↓;乙:2Ba+O+4H+O=2BaSO2HBaSO ②甲:+442242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 5SOBaSO沉淀32分)1728.(的合常用作风信子等香精的定香剂DPVB以及可用作安全玻璃夹层的高分子化合物成路线如下:11/ 9已知:的名称是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1)AA合成2)A与B的化学方程式是(还原得到。

C的结构式是)(3C为反式结构,由B 经反应①~③合成。

A溶液褪色,N由4)E能使Br的CCl(42。

①的化学试剂和条件是 a.。

②的反应类型是b.。

c. 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PV AC由一种单体经加聚反应得到,该单体的结果简式是5()。

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6()碱性条件下,PV Ac只能是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峰,因此OCH,且AA的分子式是)(解析:1A422)根据题中的信息Ⅰ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11/ 10(3)C为反式结构,说明C中含有碳碳双键。

又因为C由B还原得到,B中含有的结构简式是;C中含有羟基,故C醛基,因此(4)根据PVB的结构简式并结合信息Ⅱ可推出N的结构简式是CHCHCHCHO,232又因为E能使Br的CCl溶液褪色,所以E是2分子乙醛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加热的条件42下生成的,即E的结构简式是CHCH=CHCHO,然后E通过氢气加成得到F,所以F的结3构简式是CHCHCHCHO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