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代代传》——读《历史的选择》有感赤化初级中学六年级刘金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北上抗日举大旗,长征精神代代传”这段话从我们小时候就萦绕耳边,却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在《历史的选择》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先后调集100万军队向各地红军攻击,最后红军反围剿失败了,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这便是长征的开始。
在长征的日子里,红军一路上遭遇到说不尽的艰难困苦。
但是红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力量,冲破国民党的道道防线,克服雪山草地的重重困难,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危机,顽强的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
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接近桥头时,敌人燃起了大火,企图用火攻阻止红军的进攻,突击队员一鼓作气,冲过火海,终于胜利占领了泸定桥,敌人妄想用天险阻挡红军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能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都找不到,只能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
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险阻,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了,祖国到现在经历了许多的曲折。
我们一定要争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富有远大理想的好少年,正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
要知道,这一切温馨美好的日子,是我们中国人用血肉换回来的,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他们。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简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是火种,燃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动力,长征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你要争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富有理想的好少年,就是长征精神在继续传递。
第二篇:长征精神代代传魏凌宇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舍已为人、不怕牺牲的奉献主义精神。
为了继承、发扬长征精神,我们策划、组织了一次以“长征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朗诵会。
周三下午的第二节课间,老师和我们一起举办了这个主题朗诵会。
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朗诵会。
同学们朗诵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人读《清平乐•六盘山》、《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诗歌,也有人读《一包干粮》、《金色的画钩》、《张思成尝百草》等小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3小组的朱男同学读的《清平乐•六盘山》和第14小组的许瑞琪、xx楠、刘芳琦同学一起朗读的《大长征》。
“第13小组的同学会选谁呢。
”我想。
没想到平时不爱说话的朱男同学走上了讲台。
“怎么是她呀。
”“就是就是”,讲台下开始窃窃私语。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朱男大声读了起来,我们安静了下来,对朱男刮目相看。
朱男读的越自信,我们就越安静。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朱男勇敢的声音停止了,我们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
朱男下去后,第14组的三名同学走上了讲台。
“他们组怎么上去三名同学呀。
”我想。
“大长征。
”第14组的同学朗读开始了,三个人一起读果然气宇不凡,不一会儿,第14组的同学读完了,下课铃响了,可我们还沉浸在长征胜利的喜悦中。
下课铃一响我们才回过神来。
台下掌起雷动。
老师总结了这次朗诵会,这次朗诵会终于结束了。
什么是长征精神。
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长征精神印在了我心中。
第三篇:长征精神代代传大全高三(1)班电子小报长征精神代代传。
我班在此次长征精神学习中,通过组织同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际而有意义的互动、学习,对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班委和同学精心设计了一期弘扬“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板报,图文并茂,深情赞颂了红军战士历经重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最终取得长征伟大胜利的动人篇章。
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下了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红军战士翻越终年积雪的雪山、跨过渺无人烟的草原、冲破敌人疯狂而残酷的封锁线的每一桩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读来叫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精彩的黑板报传达了永远的红军精神,它永不会过时。
在观看完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我的长征》后,我班同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片中描绘的惨烈而悲壮的场面,我们虽然已烂熟于胸,然而每看一遍,总会有更深层次的震撼。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们更感受到肩上担负了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一辈革命家们用自己的鲜血建立起来这个蓬勃发展的新中国,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牢记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这么简单。
我们有责任继承并将这种无视一切困难、怀有坚定信念的务实作风发扬光大,落在我们身上的历史使命无疑是巨大的。
而在随即展开的主题班会上,班委又组织了同学观看了长征纪录片,以纪实的角度,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了长征的前因后果,多方位得剖析了长征的历史意义与深刻含义。
同学之后畅谈自己的观后感,每一个人从中都若有所悟,若有所得。
因而之后,同学们落笔将自己的感悟心得体会付诸于文字、倾洒于笔端,字字读来皆入木三分又真挚感人。
相信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已在同学们的内心深处发酵升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会永远铭记这英雄儿女的壮烈诗篇,投身于现实,永世不忘。
红军小故事长征,给予了极具诗人气质和才华的xx丰富的创作源泉,他用7首诗词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伟大远征。
1935年3月中旬,第三次渡赤水的前夜,xx来到机要科。
此时的红军主力正在遵义地区的长干山和枫香坝寻歼贸然跟进的川军。
“毛主席突然用湖南话特别大声地朗诵起来。
长干山……枫香坝……看得出来毛主席心情非常好。
”当时就站在xx身后的机要参谋杨初振回忆说,长征中,xx经常来到杨初振所在的机要科,守着电话指挥作战。
在杨初振的记忆中,xx抽烟很凶、诗意很浓。
不过,长干山和枫香坝之战并没有如期打响。
否则,在xx诗词中,也许还会增加一首关于长干山和枫香坝的传世之作。
踏上征程,深沉悲壮励军心从广西的老山界到贵州骷髅山,直至红军占领遵义,挺进黔、滇、川,xx在西南的崇山峻岭中,以“山”为题,写成《十六字令三首》。
从这三首小令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红军战略局势的细微变化:脱离湘江,红军“快马加鞭未下鞍”,一路急进,企图摆脱四面被围的局面;贵州境内,与数十万敌人艰苦鏖战,“倒海翻江卷巨澜”,撕破多路军阀布下的口袋阵,“万马战犹酣”;遵义会议后,xx重掌红军指挥权,再次以剑喻山,挥师北上,“刺破青天锷未残”,大显“天欲坠,赖以拄其间”的擎天豪气。
“那段时间是红军很危难的时刻,如果没有xx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可能走不到大渡河就已经全军覆灭了。
”时任中央军委电台党支部书记的老红军戴镜元回忆说。
二渡赤水后,红军突然回师攻占桐梓,夺取娄山关,二占遵义城,一口气吃掉了王家烈8个团和吴奇伟两个师。
参加了夺取娄山关战斗的老红军王道金回忆说:“瘪了好久的子弹袋,这下全都装满了。
”1935年2月28日傍晚,xx登上了激战后的娄山关,酝酿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但战斗的胜利并未让他高兴起来,由于土城战斗的失败,使中央红军未能按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数十万敌军仍然尾随其后。
1958年,xx在这首词的注解中说。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xx年12月20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也许,这就是xx当时鼓舞士气的一种期望。
高三(1)班第四篇:《长征精神代代传》读后感《长征精神代代传》读后感读了<<长征精神代代传>>后,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跳跃在我眼前。
在战争中,一双双扯着亲人衣襟的手,一双双渴望和平的眼睛,一声声哭泣号啕,一次次惨痛失败,都向人们告戒着战争的危险性,战争好象是一包炸药,随时都可以爆发,可战士门义无返顾地冲向沙场,因为,如果战士门退却了,他们的父母、兄弟、孩子、村民将陷入更深的苦难,如果他们退却了,他们的饿同志已经流过的血就白流了,如果退却了,他们刚刚燃烧起的理想将随着生命消失而破灭。
当年长征,条件极其艰苦,爬雪山,过草地,遇沼泽,还有敌人的阻击,都危及着红军战士的生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最后,红军战士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险阻,他们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民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不屈不饶,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
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也要去保全集体的团结精神。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作为21世纪的我,一个小学生,深深的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祖国的繁荣昌盛,都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这份精神,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登高峰,使祖国更加强盛,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
第五篇:“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策划第一课时“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朗诵会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队员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从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在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不怕困难迎刃而上,塑造乐观、耐挫、顽强、自强不息的健康心理让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活动策划和组织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二、活动准备:1.搜集整理有关长征的朗诵材料,或者自己创作。
2.先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合适的朗诵材料,做好分工。
再以班级为单位,对节目进行合理编排。
选出主持人、写好串词。
3.按分工进行排练。
对朗诵提出要求并进行相应指导。
4.对活动的道具、配乐、布景和化装进行简单准备。
三、活动要求1.搜集合适的朗诵材料,鼓励自己创作或者对已有朗诵材料进行改编整理。
2.小组之间要分工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朗诵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进行节目训练。
3.要用普通话进行朗诵,口齿清晰、感情贴切。
对朗诵材料尽可能背诵下来。
4.节目表演时所需的化装、配乐和道具等准备工作由节目所在小组共同解决。
四、活动过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主持人合背景音乐《长征组歌》:。
这雄壮豪迈、深沉浑厚地歌声带着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七十一年前血与火交织的难忘岁月。
主持人1:草地,一望无际。
主持人2:空中无飞鸟,陆地无走禽。
主持人合::战士们脚印跟着脚印,勇敢地走不停。
长征精神,讲不完,革命事业,干不完。
祖国的希望在年轻的一代,我们不仅仅要记住那段历史,更要好好学习,让长征精神更上一层楼。
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华夏儿女,长征的赞歌将代代传颂“长征精神代代传”朗诵会现在开始。
第一篇章忆长征诗歌朗诵《深情回望长征路》。
学生1: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学生2:它与我们愈挫愈奋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与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的世纪梦想紧相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