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铁生谈婚姻与性

史铁生谈婚姻与性

史铁生谈婚姻与性(2007-04-19 11:53:59)转载▼分类:男女情感史铁生谈婚姻与性1.性的多向本质性的所有迷惑和麻烦,在我看,就在我们不愿意承认性的多向本质。

就是说,性吸引,从来就不是来自一个对象(那样的话就省事了,也就不会有古今千种风流,万种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了),性吸引压根就是多向的,这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保证优胜劣汰。

我们对爱人的挑选,说明了这一点。

主张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所以需要这个座谈,也说明了这一点。

(据说,天鹅不需要挑选,想必鸳鸯也无需这样的讨论。

)2.人皆好色人皆好色,这也得承认,否则人间就无美可言。

我想,人类最早感受到的美,一定是人体美,然后才有美衣、美屋、美容。

“好色”一词已经被历史涂染了很多污浊,或者冤屈;换个说法就容易接受,比如“爱美之心从皆有之”。

好色,也不仅仅是男人的事,就象美容也不单属于女人。

女人容易谴责男人的好色,其实是无端地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和权利,好象只有男人会欣赏、配欣赏,只有男人赞叹女人的美好,自己却无权褒贬男人。

现在好了,时代不同了,女人也可以说某男“酷”,或者男“面”了。

3.分清性爱与爱情但好色并不是爱情,性吸引也不一定就会成为爱情。

美女过来了,男人多看一眼;或者酷男走近了,女人放慢脚步——这有时候会惹事,当然在大街上没事,我是说回到家才发现惹了事——有一方要离婚。

这可真是扯不上。

你们是爱情呀!刚才那一眼充其量是爱美之心未及掩饰。

为此就离婚,或是说明你们原本就没有爱情,压根就是互相的重色,五湖四海只因一个“色”字走到一起来的;或是说明你把自己看低了,从来看自己只是性对象——只有同行才相轻呀?我妻子常常比我先发现美女。

走在街上,她忽然对我耳语:“你看你看,那边儿那人多好看!”我扭过脸去到处找男的。

她说:“她的裙子,多漂亮!”我才知她指的是一个女的。

我说:“你是说那个女的,还是说那条裙子?”她说:“那个女的,还有那条裙子。

”说真的,那个女的和那条裙子都很美,但我的妻子不等于另一个女的和另一条裙子。

4.所谓“港湾”我们常说爱情是心灵的港湾,可见爱情之外多半是滔滔江河,茫茫大海,乃至狂风巨浪,激流险滩。

总之有危险。

什么危险?那危险就不能靠医保了,也不能靠护栏,而可能恰恰是要拆除护栏。

这危险比如说是嫉妒,比如说是猜疑、误会、怨恨、贬低……总之你生来就是自己,生来就在别人之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理解你。

这大概就是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吧。

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得到一份理解有多难。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可见有一份理解多么重要。

其实,除了谋生,人类的活动差不多都是为了寻求交流,寻求理解,寻求爱。

爱即天堂。

相信爱,即相信必须与他人共建天堂。

爱情,即共建天堂之极例。

于是乎“众里寻他千百度”,条件多多,可不单是“色”、是“靓”、是“酷”就够的。

这一回不是出海,这一回是要靠岸。

出海,你要的是风光旖旎,靠岸,要的则是理解,贴近,是相知相爱。

“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他/她未必是最“靓”、最“酷”、最招摇的那一位,但他/她是港湾;港湾,在我的印象里一般都比较安静,象歌里唱的那个“绿岛”,让人入梦。

就是说,在这儿可以倾诉和倾听,可以畅想,可以妄为。

很多于外界的不可能,在这儿都变成了可能——性,就是这样的表达,这样的象征。

所以我写过:性,是爱的语言,爱的仪式。

这儿虽不见得都是形影不离或朝朝暮暮,但这儿没有前述的诸多危险,尤其,这儿不遗余力地推崇理解,推崇坦率,推崇倾心,推崇敞开而不再是心魂的隐蔽和防范……当然,在这儿,仍要维护各自的独立与自由。

5.爱情中的自由让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不让你想什么你就别想——这是被迫,是专制,是奴役。

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怎样想就怎样想——这是主动,是自由,才可能是爱情。

所以爱情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或者说,爱情也是为了更美好的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我写过,我并不太赞成这诗句;爱情与自由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利的,互为因果的呀。

不是吗?没有自由的爱情算得爱情吗?而没有爱情的自由,我们可图的是什么呢?所以,千万别把你的爱人看管起来,尤其不要以离婚作牵制。

6.性——这爱的语言,不可滥用但这自由,是否该有个限制呢?我先说它没有——有了,就不是自由;一有,看管就没了尺度,离专制就不远了。

我再说它有——如果你走出了信任,走出了坦诚,当然你同时就走出了爱情。

性,这份爱的语言是不能滥用的。

就象吕布,来不来认贼作父,刘备一句话,曹操就把他杀了。

刘备说的什么?大意是:他的话还能信吗?性也如此,爱的语言一旦用滥,就要变味,不再能表达爱情,只能说明欲望了。

永远在欲望的海洋上饱览风光,就怕再难靠岸。

当然有人可以不在意港湾,但我们在意;在意的人才在这儿探讨爱情。

但我能理解有些人,因找不到爱情而有着别样的际遇,在我想,那是无奈中仍然抱着爱的期待,或做着爱的试探。

无奈,或者无知,或者一时的无所适从,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意爱情的,其实并不在意什么“贞操”,“贞操”还是专制的产物。

一个人说他绝对不会爱一个二婚者,这很难让人理解。

一个人一时迷失,迁情别恋,于是就再也不能被原谅,这好象也与真正的爱情有距离。

但是,爱情的独具既是坦诚相见,欺骗就是最大的敌人,那语言(或那仪式)一旦掺假——假做真时真亦假——有时就难修复;不见得是不想修复,而是那语言一旦不纯粹,阴影就总在其中徘徊。

我想,这样的事最是要探讨。

这样的事没有千篇一律的解决方法。

爱情是一次团圆,事实上也是一次历险,更包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根本体悟。

7.腻的问题两个人互相看腻了怎么办?是呀,这如果不是必然的,至少是可能的;两个人就算相亲相爱,但朝朝暮暮看来看去还是他/她,不会腻吗?那怎么办?有一种意见是说:那就不如好聚好散,各奔前程,不是爱人咱们仍然是朋友——这不见得不好,但是难,难就难在两个人的意见未必同步。

年轻时候,我们这代人大多都信奉“志同道合”的爱情观。

所以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永恒的爱情必要基于“志同道合”。

但在那时,“志”与“道”普遍局限于一种政治理想。

那可真是糊涂,爱情岂可与政治同日而语?人世纷争,故不得不治理,这才有了政治。

就算政通人和,你能相信就没有爱的问题了吗?或者爱,就没问题了吗?政治和政策,可能瞬息万变,但是爱,却是永恒的追寻;爱的疑问,爱的艰难,从古至今并无改变。

那么,何“志”可同?其“道”何在?在我想,看见了永恒的艰难,即近得道;两个人都看见了人生这条风雨坦途,已经“志同道合”了。

是呀,在这艰难的旅途中携手,并且知道这样的路无尽无休——何谓“知道”?就是知“道”之永恒呀!不单是两个人的朝朝暮暮互相欣赏,腻从何来?我说的近乎一种理想状态。

说真的,我常常对具体问题无能为力,这就是我们需要柏大夫的原因。

我说的或无大错,但是再说一句真的——我也未必做得好。

------史铁生讲座(根据记录整理)2002/10/27婚姻与性史:现在重要问题在于明确“爱和形式怎麽浑扰在一起的”,刚才的话题说真正的爱情是不可以包含性的,又有一种可能是将爱和性是分开的光有性而没有爱,我认为目前这个事情,很迷茫,在爱里的性和离开爱的性有什麽不一样?性在爱中是药起作用的。

也可以说爱对性有通令作用的。

这也是比较迷茫的,就是“性”是本能的、天生的、多元化的,人们有愿意追求爱的专一,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选择爱人就已经证明是多项的,你会对很多异性产生好感,那要选择一个爱人,也就是爱的专一性,这样专一性和多项性就产生矛盾了,这个矛盾可能是所有矛盾的原因。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承认爱是多项性的。

如;遗对情侣出门走到街上,过来一个美人,这个男的就多看几眼,当时没事,回家有事了,可能会闹离婚。

在我看她就是把爱和性闹混了,其实,人对于异性的美有判断力和注意的。

这种审美已经包含了一种“性”的因素,如果你对这件事嫉妒的话,那你已经将自己降低到一个性伙伴的角色上了,因为在你们俩之间存在远远高于性的爱情在。

人皆有爱美之心,最初的美就是对人的美的观察。

这是不会危机到爱情的。

律师:爱和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分开的,有美好的传说“有爱情但不能成为婚姻”,而且现在性关系提前到结婚以前,是婚后结婚算好,很多都没有结婚,现在我想让爱和性多结合一点。

Q:为什麽要讨论婚前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应该还是不应该,还是指婚前性行为是两个人的事?柏: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平衡,我想我们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有报道说婚前性行为占了一半,在发生时是没有婚姻存在的,是呈上升趋势的。

我同意刚才那人的看法,没有爱的就要讲究安全问题,有的人永远结不了婚,在心情不快时,永远在寻求客体,寻找能接受它的人,找到之后一段时间,他又接受不了别人了,又分手,又要重新去选择,这样婚姻可能的不到,可必须要满足他的性,因为他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如果它的性不能被满足那会触发他的犯罪,社会上就要出现一些强奸犯、流氓。

这是社会问题、伦理问题、道德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讨论的。

我现在念一下铁生写的材料。

史:我说的语言是指性行为。

柏:“同性恋”这个词撤下去了,这就意味着已经不把同性恋作为疾病来看,而且同性恋能得到大家的宽容,您怎麽看待这个问题?史:这点我同意,爱就是让双方互相坦白,性的方式恰恰符合这一地位,我们在社会上不能敞开的,在这全能敞开,这是一种信任,使人们对灵魂接近的追求,爱的愿望发生在异性间大家都理解,那发生在同性间为什麽不可以?如果可以理解,那它同样需要一种语言、一种形式。

告诉对方我们是不同寻常的爱。

这样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柏:我要替病人问您一个问题,我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他会有第三者插足的问题,我可不可以又一个情人,我是不是可将此关系维持?史:婚姻是法律的问题,爱情是信仰问题,如果重婚法律会干涉,但我暗恋一个人是没人可干涉的。

Q: 正当性关系应该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的,而婚前性关系不是正常的,所以一定要搞清“强奸”、“非婚性关系”、“嫖娼”等概念。

所以我觉得性和到的是联系在一起的。

柏:我们要回到刚才我们没谈完的问题上,没有性的爱可能会存在吗?是先有爱还是先有性?史:这就牵扯史怎麽理解爱和性的问题,性不是简单的繁殖过程,我看性是一种更深一级的对爱的表达,所以刚说的同性恋不是一种性的状态,从传统的讲,性是很局限的性行为,可是性的方式、行为、可能性是非常多的,归结起来它是借助身体的表达,从人的自然角度讲,使先有性后有爱,否则不能解释动物,爱情应该是社会的产物。

李:我看过一个瑞典的剧团演出,戏中写残疾人怎麽表达爱,女的将衣服很费劲的脱下,然后给这个男的闻她的气味,我认为这就是性,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性的概念简单理解为性交,它有更广阔的理解,中国历来就是把婚姻和性性为等同起来,这是一种公式化的东西,很具体的例子,两个大学生在学校里恋爱了,发生了性行为,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给人一个由经验的过程,我们这代人根本就没有经验、不知道婚姻是怎麽回事,怀着很恐惧的心理去结婚,很多婚姻破裂就因为这个,当然安全是很重要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觉得应该给青年人一个发掘经验的过程,发现自己生存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国没有这个教育,实际上国外不像我们想象的这麽乱,他们会让人发现经验,可能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可能就会找到他永恒的对象,性行为必须和婚姻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是不对的,我们这代人已经受够了这种苦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