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多发病,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出血。

这类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我国每年新发病的脑血管病人约150万人。

目前,幸存者约500—600万人,其中约70—80%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为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为了减轻残疾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罗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对脑血管病人进行药物抢救和治疗的同时,开展了脑血管病的神经康复治疗。

一、哪些脑血管病病人可进行康复治疗
绝大部分脑血管病人均可进行康复治疗,只有那些病情过于严重或不稳定者,或合并有心脏、肾脏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不适宜进行主动性康复训练,但是预防性康复手段,所有病人均可以进行。

二、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
脑血管病患者从急性期开始,一旦神志清楚、病情稳定,就应该开始主动性康复训练,否则,等到恢复期病人出现痉挛、关节挛缩或误用、过用综合征后,就很难纠正了。

因此,我们强调脑血管病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三、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的效果如何
对于脑血管病直接引起的瘫痪、肌张力障碍、感觉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大小便障碍等症状,经过康复治疗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恢复。

更重要的是,康复治疗可大大减少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继发障碍,如:褥疮、肺部感染、关节挛缩、心肺功能下降、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及异常步态等。

四、脑血管疾病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这个问题我们分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来谈。

㈠、急性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废用性并发症。

具体方法如下:
1、保持抗痉挛体位:通过保持病人正确的仰卧、侧卧姿势,以预防或减轻以后容易出现的痉挛模式。

2、体位变换: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肌、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

为将来运动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同进也可预防褥疮肺部感染。

3、关节被动运动,主要是预防关节挛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促进脑功能重塑及神经功能恢复。

㈡、恢复期—主要目的是消除各种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我们要对病人进行运动、言语、吞咽、大小便功能及智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评定,了解病人属于哪种功能障碍及严重程度,也就是康复诊断;再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也就是康复处方;最后根据康复处方,运用各种神经发育运动疗法及康复器械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这个阶段,康复治疗师将依次对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训练、坐位站位平衡训练、卧位坐位站位之间的转换训练、步行训练、手功能训练等,使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逐步恢复到最佳状态,直到生活自理。

总之,脑血管疾病应在发病后早期进行神经康复治疗,这样才能减少患者的残疾,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