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
①全球气候变化
a.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②水资源短缺 b.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臭氧层破坏 c.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④酸雨 d.石油泄漏、倾倒污染物等
⑤土地荒漠化 e.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⑥海洋污染 f.人口多、污染严重
⑦生物多样性锐减 g.植被的破坏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 全球性
水平表现为 染色体的多样性;③在个体水平表现为表现型的多样 性。
(2) 物种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3) 生态系统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3.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
蛋白质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 的 不定向变异 与定向的 自然选择 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
②影响:对生物圈 稳态 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
基础速练
判断正误: (1)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 (2)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 (3)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直接相关( √) (4)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题组二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 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C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 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价值的辨析
1.下生列物有多关样生性物的多间接样价性值的明说显法大,于直不接正价确值的是( A )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 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C.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 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 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 属、农药污染。
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 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 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 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 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题组一 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1.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同时使K值下降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 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保护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栏目导引
-3-
知识梳理 深化探究 能力突破 归纳总结
1.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率
基数大
减少 消耗
加剧
多样性
4 -
2.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实例
水资源
臭氧层
Hale Waihona Puke 荒漠化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
5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连线)
2.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
理解错误的是( B )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
A.环长境会容造纳成量对资是源指的生过态度系利统用,对导人致口新的的承环载境容能纳力量 B.随比着原生来产的的环境发容展纳,量环小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基础速练
(6)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它属于该地区生 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 (7)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 (8)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 ) (9)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 ) (10)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 ) (11)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 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 ) (12)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 √ )
解析: 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36种蛋白质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 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较低。
题组二 结合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2016·黄山第一次质量检测)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 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 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 ) 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 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 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4.“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 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 D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就地 保护——最有效的保护 易地 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 加强 立法、执法 和宣传教育
(2)关键:协调好
人与生态环境
的关系。
(3)实质:反对 盲目地、掠夺式
地开发利用,提倡
“ 合理利用 就是最好的保护”。
6.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追求的是 自然、经济、社会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解析: 青藏铁路的阻隔不能形成地理隔离,该措施可以降低青藏铁路对 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C错误。
4.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漠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 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 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 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 行计划生育。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环境和资源
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 协调与平衡
基础速练
判断正误: (1)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 (3)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 ) (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 间接价值( √ ) (5)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知识梳理 深化探究 能力突破 归纳总结
考点2
-29-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 个方面。 (1)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 值也都属于直接价值。 (2)间接价值主要是指通过影响生态环境“间接为我所用”,如 森林和草原保持水土、湿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考点1
-7-
知识梳理 深化探究 能力突破 归纳总结
1.人口增长完全符合自然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吗?请分析说明。
不完全符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做一个种群,它同 样具有种群的特征。但人口增长不同于自然种群数量的增长,生物 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因为人口的增长 还要受到国家政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 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
2.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 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基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01
知识梳理 ·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
02
题组演练 · 分类学习 提炼方法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 生物圈内所有的 植物 、动物和 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 全部基因和 各种各样的 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