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质量分析

高二化学质量分析

勤建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①考察范围:选修4全册②考察内容:主要是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电化学基础。

③题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与高考题型基本一样,选择题题量稍多于高考题。

选题以重点中学联考试题、高考模拟题为主。

④难度:中等。

二、考试情况1、各班成绩统计2、试题分析①试卷总体评价:高二年级整体平均分68.16分,难度系数68.16试题难度中等略偏难。

试题知识覆盖了选修4的大部分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

试卷无特别难的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选择题和前两道大题难度适中,个别题较灵活,双选题14、16、18题既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变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谨慎分析能力。

22题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实验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难度。

②学生做题分析单选题:第1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

试题较易,得分率高,选择B。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部分为光能,故A错误;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植物死后,其尸体的一部分被腐生细菌或是真菌分解,剩下的植物的这些残骸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形成了煤炭.所以煤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植物,植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或光能),所以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故B正确;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D错误;第2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金属的防护。

试题较易,得分率高,选择C。

不锈钢不易生锈是因为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所以不容易生锈,A不正确;纯银的表面久置变暗淡,是因为发生化学腐蚀,B错误;镀锌铁制品,由于镀层金属锌比金属铁要活泼,所以即使镀层破坏,锌和铁构成原电池,锌做负极,镀层也能起到保护铁制品,所以C正确;地下输油钢管若与外加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构成电解池容易腐蚀钢管,D错误;第3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盖斯定律。

得分率高,选择B本题主要是根据盖斯定律来求解将①×2+③×2-②可得:2C(s)+2H2(g)+O2(g)=CH3COOH(l) △H=—488.3kJ/mol第4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固化学平衡知识。

正确率40%,答案选D。

A、因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则与图Ⅰ不符合,故A错误;B、扩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减小,而图象中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与图Ⅱ不符合,故B错误;C、改变压强该化学平衡不移动,则XY的含量不发生变化,与图象Ⅲ不符合,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乙的温度大于甲的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XY的含量减小,与图象相符合,故D正确;第5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

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得分率低答案为DA.运用三步法计算N2的转化率为15%,B有固体或液体参与的反应密度不变才是平衡的标志。

C.相当于增大压强,新平衡相对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NH3)应该大于0.30mol·L-1D.根据速率公式计算是正确的第6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平衡移动现象的识别。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C。

A.存在平衡2NO2⇌N2O4,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气体颜色加深,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不选;B.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H++OH-,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水的离子积中增大,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C.过氧化氢分解,加入的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选;D.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4++OH-,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故0.1mol/L的氨水稀释10倍,pH变化小于1个单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第7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弱酸的判断方法。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B。

A 如果是强电解质应该完全电离,那么H+浓度应该是1mol/L 而不是约为1×10-2 mol/L (pH值约为2) 说明甲酸不能完全电离肯定是弱电解质B.强酸、弱酸电离的阳离子都是H+C.恰好反应溶液为碱性,说明甲酸根离子水解了,也说明甲酸是弱酸。

D.和足量Zn反应放出的H2在标况下远大于1.12L说明甲酸还能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也说明是弱酸。

第8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C。

试题分析:A中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H+)=c(Cl—)+c(OH-),则c(Cl—)>c(NH4+)>c(H +)>c(OH-),A不正确;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说明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选项B中的关系是不正确的;C中符合电荷守恒,正确;D不正确,不符合物料守恒,应该是c(Na+)=2c(CO32-)+2c(HCO3-)+2c(H2CO3),答案选C。

第9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镀知识。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B。

A.SO42-移向Fe极,阴离子向失电子(正电荷多)的一极移动。

B.Cu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确C.电子从Fe片流向aD.在Fe片上镀Cu,铁应该接负极。

第10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B。

A.图a中,铁棒发生化学腐蚀,靠近底端的部分与氧气接触少,腐蚀程度较轻,故A错误;B图b中开关由M置于N,Cu-Zn作正极,腐蚀速率减小,故B正确;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作负极,腐蚀速率增大,但氢气在Pt上放出,故C错误;D.图d中干电池放电时MnO2发生还原反应,体现锌的还原性,故D错误第11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D。

K sp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sp 值不变,所以A错误;B项中的碳酸钙溶液已经达饱和状态,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沉淀生成,B错误;C项中的氯化银水溶液不一定是饱和的,所以c(Ag+)和c(Cl-)的乘积不一定是一个常数,C错误;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NH4+与OH-结合生成了可溶的一水合氨,使得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使c(Mg2+)增大,D正确,故选D。

第12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烷实验技能知识。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D。

A少了环形玻璃搅拌棒,B加的氯化钠必须过量。

C滴定管为酸式的不能装碱D正确。

双选题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CD。

A.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中c(OH-)应该增大B.平衡逆向移动C.质子守恒,正确。

D.CH3COOH明显过量溶液的pH<7第14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

正确率较低,答案选择ACA.设X转化的浓度为x,X(g)+3Y(g)⇌2Z(g)初始:c1 c2 c3转化:x 3x 2x平衡:0.1moL/L 0.3mol/L0.08mol/L则:c1:c2=(x+0.1moL/L):(3x+0.3mol/L)=1:3,故A正确;B.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故B错误;C.反应前后X、Y气体的浓度比相同符合反应系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相同,故C正确;D.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如反应向正反应分析进行,则0<c1,如反应向逆反应分析进行,则c1<0.14mol•L-1,故有0<c1<0.14mol•L-1,故D不正确.第15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知识,得分率低,答案选择ABA.正确B.a极氢离子反应掉了,pH增大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粗铜应接正极D.溶液中没有Fe2+生成第16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CDA.放电时负极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的pH变小。

B.OH-向负极移动CD.正确第17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

得分率高,答案选择ADA.A温度高,反应速率:A>B正确B.B、C两点温度不同,反应平衡常数不相同C.由状态B到状态C,除了加热还要改变压强。

D.C四氧化二氮含量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A正确。

第18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

得分率低,答案选择BC试题分析:相同温度下,根据表格中给出的3种弱酸的电离常数进行比较,可知相同条件下酸性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HClO,A错误;其对应的强碱盐水解呈碱性,根据越弱越水解规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水解程度Na2 CO3>NaClO>NaHCO3>CH3COONa,所以B正确;根据物料守恒,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和NaHCO3 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HCO3-)+c(CO32-)+c(H2CO3),C正确;因为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而HCO3-酸性弱于次氯酸,所以根据强酸值弱酸原理,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O3—+HClO,D错误;故选BC。

非选择题第19题共10分平均得分6.5分.前两问得分率较高,第(3)学生出错率很高。

说明学生画图分析能力较差,今后要多训练这类题型。

具体分析如下:第20题考查知识点:离子反应;电化学基础;共10分,平均得分8.3分,得分率较高。

解答过程:(1)混合液中存在H2SO4和Fe2(SO4)3,铜为不活泼金属,不与H2SO4反应;但Fe3+具有氧化性,可将铜单质氧化为铜离子:Cu+2Fe3+===Cu2++2Fe2+。

(2)pH=1,则c(H+)=0.1mol/L;则c(Cu2+)=c(H+)=0.1mol/L;则反应生成的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u2+)=0.1mol/L×100×10—3L="0.01mol" 。

设反应消耗的铜、Fe3+的物质的量为a、bCu+2Fe3+===Cu2++2Fe2+1 2 1a b 0.01mola=0.01mol;b=0.02mol则溶解铜的质量m=n·M=0.01mol×64g/mol="0.064g" ;原溶液中Fe3+的浓度,根据溶液中正负电荷守恒,可得c(H+)+3c(Fe3+)=2c(SO42-),则SO42-的浓度(3)此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基础,对于电极材料的选择,必须能够导电。

由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X流向Y,而负极失去电子,故X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其电极材料为铜棒,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其正极材料为碳棒或石墨,发生反应为:2Fe3++2e-===2Fe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