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书生语文教学的研究摘要:魏书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与上海市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并称为“南钱北魏”。
这二位都是只有初中学历、却又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传奇人物,并且他们都能一以贯之地坚持研究,不断创新。
魏书生先生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他完全是凭靠自己的钻研和探索精神,始终处于教学第一线,同时兼任着重点班和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普通中学盘山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研究他,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反思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10-02一、魏书生教育教学观概论魏书生,语文特级教师,与上海市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并称为“南钱北魏’,二位都是在教育界只有初中学历却取得巨大成就的传奇人物,而且他们都能一以贯之地坚持研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业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魏书生先生毫无怨言,将其一生奉献给了这三尺讲台。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不仅是个语文教育家,还可以把‘语文’二字去掉,说他是个教育家。
”[1]“魏书生同志更是一位具有无私的忘我精神的,远远立足于教育事业之上的不一样的伟大的教育学家,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都能做的 (2)(一)魏书生的教学改革大环境背景1976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所有人的心理和精神都受到了巨变和震撼,那就是人们终于开始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政治上拨乱反正告诉我们,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救中国。
此后,各行各业开始复苏,焕发了勃勃的生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入了人们的心中,也播种进了广大教育人的心田。
[3] 1977年8月中央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1978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从根本上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方向,教育问题是指导思想问题,教育质量是关键。
[3] (二)魏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经历魏书生1978年进入盘山县三中这个刚组建不久的初级中学。
如何提高智力,便成了魏书生认为重中之重的事情。
(1)增强信心。
后进生的成绩之所以与优等生相差甚远,首先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
魏书生就选了一些有关智力的知识短文让学生学,让他们认识到,大部分学生的智力先天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天的努力才造成较大差异。
(2)掌握方法。
为了发展后进生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能力,他把心理学上的一些较简单、易掌握的方法教给他们,而且让他们现学现用,进行训练。
(3)定向活动。
魏书生认为后进生智力差,并非没有智力活动,而是缺少具备一定指向能力的活动。
(4)惯性活动。
为使后进生养成习惯,魏书生不仅引导他们制定计划,更重要的是不定则已,定了就坚决执行。
久而久之,各项智力训练计划就变成了后进生习惯性的活动。
[4] 一个老师的力量是渺小的,可是他伟大起来,光辉可以照耀整个学校。
通过魏书生老师的不断锐意进取和大胆努力创新,终于使班级的原始平均分49分上升为期末考试的全县第一名,76分,及格率100%。
而这个成绩的取得也直接导致了魏书生所在的当时的普通中学一跃而成为省里的重点中学。
二、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的深层次研究(一)教学艺术他的教书育人艺术可以归结为:培养转化后进生的艺术,努力提高人的潜能的艺术,育人为本的艺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艺术,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的艺术,快乐自主学习的艺术,激发孩子们兴趣和想象力的艺术等等。
(二)教学规律研究“冷难偏费这很多因素,都构成了孩子们难于提高语文课的原因和难于驾驭语文奥妙的源头。
魏书生却和别人不同,他在自己上第一节课开始,就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教学,展现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创新型的新型语文教育课堂,还原语文丰富真实生动的一片天。
而“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5]1.教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宏观语文知识群。
他带领广大的学生,一起画出了6册语文课本180多课,200多篇文章,总共131个知识点,先让同学们知道学什么,重点是什么,牢记目标,有的放矢,继而学生就可以“层次类别清晰,一个一个地去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
”2.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1)每一堂课都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完成目标。
(2)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出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踊跃发言,展示自我。
(4)积极完善文化墙建设,用名言警句,各种标语,时时处处渗透语文精神和大语文观在生活。
(5)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回答自己出卷自己批阅,放学生们为主体,推陈出新。
(6)多方面不断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解放思维能力和重要的想象力。
(7)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三把钥匙给学生们点亮“一盏明灯”。
3.注重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多年来,魏书生在班上开展的活动已然收到了成效。
孩子们的阅读之风盛行,课外读物广为传诵;甚至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孩子写的日记也达到了万字以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班务工作体制;计划,监督检查,反馈的各项工作都制定到了实处。
[6]三、魏书生的“大语文观”教学做法探究我国传统的教育中特别注重身教的作用。
孔子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为了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形成强健的体魄,魏书生带领孩子们一起晨跑,晨读,做俯卧撑,仰卧起坐。
甚至有的学生从最开始只能做3个到每分钟能做100个,最多的能做130个,这里面谁说没有魏书生的辛劳呢?学生通过写“道德长跑”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初中三年下来要写30多万字;魏书生多年写的思想日记、工作日记、学习笔记有250多万字。
更难以令人置信的是,魏书生将他的讲桌搬进了课堂,他在课堂最后面设置了自己的讲桌,和最后面的同学以及全班同学呆在一起,每天伏案办公,下课和同学们一起活动讲题钻研,将心紧紧地和学生贴到了一起。
[8]四、探索提高教学效益的语文教学法“六步课堂教学法”他采用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定向。
即确定目标和重点。
往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是孩子们对于教材的状态,而魏书生将目录,知识点,甚至期末考试的复习重点和范围都告诉给了孩子们,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值得商榷,什么地方亟待加强,什么地方可以忽略,什么地方是重中之重,这样孩子们在上课时就一目了然了。
2.自学。
由于每个学生有了重点和学习的目标,不知不觉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3.讨论。
分为多个兴趣小组,最大限度地去开发每一个同学的自学能力和潜能,实在讨论不出来的问题才留给老师解答,有的放矢,一目了然。
4.答疑。
教师根据每个同学们讨论和总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解答和完善拓展工作。
5.自我测验。
测试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一个人出题全班答题,有的是一个组出题全班答题,更有别出心裁的是一个人出题全组热烈讨论,三至四分钟现场给出答案,还有的就是魏书生自己出题,当场快速检测,同桌互相交换用红笔打分数,下去后用蓝色笔填上正确答案加以巩固,之后再次用红色笔批阅。
这样就形成了双色笔记,哪里掌握了,哪里薄弱了,在笔记本上就已经反应的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6.自结。
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要自省和自我总结,我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哪里不会,有什么遗憾,下节课怎样,掌握的重点如何,这诚然对学生的掌握新知识,进步提高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五、细致入微的学法指引1.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开拓创新之举。
他用设计成表格的形式,非常直观和形象,把以前隐藏在千差万别的同类文章、文字背后的各种规律都通通揭示了出来。
魏书生不仅仅是将一篇课文,一个表应用于教学实践,他甚至会别出心裁地灵活将几篇文章归纳于一起,让孩子们找出处和异同,分析出来框架结构,这样有了横向比较,纵向拓展,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便于巩固理解加深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高度概括的基本能力。
[9]2.如何自学一篇文章。
读一篇文章的方法不胜枚举。
魏书生喜向学生推荐“四遍八步”阅读法。
所谓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善于总结方法和规律,不仅仅适用于语文教学,还可以给同学们提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大语文观基础,养成他们的兴趣。
3.如何划分文章层次。
他习惯性地将大家都熟知的三种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详细地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表达方式顺序,材料性质顺序及作者认识过程顺序这五类。
议论文分为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这四种,但是个别的一些记叙文或者说明文文章除外。
大部分文章可套用于此,但面对个别文章需要杂糅整合运用的时候,魏书生老师会特此说明,提供单个的规律,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
4.互改作文的技巧。
通常一般老师都会给大家批阅作文,但是魏书生坚持不批阅,他放回批阅权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相互批阅。
他说:“我明知道,倘我批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学生作文水平一定比现在还高,但我为了证明教师不批,学生作文水平一样能提高,就一直坚持不批一本。
”他主动教给学生一套批阅作文的公正客观的方法,满分50分,错一处扣5分,和高考的标准基本接轨,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孩子们自己心里更加清楚阅卷老师的评判标准,有助于写出更高质量水平,立意更为深刻实在的言之有物的好文章。
[10]他还通过实践,开出的“药方”是“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具体做法就是:(1)要求同学们养成写名言警句的好习惯。
这些句子含有激励和鞭策人的作用,一旦使用,驾轻就熟之后,可使孩子们真正做一个纯良的道德高尚的人,(2)说道必做到,一日不干,一日不食。
365天的作业,哪天落下了,哪天魏书生就亲自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补起来,没有任何的怨言,(3)检查制定好的各种计划和“自检”书。
每日养成读课外书,抄读书笔记,背诵格言警句,善于写计划总结的好的学习习惯。
他帮差生每人每年定一张统计表,分12个月,每月12项,总计共156个数据,他们每个月都要认真统计、总结。
5个学期后,平均每人完成了44万字的语文练习,18万字的日记,读了两万一千页的课外书。
良好的习惯和辛勤的劳动,加上教师严格的要求与检查,使得差生有了很大的改观。
他认为:“提高差生成绩,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无论多差的孩子终日生存在母语的大环境中,都会受到熏陶和渲染,而慢慢的文科带动理科,牵一发制全身,全科都可以带动起来,告诉学习,这些还可以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道德水平,品质的发展。
”[11]五、魏书生的“大语文”教育做法探究(一)有计划有规律地做事魏书生和学生经过筛选,决定把每天必须做的34件事情压缩为6件事情。
这就是每天必须做的6件事情。
分别是:(1)写一篇日记,(2)写500字的语文小短文当做练习,(3)强化效率感,(4)统计出自己在班级中和学习中的位置比重,(5)统计出每天用在“三闲”的数量(即闲话闲事和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