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党建的创新

基层党建的创新

基层党建创新的三大亮点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

新形势下,各地党组织在党建创新领域作了一系列新探索,依托新技术实现了党建形式多样化,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多层面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为党的建设增添了活力与光彩。

一、依托新技术创新党建形态新技术党建形态层出不穷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不少基层党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党建活动中,各种依托新技术的党建创新在基层层出不穷。

二、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是党的建设的“助推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我们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出表率。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党员干部首先要认真地正视自己,大胆地解剖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一丝不苟地纠正和弥补,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树立起律已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来。

三、资源共享统筹城乡党建发展积极探索"开放式"党建新机制许多地方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党建资源,探索“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机制,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有利于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基层大党建格局。

展开文章:网络不应成党建“盲区”中共基层党员期待党建创新一、新技术党建新形态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已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带来超乎想象的深刻变化。

这种影响力同样体现在党的建设之中。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基层党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党建活动中,各种依托新技术的党建创新在基层层出不穷。

随着3G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脑等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应用会进一步升级。

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今后党的建设和新技术的融合“共生”度,将进一步增强。

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一新趋势,既是新时期党建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重要的新机遇。

二、社会新动态党建新形态综合采访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面临三大社会新变化:一是流动党员增多,管理不便的问题。

这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等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二是网络阵地拓展,网上引导难度加大的问题。

我国网民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

沪渝苏皖等地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网络阵地不应成为党建工作的“真空”或“盲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党务工作如何运用的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完善,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多位基层干部对本刊记者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地区党务管理却仍采用非常传统的手段开展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

社会在变,党建的形式也在变。

本刊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地区基层组织党建手段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在保有和进一步强化传统党建手段的同时,网络、手机等成为党建新手段。

记者所到之处的各级党组织几乎都建立了相关网站,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党建信息等;安徽省的一些单位建立了“网络党校”,给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网上党课教育;江苏省的一些地区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重庆市的部分基层党委则利用网络和基层党员互动,实施“网络开放式党建”。

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网络党建的探索更为大胆,少数单位甚至试行了“网上表决”:让党员通过网络进行某项党内事务的表决。

手机同样成为了基层党建的一个新手段。

重庆市有的地区为党员配备“党建手机卡”,每天定时发送党建手机报。

江苏省有的地区还创建“手机党支部”,利用手机为支部党员提供党务服务。

基层利用新技术参与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蒋家平认为,“一是发布信息。

利用新技术发布党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二是进行培训。

利用新技术进行党员培训,如网络党校等。

三是提供服务。

利用新技术为党员提供某种服务,如流动党员管理等。

四是利用新技术搭建组织和党员间的互动新平台,如手机党支部、网上表决等。

”三、基层党员期待党建创新据本刊记者了解,多数党员对基层组织采取新技术手段进行党建活动持接受态度。

安徽省池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欧阳振家分析说,“党员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新技术党建手段的应用就会越广泛、越普及,也会越来越被广大党员所认可和接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党员的自主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书记刘本荣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统一开放的党务工作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党员、博士生赖凯对本刊记者说,“党组织利用网络和学生党员进行沟通,会让年轻党员产生亲切感,迅速拉近与党组织的距离,因为这证明了党对社会新事物的接受认可和灵活应用,展现了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充满活力的党。

”江苏省淮安市市委副书记俞军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和工作节奏的逐步加快,利用网络等“非直接接触式”的党建新手段,可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也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增强党员群众对党建活动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本刊记者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有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受党召唤的机会过少。

江苏省的一些有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记者说,现在除了接到开会通知,几乎不会接到党交给的任务。

一些年轻的党员同样有被“冷落”之感。

安徽省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说:“除了缴纳党费时感觉自己是个党员,其他时候感觉和群众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党内表达“通而不畅”。

上海市多位受访的基层普通党员表示,党员在党内可以畅所欲言的渠道很多,比如可直接找组织汇报、向上级组织信访、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等等。

但有时普通党员真正想讲的话却藏在心底难以开口,因为他们认为有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许上级领导会不高兴,在工作中会被穿“小鞋”。

四、抓住新技术为党建服务新技术到底能给党的建设带来哪些新机遇?如何将这些新技术为我所用?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依托互联网建设了全国首个开放式网上电子党务平台——“12371电子党务平台”。

仅两年,这一区级“网上党组织”的浏览量已超过1.3亿人次,显示出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忠对本刊介绍,这一平台是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功能较完善,能够实现党员网上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党务工作平台,并同步开通了国内第一家《手机党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放的网上自助调查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方位网上党群联动的电子党务平台。

刘本荣说:“除网络党务管理功能外,这个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还可实现党建信息发布、党员学习培训、党员紧急动员、网上调查和网上测评等工作,一个网上工作平台可同时实施多项党建工作。

”张国忠分析,“由于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特性,没有接入门槛和障碍,广大党员群众均可参与,并为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开设了专门的网页,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意识。

”两年来,重庆大渡口区党员群众通过平台提交意见建议或困难求助1420条,其中99%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党员通过网络转接组织关系1296人次,通过网络缴纳党费204人次,通过手机缴纳党费976人次,党员在线学习2万人次,提交学习成果、心得体会1506篇。

平台共发布党建信息1.75万条,开通党员博客2134个,发表博文7434篇。

平台还发送各种手机短信20万条,发送《12371手机党报》18万份;基层党组织通过平台发送、接收公文4222份。

截至2009年3月26日,全区共在“平台”上建立网上党委44个、网上党工委13个、网上党总支27个、网上党支部529个。

五、给扩大党内民主提供新手段受访的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扩大党内民主应更多侧重于提高基层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

以网络党建为代表的新技术党建形式可发挥其独特的互动、隐私、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在逐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中,发挥出传统党建手段无法发挥的作用。

新技术党建形态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常性、亲密性互动,有效实现了普通党员在党内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

像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可根据互联网开放性、多样性强的特点,通过采取电子邮件、视频对话、网上聊天、博客留言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同时进入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加强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在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上开辟“调查中心”板块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均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调查问卷。

系统根据网民投票情况实时产生统计结果和数据,同时利用动态表格、图形等方式直观展示调查和分析结果,实现最大范围的民意调查和民情收集。

这类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研发了网络通用干部测评系统。

通过技术创新,整个网上测评系统对参评人员的投票打分行为和网络、个人信息不采集、不记录。

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副镇长熊秀琴说:“这为参评人员创造了绝对隐私的投票评分空间,有效解决了传统集中测评方式给参评人员带来的心理干扰和压力,充分保证了干部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真实性。

”六、传统党建手段仍是主流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对本刊记者说,虽然新技术党建手段有很多优点,并被基层广泛使用,但其在党建工作发挥的作用仍处于辅助性阶段,难以取代传统的党建手段。

“虽然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了解到党的很多情况,但对党的认识最重要的渠道还是身边的党员”,在江苏省昆山市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中共党员徐源说,“我们公司近年来发展了一批新党员。

他们在谈到入党动机时,多数会提到是因为受到身边党员的感染,所以才提出入党申请的。

”一些台资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企业对中共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公司内部一些中共党员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些中共党员员工在企业困难时总能挺身而出,这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

因此企业建立党组织后,企业对党组织的活动一直很支持。

”安徽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处长刘友才说,“虽然近年来新技术对安徽基层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较大,但其并不能替代传统的党建手段。

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党建工作好坏的关键还是在人,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才是加强基层党建的主流方式。

”时代呼唤"开放式"党建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2009年09月14日14:29:3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新时期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开放共享随着我国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党建方式面临着新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