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_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试题61

2018届高考历史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_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试题61

板块6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名校联盟段考)1792~1804年、1848~1852年,法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第二共和国;1875年,法兰西共和制虽得以确立,但仍然历经曲折。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法国的( )A.历史文化传统B.经济发展特征C.社会结构复杂D.共和思想缺陷解析:B 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由于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故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反复曲折,直到1875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长,共和制才最终得以确立,故B项与题意相符。

其他各项不是题干材料所属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

2.(2017·江西新余二模)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任何一邦的商品均可自由输入另一邦,另一邦不得再行征税,并规定皇帝经帝国联邦议会同意后,可以任命税务官进驻各邦税务机关,以监督帝国税法的执行。

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皇帝的行政权受议会约束D.皇帝拥有征税自由解析:B 材料中《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中央的权力加强,B项正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了专制主义的特色,议会的立法权受到皇帝的控制,皇帝的行政权几乎不受限制,A、C两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皇帝需经帝国联邦议会批准后方能行使任命地方税务官的权力,D项错误。

3.1815年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先后在欧洲涌现。

这些学说井喷而出主要是为了解决( )A.君主专制制度与代议制的矛盾B.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引发的社会矛盾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解析:B 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但是,封建势力尚未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高举自由主义大旗,掀起了法国大革命。

同时,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出现,19世纪初的欧洲新旧矛盾交替出现,都与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两大武器——自由主义和工业革命有关,B项正确。

4.(2017·辽宁鞍山一模)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解析:A 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完全由人民自己决定,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B项与材料无关;马克思强调的不是简单的政治自由,而是人民掌权,C项表述片面;材料中马克思所说的“人民”不仅仅是工人,D 项理解片面。

5.18世纪,按规定,英国申请圈地者若得到本区土地持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即可提交议会批准。

所谓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

材料反映出英国圈地运动( )A.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B.并未伴有生产关系变革C.合法掠夺了部分人权益D.阻碍国内消费市场扩大解析:C 材料中“五分之四的当事人”不是按照实际的户数,而是以土地占有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来计算的,这就决定了圈地运动是以大农户或者大地主的意志来决定的,持有小块土地的小农只能是受害者,C项正确。

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的是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A项错误。

圈地运动促使自由劳动力出现,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B、D 两项错误。

6.(2017·广东深圳二模)18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导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

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 )A.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B.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C.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解析:A 据材料对1830年的《啤酒法》描述可知实现了啤酒的自由贸易,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的选择和市场的力量。

而1879年的《酗酒法》是对过量甚至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饮酒加以限制,是对个人饮酒的理性规范,A项正确。

7.(2017·四川达州二模)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阶段,城市房屋破败,老鼠遍地,脏乱差是普遍现象,即便如此城市人口仍然是剧增的,而且在农村人口少量下降的前提下,英国总人口剧增。

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与居民的收入有关B.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与其环境无关C.城市人口增长源于农村人口进城D.城市化必然与城市环境恶化相伴解析:A 据材料可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是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总人口的剧增则与出生率较高有关,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和出生率较高都与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的收入较高有关,A 项正确。

从长期来看,人口出生率与环境有很大关系,B项错误;城市人口增长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必然”,说法绝对,错误。

8.(2018·河北邯郸摸底)1883年11月18日,美国第一个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诞生,这一天的正午时分,美国东部的时钟全部回拨。

从此,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

推动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制度的完善B.城市化进程加快C.宗教改革的推动D.工业文明的发展解析:D 据材料时间“1883年”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的诞生应是适应这一时期各地铁路运输发展需要及联系加强的结果,故D项表述正确。

全国统一铁路时刻表的诞生与工厂制度的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B两项;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16世纪,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9.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解析:B 据所学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日益普及,机器的大规模应用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为给工业生产提供大批量合格的技术工人,需要普及义务教育,故B项符合题意;义务教育体系中,受教育者依然包括富有阶级,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富有的资产阶级是民主政治的推动者,故A项错误;20世纪初,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社会矛盾趋向缓和,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由来已久,显然不是20世纪初义务教育普及的原因,故D项错误。

10.(2017·山东济南二模)达尔文逝世后,英国的报纸呼吁把这位“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与牛顿等人埋在一起供后人凭吊。

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

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 )A.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B.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解析: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A项正确;英国社会竞争早就存在,工业革命使自由竞争等自由主义思想大大传播,而非在材料中“达尔文逝世后”之后,B项错误;促进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D项错误。

11.(2017·福建厦门质检)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

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

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解析:B 浪漫主义前期的快乐风格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美好社会的憧憬与向往,而后期的痛苦风格则是对理性王国的失望,这是一种社会转型在艺术中的重要体现,B项正确。

12.(2017·云南昆明二模)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曾经说过:“风景画是给那些无力画人物的人准备的。

”而风景画却是19世纪印象派画家的重要题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印象派画家追求创新,努力颠覆传统的风格B.风景画易于描绘光与影,符合印象派的追求C.印象派画家摆脱宗教的束缚,描绘田园风光D.印象派画家追求内心的表达,题材相对次要解析:D 印象派对绘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创作风格和手法上,与绘画题材无关,D项正确。

努力颠覆传统的画风的是现代主义艺术,A项错误。

印象派更加强调的是光和色,B项错误。

以什么作为绘画题材与是否摆脱宗教束缚无关,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13.(2017·湖北宜昌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

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集,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彻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材料二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的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

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交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

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

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