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 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 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性


病毒的感染过程
Infectious process of viruses
病毒在宿主体内播散 Spread of viruses within the infected host
• 局部播散:病毒侵入机体,在局部组织细胞内 增殖,如肠道V在咽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 ;呼吸道V在上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成熟后,短时间 内大量释放子代病毒,造成宿主细胞破坏 而死亡,出现细胞融合和致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CPE)。
*裸露病毒多以溶细胞型释放 *宿主细胞大量破坏、裂解、死亡 *细胞生理功能紊乱、细胞器受损
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 Different types of virus-host interaction
溶细胞性感染 cytolysis infection 非溶细胞性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病毒的整合感染 viral integration infection
溶细胞型感染 Cytolytic infection
整合感染 Integration
某些DNA病毒的全部或部分核酸,某些RNA病 毒基因经逆转录后形成的cDNA,插入到宿主细胞 染色体中的感染状态。有失常式整合(HPV, HSV2)和逆转录整合(HIV,HBV)。
肿瘤发生、癌变 脱离细胞DNA,重新复制增殖(HIV)
细胞凋亡 Cell apoptosis
宿主细胞基因控制着细胞的程序化死亡,是正常 的生物学现象。 病毒感染可非正常启动细胞凋亡 基因,加速细胞死亡。如 HIV感染导致免疫细胞凋 亡,引起免疫细胞破坏,出现免疫病理损伤。
病毒与宿主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between viruses and host cell during biosynthesis
病毒血症 viremia: 病毒侵入血流,并随血流播散的状态。
经神经系统播散:
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和原发感染后定位于神经节的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潜伏在脊髓后根感觉神经节或脑神经节 HSV1:潜伏在面部三叉神经节和颈上迷走神经节, HSV2:潜伏在骶神经节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viral infection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 2.病毒对细胞调亡的影响 3.病毒与宿主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4.病毒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
体外细胞培养时,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形 态改变(变圆、聚集、融合、裂解或脱落) 的现象(CPE)。
Normal cells
SARS CoV infected cells
非溶细胞型感染 Steady state infection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但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 的感染状态。
宿主细胞结构未见明显改变,但合成代谢被抑 制(HCV所致的慢性感染) 细胞膜表面出现新抗原 包涵体形成
• 体内播散——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及神经系统播散 ,定位于特定的组织或靶器官,常引起多组织 和多器官的感染。
病毒在宿主体内播散方式 Spread types of viruses within the infected host
局部播散:流感病毒 influenza virus,鼻病毒 经血液播散: 病毒经血液播散可引起病毒血症。
病毒与细胞转录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与细胞RNA加工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与细胞翻译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与细胞DNA合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病毒与细胞的蛋白合成系统间相互作用
免疫病理损伤 Immune pathogenic damage
• 宿主胞膜表面的V新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 • 游离的V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
呼吸道传播: 空气、飞沫、气溶胶 消化道传播: 污染的水源或食品 经血液传播: 献血、输血、污染的针头等 经接触传播: 皮肤、黏膜接触 经性接触传播:HIV、HBV、 HCV、HPV 、HSV2
(经性接触传播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都是性病)
病毒的传播途径
Transmition route of virus
合物,随血流沉积在关节腔或肾小球基 底膜,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 细胞免疫引起的病理损伤 • 体液免疫引起的病理损伤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病 理损伤
抑制免疫 系统功能
吞噬细胞 抗体
病毒抗原 感染细胞
北京大学医学部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性
Viral infection and pathogenesis
授课对象:基础和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 授课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
医学微生物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 1
病毒的传播途径
Transmition route of virus
包涵体
Inclusion body 病毒在宿主细胞质或核内
复制,其复制中间体和核
衣壳等成分堆积而成的不
规则的斑块状结构,可改
变细胞组成并有CPE效应。
具其位置、形状和染色, 具有病原学诊断价值。
狂犬病病毒在脑神经细胞胞浆内 形成嗜酸性包涵体-Negri body
朱万孚,庄辉. 医学微生物学, 第1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年.
经昆虫媒介传播:经节肢动物叮咬(蚊、螨、 跳蚤及 啮齿类动物) 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HIV、HBV、 HCV ) 垂直传播:经母-婴和父-婴传播 一种病毒可有多种传播途径:HIV、HBV、 HCV
病毒在宿主间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原体在人群中
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
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由
亲代传播给子Leabharlann 的传播方式空气传播、粪-口传播、经血传播、 虫媒传播、接触传播
新加坡5名“超级传播者”传播SARS示意图
35
6 1
130 127
共传染了172人
/46/95/news209629546.shtl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