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风情画、御风万里 音乐课件

台湾风情画、御风万里 音乐课件

• 代表作品: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凤仪 亭》《李白》等,室内乐《戏》《甲骨文》等, 交响乐《b小调英雄交响曲》《远游》等,交响 诗《川崖悬葬》
•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归前夕, 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专门为弦乐队与军 乐队而作。在创作中作者选用了我国多个民族的 舞蹈节奏、民族乐器芦笙的和声音响、民歌中能 表现出中国人民民族情怀的旋律元素。于1997年 7月1日在香港红勘体育馆“回归之夜”的庆典上 首演;2001年获首届“金钟奖”交响乐作品铜奖。
• 1.B段贯穿全曲的《黄河船夫曲》旋律是有 由___ ___ ___三种乐器一次演奏的。
• 2.从B段音乐中听到了___ ___ ___ 三个民 族民歌的音乐旋律。
• 小结:
• 在这首乐曲中,选用《黄河船夫曲》的旋律,表现 出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使用了复 调的手法将汉、蒙、哈萨克族的民歌融为一体,寓 意着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与和睦,更将这部回归 庆典的交响序曲表现得极具中国特色。
• 从书中你看到了有几个少
• 一种木管类乐器。双簧管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 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 旋律, 是出色的独奏乐器,此外它还是交响乐队里
的调音基准乐器。双簧管音色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 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 。
台湾风情画
• 管弦乐系指除协奏曲、交响乐之外的由管弦乐队演 奏的其他类型的作品。
• 管弦乐是随着16,17世纪声乐与器乐的发展逐渐形 成的,19世纪到20世纪管弦乐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 管弦乐按乐器的不同可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 组、打击组。
• 我国的管弦乐队为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 而加入一些民族乐器。
《台湾风情画》作品背景管弦乐曲《台湾风情画》 充满浓郁的台湾风情,带大家体验了台湾的风土 人情。
• 小结:
• 《台湾风情画》第二乐章的音乐诙谐幽默,充分发 挥了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 间。作品主要围绕着四个主题音乐发展而成,多首 民歌在交错变化中得以发展,诗人置身于童年的多 彩世界中,通过儿童的视角欣赏这台湾神秘而又使 人新奇的独特风情,有仿佛是对童年、对故乡的美 好回忆。
•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 发出声音。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 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 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 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 大乐器。被称为“乐器之后” 。
• 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是长笛家族的一种变 种乐器,也是交响乐队中音域最高的乐器之一。较 难演奏,音色高。短笛包含三个八度。由于音色尖 锐, 富于穿透力,常用来表现胜利凯旋、热烈欢舞 或描写暴风雨中的风声呼啸等。
御风万里
•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 章的大型套曲。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 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 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 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音 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 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 缩影。
• 潘皇龙1945年出生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 先后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 系与瑞士“苏黎世音乐学院”作曲研究所
• 代表作品:《台湾风情画》
• 《台湾风情画》的四个主题:《大胖呆》《丢丢 铜仔》 、《天黑黑》 、《杵歌》
• 每个主题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 童年的多彩世界,台湾神秘而又新奇的独特风景 。
• 圆号,唇振动气鸣乐器。又称法国号。铜管乐器,铜 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通常有4 个键。圆号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圆号虽属于 铜管乐器但不但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还能吹出木管 的柔美之音。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 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 ,通常使用4支 圆号。
• 郭文景,1956年出生在四川省。现任中央音乐学 院作曲系主任 。郭文景大量的创作包括一部室内 歌剧《狂人日记》、一部合唱交响乐、三首协奏 曲、两部交响诗和几部室内乐作品。 曾任重庆市 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员,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 院作曲系,现任该团创作员。郭文景还为20部电 影和25部电视片创作了音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