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1-3教学文稿

第十一章-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1-3教学文稿

腐败变质表现:畜肉发粘、发绿、发臭。 腐败肉对人的影响:腐败肉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产 物,如吲哚、硫化物、硫醇、尸胺等可导致人体中毒。
1.5 引起腐败变质的原因
( 1 ) 健康牲畜在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被微生 物污染
(2) 宰前污染即病畜在生前体弱时,病原微生物在牲畜抵 抗力低下的情况下,蔓延至全身各组织
特点:
A 细嫩、柔软,有弹性,易咀嚼,易消化,感官性状 良好,味道鲜美
B 肉表面因蛋白凝固形成一层干膜,可以阻止微生物 侵入
C 肌肉中形成乳酸具有一定杀菌作用。
1.3 自溶 当肉存放在常温或更高温度下,使畜肉原有体 温维持较长时间,组织酶在无菌条件下仍呈活性 ,分解蛋白质、脂肪,使组织发生“自溶”。
感观变化及意义
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和硫醇,与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中的铁 作用形成硫化血红蛋白,肉呈暗绿色,肌肉纤维松弛,严重影响肉 品的质量。内脏自溶较肌肉快。变质程度较轻时,肉需经高温处理 后食用。
预防
为防止自溶,肉尸应及时降温或冷藏
1.4 腐败
自溶为细菌的入侵、繁殖创造了条件,细菌的酶使蛋 白质、含氮物质分解、肉的PH值上升,该过程为腐败过 程。
( 3 ) 宰后污染:即牲畜疲劳过度,宰后肉的熟力不强,产 酸少,难以抑制细菌的繁殖, 导致腐败变质。
1.6 肉腐败变质的预防措施
肉腐败变质 的预防措施
宰前检查、宰后预防 注意扒皮和解体卫生不要使肠内物污染组 织 延长后熟时间
冷冻保存
高温消毒保藏
2.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1 概念 由对动物和人具有双重致病性的病原体所引 起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大米外形 [色泽]新大米的色泽新鲜,白色有光泽。 [味道]新大米有清香味, [外形]长形或椭圆形 [硬度]表面光亮、整齐均匀、碾压硬度较高的大米, 组
织紧密。 反之,米粒瘦小、碎米多、碾压易碎硬度低的 大米, 其质量欠佳。 灰粉多,手捻后即碎或呈粉状的米 ,其质量低劣。
[外形] 1.看整体 新米表面有粉状物或白纹沟,或有少量黄粒 2.看腹白 米粒的腹部有一个不透明的白斑,在中心部位 的叫“心白”,在外腹部的叫“外白”。腹白小的大米 是籽粒饱满的稻谷加工而成的,腹白大的米则是略显不 够成熟或所含水分超标。 3.看爆腰 正常大米不出现爆腰。 米粒表面出现横裂纹 为“爆腰米”,裂纹越多,质量越差。用这种米做饭易 夹生,不仅难吃,而且营养价值较低。
4.控制农药残留 5.防止无机有害物及有毒种籽的污染
(三)粮豆制品的卫生管理
1.粮豆制品的安全水分 2. 粮豆生产过程执行GMP和HACCP 3.运输销售过程的卫生要求
(四)粮豆的卫生要求
感观指标:色泽、气味、质地等 物理指标:水分含量、折光度等 化学指标:农药、重金属、等 微生物指标:霉、虫、黄曲霉毒素
(2)农药残留问题 (3)腐烂变质与亚硝酸盐中毒问题 (4)滥用食品添加剂
3.蔬菜水果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
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
1.防止肠道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的污染(具体措施) 2.实施农药的卫生要求(具体措施) 3 工业废水灌溉的卫生要品的卫生与管理
一、畜肉的卫生及管理类
肉指动物除毛皮、内脏、头、蹄、骨外的其它 组织,包括肌肉、脂肪、结缔组织等。
(一) 肉类的主要卫生问题
1.腐败 2. 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原因不明死畜肉 4.药物残留
1.腐败变质
1.1 僵直
在组织酶或细菌的作用下,组织中的糖原和含磷有机化 合物分别分解为乳酸和游离磷酸
使肉的pH降低
由刚宰杀的5.4~6.7降至5.4时,达到肌凝蛋白的等电点 肌肉凝固,纤维硬化
加强粮豆入库前质量检查 仓库建筑应坚固、不漏、不潮,防鼠防雀
2. 仓库的 卫生要求
保持粮库的情节卫生,定期清扫消毒
控制仓库内温度、湿度,按时通风、翻仓、 晾晒、降低粮温,掌握顺应气相条件的门窗 启闭规律
检测粮豆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注意气味 、色泽及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运输、销售过程的卫生要求 (1)运粮专用车 (2)粮豆包装必须标明“食品包装用” (3)包装袋使用的原料应符合卫生要求。油墨无 毒或低毒,不渗透。 (4)加强成品粮卫管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豆 不进行加工和销售
呈现僵直
此阶段卫生意义(肉的特点): ➢ 肌纤维粗硬不易咀嚼,不易消化,有不愉快的气味(温
味),味道不好,肉汤浑浊,感官不好,新鲜度高 ➢ 此期肉不能食用。 ➢ 僵直一般出现在宰后1.5h(夏),3~4h(冬季)
1.2后熟
僵直后,肉内糖原继续分解为乳酸,使PH值进一步下 降,肌肉结缔组织变软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4℃, 1-3 昼夜可完成后熟过程。温度越高后熟速度越快。
2.化学性污染 农药残留(来源) 重金属 自然环境高本底 加工过程和包装材料污染
3.其它污染 杂物、掺假、有毒植物种子
(二) 粮豆的卫生管理
1. 粮豆制品的安全水分:指在一定温度条
件下,粮食在贮存期间能使其自身生命活动下降 到最低限度以及能抑制微生物等生物性污染因素 的生长所含水分。
粮谷类的安全水分:12-14%, 豆类:1013%,玉米12.5%,面粉13-15%,花生 8%
P:364
第十一章 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
公卫学院:刘 慧
第一节 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一)粮豆类的主要卫生问题
1.生物性污染 (1) 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主要霉菌: 曲霉、青霉、毛霉、根霉、镰刀菌等 影响:霉变;降低粮豆的营养价值,感官性状发生改变,产酸产 气体等
(2) 仓储害虫 主要害虫:甲虫、螨类、蛾类等 环境:仓温18~21℃,相对湿度在65%以上,易使粮食生虫、变 质;温度10℃以下,害虫活动减少
腹白
爆腰
陈米 黄粒多,米发黄,有霉味,灰粉重,杂质多,且生蛀虫、 结硬块。
发霉的米 光泽差,组织疏松, 呈现各种颜色(绿色、黄色、黑色、灰褐色),有霉味、 酸味,结块、生虫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问题
1.生物性污染
(1)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的污染问题 (2)霉菌及毒素污染
2.化学性污染
(1)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对蔬菜的污染 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