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桃病害及防治

核桃病害及防治

• 该病的发生与雨水的关系密切,雨后病害常 迅速蔓延。病菌侵染叶片的适温为4-30℃, 幼果5-27℃。潜育期在叶片上为8-18天,果 实上5-34天,在田间一般只需15天。
• 该病能侵染黑核桃(Juglans nigra L.)等
多种核桃。据在陕西省洛南县调查,不同 品种、树龄、树势发病轻重也不相同。新 疆核桃重于当地核桃,阴坡重于阳坡,弱 树重于健壮树,苗木和老树重于中幼龄树。 核桃举枝蛾严重的植株或地区,病害也严 重,一般在核桃展叶和开花期易感病,以 后抗病力逐渐增强。
• (4)清除侵染源和发病中心:发现病 株,及时挖除,集中烧毁,防止病害 蔓延。对无病苗木可撒草木灰、石灰 或适量硫酸亚铁于根际土壤,以抑制 病害发生。
二、核桃烂皮病
• 1分布 • 核桃烂皮病又称腐烂病、黑水病,在核桃
产区是一种重要的病害,在我国新疆、甘 肃、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安徽等核 桃产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核桃枝干的树 皮,严重时,造成枝枯、或整株死亡影响 果树的生长发育。
(3)冬季进行树干涂白,在冬前先刮净病斑, 然后用涂白涂剂防止树干受冻。常用药剂 甲基硫菌灵、Be石硫合剂。
三、核桃枝枯病
• 1分布 • 核桃枝枯病在陕西、河南、山东、河北、
山西、江苏、浙江、云南、黑龙江、吉林、 辽宁等省均有发生和危害,多发生在1-2年 生枝条上,严重地块病枝率可达20%-30%, 造成大量枝条枯死,影响树体发育和核桃 产量。
在嫩叶上病斑褐色,多角形,在较老叶片上 病斑呈圆形,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有时 外围有黄色晕圈,中央灰褐色部分有时形成 穿孔,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有时叶柄也可 出现边缘褐色,中央灰色,外围有黄晕圈病 斑,枝梢上病斑长形,褐色,稍凹陷,严重 时病斑包围枝条使上部枯死。果实受害初期 表面出现小而稍隆起的油浸状褐色软斑,后 迅速扩大渐凹陷变黑,外围有水渍状晕纹, 果实由外向内腐烂直核壳。如果果核尚未变 硬前,病菌向核内蔓延危害种仁,最后全果 变黑而脱落。
• 5防治方法
• (1)适地适树,营造核桃林。
• (2)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 病力
• (3)树干涂白,防止日灼和冻害。涂白剂 的配法是:生石灰5Kg,食盐2Kg,油0.1Kg, 豆面 0.1Kg,水20Kg。
• (4)药剂防治。用小刀在病斑上纵横划线, 再用5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粉剂500-800倍 液涂抹,效果好。
六、核桃细菌黑斑病
• 1分布 •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
在我国的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均有分 布。该造成早期落叶、落果、桃核出仁率 降低,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据报 道,1932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因该梢、果实及雄花和苗木。
(Microsphaera yamadai)也常引起核桃白粉
病。其白粉层分布于叶子的正反两面,但以 叶背较多。闭囊壳黑褐色,球形,直径90126μm。附属丝叉状,5-14个,分叉2-4次。
• 该病一个是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 目、白粉菌科、球针壳属、榛球针壳菌
(Phyllactina corylea)引起。病菌的分生
阶段(Melanconis juglandis )称胡桃黑盘
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埋生在子座 里,子囊孢子双胞,隔膜在细胞中部,浅色 或无色。有性阶段少见。
• 4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 树干病部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的 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蔓延,从伤口 侵入。该菌属弱性生菌,生长衰弱的核桃 树或枝条易染病,春旱或遭冻害年份发病 重。
一、核桃根腐病
• 1分布 • 核桃根腐病在陕西偶有发生,在湖南、江西、
安徽等省普遍发生,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大 量死亡,是育苗的一大障碍。 • 2症状 • 核桃苗感病后,根部变黑腐烂。地上部叶片 发黄,叶缘变黑,严重时苗木枯死。
• 3病原
• 据初步研究,该病是有半知菌亚门丝孢纲、
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刀孢属(Fusarium
• 温暖而干燥的气候条件,常有利于该病害的发 展。施氮肥过多,组织柔嫩,以及夏末秋初的 新鲜叶最易受害。苗木往往比大树严重。
• 5防治方法
• (1)清除病落叶,以消灭越冬病原菌。
• (2)合理施肥,适量灌溉,防止苗木贪青 徒长,减轻病害发生。
•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 防治。
• 2症状
• 主要为害枝、干树皮。为害枝条时会表现 出两种症状,皮层失绿,与木质部之间有 水泡,且分离,上生有分生孢子器呈现出 黑色小点状。还有一种是从剪锯口处向下 蔓延生有病斑,最后形成枯梢。幼树染病, 主干和侧枝上生有病斑,形状近梭形,暗 灰色水渍状稍肿起,用手按压流有泡沫状 液体流出,皮层变褐且有酒糟味,病皮失 水下陷,病斑上也散生许多小黑点。
壳孢目胡桃壳囊孢Cytospora jugladis(DC.) Sacc。在表皮的子座中
生有黑褐色的分生孢子器,形状不规则, 多室,具长颈,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 大小144-324×96-108(μm),颈长48 -54(μm)。分生孢子直径1.9- 2.9×0.4-0.6(μm),单胞、无色,香 蕉状。
• 4发生规律
• 病原细菌在病枝的老溃疡斑中越冬,翌春借 雨水、昆虫传播到叶上,由叶再传到果。由 于浸染花粉,故花粉也是传播媒介之一。核 桃举枝蛾、蚜虫、蚂蚁、壁虱等昆虫能够携 带细菌和染病的花粉到健康树上使之发病。
• 细菌有气孔、皮孔和伤口侵入。偶尔侵害维 管束,通过酶的作用使细胞结构破坏,甚至 死亡。
四、核桃干腐病
• 1、分布
• 核桃干腐病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在北方 偶有发生。在湖南有的地方发病率达93.8%, 因危害枝干,造成核桃整株死亡,故影响 核桃生产。
• 2症状 • 主要为害主干、侧枝。幼树主干或侧
枝染病,最初产生褐色近圆形的溃疡 斑,随病斑的逐渐扩大,可数个联合 在一起成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发病 严重的树干韧皮部半边死亡,最后在 病斑上产生粒状黑色小点。在枝梢上 扩展迅速,使整个枝梢很快变成黑褐 色枯死。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症状和病原菌图
• 3病原
•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由核桃黄极毛杆菌
(Xanthomonas jugladis)引起。菌体短杆
状,大小1.3-3×0.3-0.5μm,一端有鞭毛。 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桔黄色。菌落生长的 最适温度为28-32℃,最低5-7 ℃,致死温 度为53-55 ℃。最适的pH6-8,在pH5.210.5范围内都能生长。
• 2症状:
• 该病危害核桃、野核桃、核桃楸和枫杨和枝 条及干,尤其是1-2年生枝条,病菌先侵害 幼嫩的短枝,从顶端开始渐向下蔓延直至主 干。被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褐色,后变为浅 红褐色或深灰色,大枝病部下陷,病死枝干 的木栓层上散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直径0.20.3mm,即病原的分生孢子盘。受害枝上叶 片逐渐变黄脱落,枝皮失绿变成灰褐色,逐 渐干燥开裂,病斑围绕枝条一周,枝干枯死, 甚至全树死亡。湿度大时,从分生孢子盘上 涌出大量黑色短柱状分生孢子,湿度再增高 则形成长圆形,直径约1-3mm的黑色孢子团 块。
核桃病害概述
核桃病害约30种,其中主要有 核桃根腐病、核桃腐烂病、核桃枝 枯病、核桃干腐病、核桃白粉病、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褐斑病、 核桃灰斑病、核桃粉霉病、核桃炭 疽病、核桃膏药病、核桃溃疡病、 核桃缺素症、核桃霜点病、核桃枯 梢病、核桃根癌病、核桃根朽病、 核桃根结线虫病、核桃仁霉烂病、 核桃桑寄生、核桃日灼病、核桃腐 朽病等。
孢子倒卵形,单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大 小5-12×8-15μm。闭囊壳黑褐色,球形,直 径140-270μm。附属丝球针状5-18个。
核桃白粉病症状和病原菌图
核桃白粉病症状
• 4发生规律
• 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次春放出子囊 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浸染。在北方地区 于6、7月开始发病,以分生孢子进行多次浸染, 于8、9月间开始形成子囊壳,至9、10月间闭 囊壳逐渐成熟,随病叶脱落,进入越冬阶段。
核桃枝枯病症状和病原菌图一
核桃枝枯病症状一
核桃枝枯病症状二
• 3病原
• Melanconium oblongum 称矩圆黑盘孢,属半
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埋生在寄主表皮 下,后突破表皮露出;分生孢子梗密生在分 生孢子盘上,不分枝,浅灰色或无色50×3-4 微米;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卵 圆形至椭圆形,多两端钝圆,有的一端略尖, 暗褐色,单胞,大小16-27×8-13微米。有性
• 湿度大时从小黑点上涌出橘红色胶质物, 即病菌孢子角。病斑扩展致皮层纵裂流 出黑水。大树主干初期症状隐蔽在韧皮 部,外表不易看出,当表现出症状时皮 下病部扩展到20-30cm以上,流有黏稠 状黑水,常糊在树干上。
核桃烂皮病症状和病原菌图
核桃烂皮病症状
• 3病原
• 属于真菌性病害,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
• 5防治方法
• (1)精选圃地:以中性偏碱的土壤作为 苗圃地为宜,并注意排水,及时中耕,防 止土壤板结,对酸性土壤应施入适量的石 灰,再作苗圃地。
• (2)精选良种:选用健康无病的核桃作 种子,并进行湿砂贮藏和播种前用温水浸 种催芽,每次换温水1次,当核果的棱线 开裂时再播种。
• (3)合理施肥与灌溉:增施腐熟的有 机肥料和草木灰,实行合理灌溉,促 使苗木健壮生长,防止根腐发生。
核桃干腐病症状和病原菌图
• 3病原菌
• 该病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 圆孔壳科、囊孢壳属、核桃囊孢壳菌
(Physalospora juglandis)引起。无性世 代为大茎点属(Macrophoma sp.)
• 4 发生规律
• 核桃干腐病是一种弱寄生菌,经常生长在 死枝和弱枝上,当树木受到日灼和冻害后, 便乘虚而入,因此常在树干的南面或西南 面开始发病。在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 树势衰弱的核桃林内,常常发病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