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历史必修一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46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1949.3 中国共产党七届十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9 一届政协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9.10 新中国成立,奉行“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苏联最先结交)
1949.12 毛泽东首次出访,前往莫斯科正式访问,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反映“一边倒”方针)1953.1 各地开展农民代表大会
1953.12 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达成《恢复印度支那…》结束法国与印度战争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54.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定为基本政治制度19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
1955.4 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维护和平;“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1956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共八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良好开端
1958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
1965 西藏自治区建立
1966.9-1976 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967 文化大革命高涨,上海夺权
1971.3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关系从长期敌对走向逐步缓和,是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1971.10.25 第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 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2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二十多年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9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1979.1.1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80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2.11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八二宪法》,此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3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1979.1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1981.9 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九条方针,建议第三次国共合作)
1980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84 全国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香港中英会谈(1983 年)——联合声明(1984 年)——胜利回归(1997 年7 月1 日)
澳门联合声明(1987 年年)——胜利回归(1999 年2 月20 日)
1987 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992.10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九二共识
1994 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1 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1996.4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上海五国机制”2000.9 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江泽民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2001.6 “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一一“上海合作组织”(新增:乌兹别克斯坦)2001.10 中国举办了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46.3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1947.3 提出杜鲁门主义(政治),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1947.6 美国国务卿提出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加强对西欧控制,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1947.9 苏联波兰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政治)
1948 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9.1 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
1949 美国、加拿大、英法等国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冷战)
1950-1953 朝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热战)
1951.4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钢煤共同体
1955 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58 六国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1 第二次柏林危机,修筑柏林墙
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NAM)
1962 古巴导弹危机(位于拉丁美洲)(热战)
1961-1973 越南战争,美军惨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热战)
1967 三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73 欧共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 欧共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1980以后欧共体进行防务合作
1987 日本人均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1990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出口和对外援助大国1991 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八一九事件导致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12月21日,苏联完全解体(巴尔戈乔夫改革失败);欧共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马约)
1992.9 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雅加达召开,正式接纳中国为观察员国
1993.11.1 欧盟成立(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9.1 欧元正式启用(2002年正式流通)
1993 俄罗斯叶利钦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
2007 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