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六节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六节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04
肛门狭窄
术后观察病人有无排便困难和大便变细。 手术后5~10天后伤口愈合,可用示指扩肛, 每日一次,以防止肛门狭窄。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 粗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烈性酒。 每天定时排便,避免在排便时看书报、玩手机等。 2.保持肛门局部清洁:每日或便后清洗肛门;局部有慢 性炎症者坚持肛门坐浴。 3.适当活动:鼓励年老体弱者进行适当活动,避免长久 站立或坐位。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4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适用于Ⅱ~IV度的内痔
通过阻断痔的血供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护理评估处 Nhomakorabea理 原 则
适用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适 宜保守治疗的患者
5
手术疗法
痔单纯切除术:适用于Ⅱ、Ⅲ期内痔和混合痔。 血栓性外痔:采用手术剥除血栓,结扎血管。
急性疼痛
与血栓形成、手术创伤有关。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1 饮食与活动
病人术后第1日进流质饮食,2~3日内进少渣饮食。 术后24h内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24h后可下床适 当活动,避免久坐或久站。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2 病情观察
应注意敷料染血情况,以及血压、脉搏、呼吸 变化,警惕内出血。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3 控制排便
手术后3日内通过饮食管理等尽量减少排便, 以保证手术切口良好愈合。 病人有便意时尽快排便,保持排便通畅。术后 7~10日内禁忌灌肠。
护理措施
保持大便通畅
指导病人调理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粗 纤维食物,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 时可服用缓泻剂,以利于排便。
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 切口出血
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剧烈咳 嗽、用力排便等。 若发现病人切口出现大量渗血,应立即报告 医生,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适用于初期和无症状的痔
1
一般治疗
① 增加纤维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② 便后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③ 肛管内注入油剂或栓剂,减轻局部的瘙痒不适。 ④ 血栓性外痔经局部热敷、外敷消炎止痛药物后, 疼痛可缓解而不需手术治疗。 ⑤ 嵌顿痔初期,用手将脱出的痔块推回肛门内,阻 止痔块脱出。
各期内痔表现特点 分期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身体状况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痔核不脱出,便后 出血可自行停止
常有便血,排便时常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偶有便血,腹内压增高时痔核脱出,需用手还纳 偶有便血,痔长期脱出于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 后又立即脱出
护理评估
2
外痔
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伴局部 瘙痒。 若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称之为血栓性 外痔。


前哨痔、肛裂与肛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肛裂 “三联征”
护理评估
了解病人饮食习惯,有无长期便秘史。
护理评估
1
疼痛
表现为周期性的便时疼痛和便后疼痛。
排便时粪块冲击扩张肛管刺激神经末梢 产生烧灼样或刀割样的剧烈疼痛,便后 数分钟可缓解。
随后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收缩,再度出 现剧痛,持续半到数小时后缓解,直至 下次排便再次发生疼痛。
②口服缓泻剂或液状石蜡润肠通便;
③扩肛疗法:肛门局部局麻后,润滑示指和中指, 患者侧卧,先将示指轻轻插入肛门扩肛,逐渐伸入 中指,维持扩张保持5分钟,以解除括约肌痉挛,促 进裂口愈合。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2
手术治疗
①肛裂切除术,疗效较好,但愈合较慢。
②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缓解疼痛效果较好,治 愈率高,但手术不当可导致肛门失禁。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为疏松脂肪结缔组织,感染极易 蔓延、扩散,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形成。感染 向上可形成骨盆直肠窝脓肿;向下导致肛周皮下脓 肿,是最常见的脓肿;向外则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为疏松脂肪结缔组织,感染极易 蔓延、扩散,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形成。感染 向上可形成骨盆直肠窝脓肿;向下导致肛周皮下脓 肿,是最常见的脓肿;向外则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 脓肿破溃或切开后易形成肛瘘。 脓肿形成是直肠肛管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肛瘘 则是慢性期表现。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适用于Ⅰ、Ⅱ度出血性内痔
2
注射治疗
注射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5% 二盐酸奎宁注射液等)于粘膜下痔血 管周围,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粘膜 下组织、静脉丛纤维化,使痔萎缩而 愈,治疗效果较好。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适用于Ⅰ、Ⅱ、Ⅲ度内痔
3
胶圈套扎疗法
将特制的胶圈套至内痔的根部,阻断痔的血运, 使痔块缺血、坏死、脱落而治愈。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4 疼痛护理
肛肠术后大部分病人感觉创面疼痛较剧,应 正确判断疼痛的原因,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5 并发症观察护理
01
尿潴留
02 03
04
创面出血 切口感染 肛门狭窄
护理措施
01
尿潴留
手术后24小时内病人因手术和麻醉刺激、切口 疼痛等引起尿潴留。 嘱病人4~6h排尿一次,若术后8h仍未排尿, 可先行诱导排尿法,必要时行保留导尿。
了解病人有无长期饮酒、好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史;
了解病人有无长期坐、立,使直肠静脉回流受阻、瘀 血扩张的情况。
护理评估
1
内痔
主要表现为便血和痔核脱出。 便血的特点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轻者 为粪便表面附血或便纸带血,重者则可出现喷 射状出血,长期出血可导致贫血。 临床上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四度。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2
便秘
病人由于惧怕疼痛而不愿排便,排便次数减少导 致便秘,而便秘又加重肛裂,形成恶性循环。
护理评估
3
血便
排便使溃疡裂隙加深而有出血,常在粪块表面带血 或手纸染血,或滴鲜血,量少,大量出血少见。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疼痛和便血,病人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理评估
辅 助 检 查
直肠肛门检查:肛门视诊在肛管后正中线可发现 溃疡裂隙,有时呈现典型的肛裂“三联征”。
便秘
与饮水或纤维素摄入不足、排便习惯有关。
潜在并发症
贫血、尿潴留、创面出血、肛门狭窄、切口感染等。
护 理 措 施
非手术疗法护理/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
非手术疗法护理/术前护理
1 预防便秘
指导病人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 水果;少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运动,促进 肠蠕动,忌久站、久坐、久蹲。
肛裂病人严禁做直肠指检。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原则
急性或初发的肛裂可用坐浴和润便的方法治疗; 慢性肛裂可用坐浴、润便加扩肛的方法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经久不愈且症状较重者可采用手 术治疗。
护理评估
处 理 原 则
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括约肌 痉挛,止痛,帮助排便,促进局部愈合
1
非手术治疗
①排便后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
第十五章
第六节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

痔:是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 脉丛扩张、迂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 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内痔

位于齿状线上方,由直肠上静脉丛扩张、 迂曲而成。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 表面覆盖直肠黏膜。 位于齿状线下方,由直肠下静脉丛扩张、 迂曲而成,表面覆盖肛管皮肤。外痔常 于用力排便时发生皮下静脉丛破裂而形 成血栓性外痔。 为同一部位的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张、 迂曲、融合而形成的痔,兼有内痔和外 痔的表现。
护理评估
了解病人有无肛周软组织感染、损伤、内 痔、肛裂、痔疮药物注射治疗等病史。
护理评估
1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
最常见,以局部症状为主。
主要表现为肛周持续性跳动性疼痛,病人行动 不便,坐卧不安。
检查时可见病变处红肿,有压痛和硬结,脓肿 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护理措施
非手术疗法护理/术前护理
2 温水坐浴
坐浴能增进血液循环以促进炎症吸收,可缓 解括约肌痉挛以减轻疼痛。
坐浴液3000ml左右,控制水温在43~46℃, 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护理措施
非手术疗法护理/术前护理
3 痔块回纳
痔块脱出时应及时回纳,嵌顿性痔尽早用 手将痔块推回肛门,注意动作要轻柔,避 免损伤;
管皮肤裂伤。


急性肛裂
是指新近发生的肛裂。
裂口边缘整齐,底浅、呈红色并有 弹性、无瘢痕形成。
肛裂
慢性肛裂 因损伤反复发作,底深不整齐,裂 口边缘增厚纤维化,底部肉芽组织 苍白,质硬。


肛裂常为单发的纵行、梭形溃疡或感染裂口 裂口上端的肛瓣和肛乳头水肿,形成肥大乳头 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 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由于体检时先见 此皮垂后见肛裂,故称“前哨痔”

外痔
混合痔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肛垫下移学说
肛垫是位于直肠下端齿状线至齿状线上 1.5cm左右的环形唇状海绵样组织带,亦称 为直肠海绵体。起着肛门垫圈的作用,协 助括约肌以完全封闭肛门。
正常情况下,肛垫在排便时受到向下的压 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助自身的收缩作用, 回缩到肛管内。若其弹性回缩作用减弱, 则充血、下移形成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