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安全文化

公司安全文化

公司安全文化一、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平安供气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遵规守法,持续改进(一)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a、保证生产安全,保护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和任务,也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b、企业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减少发生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c、企业只有实现安全生产,广大员工才有安全感,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的信誉,也才可以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预防为主:a、推行科学的管理体系,合理辨识安全风险,实行风险预防型管理。

b、生产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既有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物的不安全状态。

日常工作中,只有设法预先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应该是安全工作的主要着眼点。

3、以人为本:a、只有实现安全生产,广大员工才有安全感,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b、一切的管理都是以人为基础,安全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员工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c、安全工作需要以本公司人员的基本条件为依据,合理安排;d、坚持以人为本。

人的生命是最高价值,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用户安全是公司关注的重点,确保用户安全是公司的社会责任。

4、平安供气a、平安供气,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要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b、客户是企业的服务对象,保障客户安全是企业的重要使命,安全宣传、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是平安供气的基础。

c、平安供气不仅包含客户的安全,也包含员工的安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创造安全的供气环境,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二).管理方式1、警钟长鸣:a、就是警惕的钟声长久的响,寓意时刻保持警惕.其目的是预防发生或再次发生意外或危险;b、警钟长鸣,是通过加强内部宣传和外部宣传,促使人注意可能发生意外或危险的地方,从而避免发生意外或危险。

2、常抓不懈:a、安全工作具有繁琐复杂和永无终点的特性;b、安全管理是全过程管理,动态管理,原有的安全隐患解决了,新的不安全因素又会不断地产生,形成新的威胁,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c、落实安全责任。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工作融于生产全过程及每个工作岗位,安全管理必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d、强化内部评审。

内审是自我评估和监控的重要手段。

3、遵规守法a、法律法规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是强制执行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企业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b、遵规守法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生活安定团结的重要条件。

公司的各项生产活动要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为前提。

c、通过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4、持续改进:a、不断持续改进。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持续改进安全工作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

各项工作需要在日常管理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b、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是一个持续过程,使用检查、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c、安全工作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安全工作起步较低,各项工作需要在日常管理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二、安全价值观安全是企业的灵魂。

安全是诚信,追求安全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安全是责任,责任源自于对客户的热爱。

安全是最好的服务,没有安全的服务是没有价值的。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安全是效益的前提。

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责任重泰山。

三、安全管理目标零业绩、归零心态、零缺陷、零责任事故四、安全理念安全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经验主义、个人自由主义。

不能用感情代替原则,不能用感情代替纪律。

以人的生存、生活、生命、尊严为本抓安全。

最不放心的地方让最放心的人抓安全。

越是安全形势好的时候越要抓安全。

注重末端落实抓安全。

安全是生命线、警戒线、起跑线、分数线、贫困线。

安全工作作风:马上行动、立即执行、及时反馈安全管理要求:全面安全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全员安全管理,全天候安全管理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五、安全生产原则1.“一把手负总责”原则。

各单位正职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即班组长是本班组、部门正职领导是本部门、成员公司总经理是成员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技术工作者和生产组织者在生产技术实施过程中应当主动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要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去,从组织上、制度上固定下来,以保证这一原则的实施。

3.“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原则。

安全生产是全员的事情,安全生产涉及到供应的每个环节,只有全员参与,全员有责,才能确保安全。

4.“一票否决”原则。

无论其它各项工作成绩再好,只要出现重大、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对事故责任人、事故单位取消一切先进评比资格。

5.“三同时”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与使用。

6.“四不放过”原则。

在处理事故时,对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7.“五同时”原则。

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要同时对安全工作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六、安全承诺1、公司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安全活动提供合理的安全投入和资源;阻止不安全的行为;培养全体员工共同承担承诺的企业安全文化;在促进本行业最佳实践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尊重我们的客户。

2、员工承诺(员工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制度和规程,杜绝违章;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现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报告;主动干预不安全行为,提高团队的安全意识。

七、安全工作方法1.安全12345一心:责任心两“忌”:“懒”、“赶”三贴近:安全工作要贴近一线、贴近员工、贴近实际。

四要素:人、机、物、环境五落实: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抓好落实,要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现场、落实到每一个设备、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落实到每一道工序。

2.消防工作的“四懂四会”(1)懂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

(2)懂灭火方法,懂逃生方法。

(3)会报火警,会扑救初期火灾。

(4)会使用消防器材,会组织疏散逃生。

八、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意义(一)两个概念1.安全的定义通俗地讲:安全由两个字组成,即“安”和“全”。

“安”——有:安静、安心、安宁、安祥、平安等等;从这些词汇来看,“安”就是平静、稳定、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意思,只有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前提下,才可得以安静、安心、安宁、安详、平安等等。

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无危则安”。

“全”——有:全部、完全、全体、全员、全面等等;从这些词汇来看,“全”就是完整,没有损失,不受伤害的意思。

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无损则全”。

那么安全的定义——实际上就是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

从安全的定义我们还应该知道安全是相对的,因为只有不受威胁、不受伤害才是安全,因此说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的安全是没有的,是不可能的。

明白了“安全是相对的”这个道理,所以安全要天天讲、处处讲,一刻都不能放松。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2.事故的定义“事”——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例如上班、下班、工作、吃饭、休息等等。

“故”——有两个意思:变化,即变故;死亡,即亡故;事故,意思就是“事”发生了变化,甚至“死亡”(不存在了)。

也就是说人类的某件生产、生活活动发生了变化,甚至于消亡(暂时或永久停止)。

所以,通俗的讲,事故就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原来的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从事故的定义来看,只要有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就可能发生事故。

从宏观上来讲,事故是永存的,人们永远不可掉以轻心。

和事故作斗争(讲安全)是人类永久的话题。

(二)安全教育的目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公司员工安全生产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水平和增强安全技能,掌握安全管理常识和重要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形成公司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1.避免因不熟悉本单位工作实际情况而导致出现违章事故。

2.提高安全生产素质及防范事故能力。

3.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

(三)安全生产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安全生产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开展控制工伤的活动,减少或消灭工伤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地进行生产建设。

2、积极开展控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活动,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搞好劳逸结合,保障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

4、针对妇女和未成年工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全生产对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安全生产是国家和政府赋予企业的责任;是社会和员工的要求;是生产经营准入的条件;是市场竞争的要素;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的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任务是:在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