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 解析: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 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推知,北朝时,南茶已在
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 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南北 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由“北方人常常嘲 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到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 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南方经济文
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 右,多以农业为突破口设计,与当
辉煌成就,又要看到 前的“三农”问题联系紧密,还需
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 注意以本区域经济发展史为背景材
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 料的命题。从命题思路上看,本专
极因素;注意中国古 题的命题一是切入点小 ,视角多
代 经 济 的 发 展 与 政 变;二是立足区域史,关注社会,
误;在北魏时期,人地矛盾还没有尖锐的程度,明清 时期比较明显,故D项错误。
• 10.(2015·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 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 地可以养活九口人A,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 和商解业析的:战发国展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 •所 自期B项的给有错重自C误农足.制;抑的导的畜商生力政产致成与策成畜长铁抑为制制可力农了能与具手,的工从铁使业而制用和促导商进农致业了具农的个业发体的收展小,益使农与的经用农增济业加的D收,形.益故成的C,阻项增故错加碍A误项无了;正直国确接大家;关土抑战系国制,地时故土
治、文化发展的相互 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
作用与内在联系
史观,时代感强
02 理 清 主 线
•※网络构建※
※主线解读※
•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可按 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
• 1.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 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 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 D解.析大:此地图主反映田的是庄集上体劳的动生的场产景情,而形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
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
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 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 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 3.(2017·全国卷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 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 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C 钱取 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 此可知,唐中期( )
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
• 11.(2015·全国卷Ⅱ·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 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C至江南。促成这一转 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济重心C解南.析移农:的坊主业市要技制原度因术瓦,进解故只A步体项现错出误商;D品土.交地海换集场中外所导贸的致变自易化耕拓农,数而展量不减能少作为,国促内进购全国买经力
A
•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 此可知,当时该地( )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突出
B.土地集中现象
• 解析:根据表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 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 故A项正确;拥有300亩以上土地的地主仅有2家,而 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有103家,说明当时该地 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 “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 等级解秩析序:由材料信息可知,玉制器皿的使用范围由上层社会向普通百姓普及, •表明玉C制.器市皿的民制兴作越起来瓦越普解及传化,统同伦时经理济的发展使D普.通人低家能级够官消费员玉易制器染皿, 奢 因此靡B项风正气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题干中也没有涉及伦理关系,故C
• 2.古代手工业
•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 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 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 3.古代商业
•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 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 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 商业的发展。
化影响力在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北方城 市中有很多南方的饮食习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体现经济水平的高 低,更无法作出南北方的比较,故D项错误。
• 4.(2017·全国卷Ⅲ·26)表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解 业化税,决,C没解客有.析观体地:上现材反出方料映商行中出业宋宋区政代代与机镇商居增品民构加经区“权济的或的关力兼发系酒扩展,税,不大之故能事A推”项断正的坊确功市D能;制材,.度料在被边只商逐反业患渐映繁打问出华破镇地题,的点故得功征B能收项到商变错
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产生的现象,租户和佃户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因
此B项正确。A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宋代的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
高峰;C项与材料无关,坊和市之间的关系是商业的内容,不是农业的内容;D项
没有明白这种政策的内涵,这种政策并不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控制土地兼并,而是
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产生稳定的秩序。
• 12.(2015·全国卷Ⅱ·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 “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B 将都城从南京迁 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 贸易解的析繁:从荣“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 •济 目国定古都的文代北C是实京巩.化行带固抑格重来国农的家制局抑客统了商观一政影,区策响A域项,,是因故性明而B项商成促正祖进帮确的跨;的区主商域观形帮贸目是易成的明繁,清荣不时不是D期是客形.明观成成影改的祖响,的变,没主故了有观A项因想南错法定北误,都;属北经于中京
项排除。
• 2.(2017·全国卷Ⅱ·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 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A曹鲁之间经商成为 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 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
上篇 专题纵横 通史贯通
必修系列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栏 目 导 航
01 考 情 回 顾 02 理 清 主 线
01 考 情 回 顾
考纲展示 考点热度 考纲解读
考情趋势
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 展
★★★ ★★
本专题作为中国 内容探究:本专题的考点有“古代中国
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
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
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
要动力,故D项错误。
化;
政治、思想结合命题
考纲展示 考点热度
考纲解读
考情趋势
商业的发展 ★★★
资本主义萌 芽与“重农 抑商”和 “海禁”政 策
★★
认清古代中国经济从 形式探究:本专题的常见题型为选
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 择题,分值多在4分左右,多采用
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各 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设计。非选择
国的发展轨迹,既要 题也有一定涉及,分值多在8分左
经瓦解,并且材料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 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 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 5.(2017·海南卷·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 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 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A,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 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 8.(2016·全国丙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 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 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A 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 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 重农解政析策: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 •系 机市导镇工致强经出雇C济力工.化与”态社手,度工两发会业者生矛发形变展成化盾,了。日商雇应品佣该益经与选尖济被A项繁雇锐。荣佣明的,朝关资随系本D着主。一.义明条萌朝农鞭芽是法缓江业出慢南中台发市,展镇人人。经身身雇济依工迅依附需速附关求发系量展关放大时松期,,,
• 4.古代经济政策
•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 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 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潮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