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015.4 1.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正确的是()台湾地区、美国、欧洲等方向通信线路大量中断。

关于通信光缆成分的有关说法,不妥当的是()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B.硅为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C.SiO2属原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D.科学家提出硅将作为21世纪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

寻找高效催化剂使SiO2分解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3.下列物质提纯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O2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的氧气混合B.除去CO2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C.除去KCl溶液中K2CO3: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D.除去CH4中混有的C2H4: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4.英国研究人员 2007 年 8 月 30 日发表报告认为,全球将有 1.4 亿人因为用水而受到砷中毒之害、导致更多的人患癌症。

海带含砷超标,经水浸泡 24 小时后,其含砷量才能达到食用安全标准。

下列对砷 ( As )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砷原子序数为 33 ,它与铝为同主族B.砷的原子半径小于磷的原子半径C.砷化氢的稳定性比溴化氢的强D.砷酸的酸性比硫酸的弱5.可以验证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的事实是①硫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能形成H2S、H2S受热300℃左右分解。

氯气和氢气在点燃或光照下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很难分解。

②向氢硫酸溶液中滴入氯水有单质硫生成③硫、氯气分别与铜和铁反应产物是 FeS、Cu2S、FeCl3、CuCl2④高氯酸(HClO4)的酸性强于硫酸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④D.只有③④6.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元素可能为铝B.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C.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7.(15分)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

请回答:⑴A元素是、B元素是、C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⑶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⑷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电子式是。

⑸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⑹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8.(14分)对于氮元素形成的单质,除了已知的氮气,科学家还先后研究出了N4、N60、N70、高聚氮等。

其中高聚氮是在高压下通过氮气的聚合形成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N4分子中1molN—N吸收167kJ热量,断裂其它分子中1molN—N吸收193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2kJ热量。

根据以下信息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N70的摩尔质量为。

(2)N4、N60、N70、高聚氮形成晶体时,熔沸点最高的是。

(3)N4、N60、N70、高聚氮中,最不稳定的可能是。

(4)1molN4气体转变为N2将(填“吸收”或“放出”) kJ热量。

(5)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仅由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和;和。

9.(8分)已知甲、乙、丙为单质,A、B、C、D、X、Y、Z为常见的化合物。

Y的摩尔质量数值比Z的小16,乙、丙的摩尔质量相同,B的摩尔质量比D的小2,B、X的摩尔质量相同。

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1)写出丙的化学式;B的电子式。

(2)写出Y→Z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室贮存Y溶液时易变质,请写出检验Y溶液是否变质所需试剂是10.(16分)已知A、B、D、E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粉末,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已略去)。

已知E与含A中某元素的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一种含该元素的气体X。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该气体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

装置III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①加入试剂前,检验气体发生装置I的气密性的操作是:②写出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IV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④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同学观察到在装置III中的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

为达到这一预期目的,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作如何改进(3)气体X能与溶液B反应,生成气体D,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11.(15分)中学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有如图甲所示的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该实验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损害了师生健康。

为此某课外小组对此实验进行如图乙所示的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泄漏。

实验步骤如下:①首先按装置图安装仪器,安装仪器时,在支管胶塞的铁丝钩上挂一片品红试纸。

②向试管中加入约10毫升的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将铜片向上提起,铜片先不要伸入浓硫酸中),当加热至沸腾时,把铜片放下,使其完全浸入浓硫酸中,反应即刻发生。

等不需要反应时停止加热并将铜片提起,离开浓硫酸,反应就停止了。

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乙所示,铜片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后可看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塑料袋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反应结束后留在试管中的气体和塑料袋中的气体污染环境,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5分)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N2、O2、CO2、水蒸气等多种成分。

某课外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测定N2、O2、CO2的百分含量(忽略水蒸气等微量成分)。

其中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实验步骤:①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在向装置中装入药品(如图所示),其中C瓶溶液上方为100ml已除尽CO2的空气(N2和O2的体积比为4/1)。

②打开止水夹b、c、d,关闭止水夹e,向B瓶吹气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收集到V1ml气体。

③关闭b,打开止水夹a、c、e、f,用打气筒向A瓶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此时量筒中液面读数为V2ml。

④关闭e、f,降低燃烧匙的高度,用电火花引燃红磷。

⑤等C瓶冷却到室温,打开f最终量筒液面读数为V3ml。

回答下列问题:(1)A、B中装饱和NaHCO3而不能装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2)C装置中红磷要过量的目的是。

(3)反应结束后,C瓶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为(4)利用上述数据计算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所占体积百分数为CO2所占体积百分数为(5)步骤⑤中C瓶还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这样会使所测氧气体积分数(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A 6.D7.(15分)⑴ K 、Cl 、S (用元素符号表示)(每空1分,以下每空2分)⑵ HCl ⑶F 2 ⑷ H 2S ,。

⑸ H 2O 2(或PH 3 ) ⑹ C 2H 68.(14分)(1)980g/mol (2分) (2)高聚氮(2分) (3)N 4 (2分)(4)放出(2分) 882 (2分)CO 和N 2 CO 2和N 2O9.(10分) (1)O 2 (2分) Na +[∶O ∶O ∶] 2Na + (2分) (2)2Na 2SO 3 + O 2 === 2Na 2SO 4 (2分) (3)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2分)10.(16分)(1)(4分) KClO 3(2)①将c 处夹住,向分液漏斗中加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旋塞,水流入烧瓶中少许后不再滴下,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其它合理答案亦可)②MnO 2+2Cl —+4H + Mn2++2H 2O (2分) ③Cl 2+S 2— === 2Cl —+S ↓ (2分)④在H 、III 之间加装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2分)(3)Cl 2+H 2O 2 === 2HCl +O 2 (2分)11.(15分)(1)支管口有白雾,试管中出现绿色,品红试纸褪色,铜片部分溶解(2)收集多余的SO 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3)在反应后的试管中、塑料袋中加适量的碱吸收SO 2气体SO 2+2OH -==2H 2O+SO 32-或SO 2+OH -==HSO 3-12.(1)Na 2CO 3能与CO 2反应,使呼出的CO 2被吸收测得结果不准确(2)保证装置内O 2耗尽 (3)Na 2CO 3(4)(V 2—V 3)/V 1 (V 1—V 2)/V 1(5)偏小 .. .. .. ..。

相关主题